別名:林阿樹,林派光,林覺夫,林。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香港
出生日期:1919年8月19。
死亡日期:1992 65438+10月65438+4月。
職業:作家
代表作品:《大地》和《長河浪》
祖籍:廣東省澄海縣
秦牧筆下人物的生活
1919年8月19日出生於中國香港。
1922,隨父母移居新加坡,活了10年。後來由於家境貧寒,他回到了家鄉澄海。在農村讀完小學,升入汕頭壹中,兩年後轉到香港讀高中。在汕頭和香港讀書的時候,我開始閱讀大量的社科書籍和文學作品,接受進步思想。抗日戰爭時期,他在香港華僑中學讀高三,因此休學。1938年春,赴廣州參加抗日救國宣傳活動,轉戰兩廣兩省,開始在廣州報刊發表作品。秦牧的散文集,這是他的第壹本集子。
1941年,在桂林中山中學任教,從事寫作,開始涉足文壇。他曾擔任《中國論壇》、《再生》和《中國工人》的編輯。離開香港赴大陸參加抗日宣傳工作,輾轉廣州、桂林、重慶等地,當過演員、戰地工作者、教師、編輯等。同年加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
(lishixinzhi.com歷史)1944年,他加入了中國民主同盟。
1945,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任NLD中央機關報《再生》編輯部。
1946,去香港寫了。
1949年8月,加入中國人民* * *粵贛湘邊區縱隊。
1963年加入中國。* * *,之後創作了很多作品。散文集10多本。詩集《長河波浪集》是他散文的代表作。還出版了《從藝術的海洋裏撿貝殼》的姊妹篇《把英語當外語》。
1977-10,秦牧被借調到北京國家出版局,參與新版《魯迅全集》的註釋修訂工作,是定稿的負責人之壹。在此期間,秦牧擔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兼執行主席、作家協會廣東分會副主席、《作品》雜誌主編,兼任暨南大學中文系主任,並當選為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主席、中國當代文學學會顧問。
1985年,他在率領中國作家代表團訪美前夕,為《城中》校歌作詞。他為張琳古港題詞,歌頌了先民勤勞、勇敢、拼搏、創業的歷史。現在這個碑文已經刻在紀念碑上了。澄海中學的文化社團依然以他的名字命名——秦牧文學社。
1992 10 14年6月的早晨,他因突發心臟病倒地身亡,享年73歲。
秦牧的情感生活
1942年春天,子楓和秦牧在桂林相遇。因為幾乎每天都要跑進山洞躲避空襲,而秦牧的學校正好在難民的中轉站上,所以他們經常見面,對文學的熱愛和對國家的焦慮讓他們的心越走越近。婚前有壹次,桂林壹家電影院征集關於外國電影《如夢人生》的影評作品,兩人都投稿了。幾經報紙評選,子峰第二,秦牧第三。
在共同生活的50年裏,他們壹直互相尊重,互相愛護。有壹件事讓子楓印象特別深刻:40年代末他們在香港期間,秦牧靠稿費生活,子楓在壹所中學教書。他每天早上起來寫作或閱讀,子楓曾抱怨他起得太早,妨礙了她的睡眠。他當時沒有回答,但還是起了個大早。有壹天,子峰看見了,發現自己下雨天穿上了膠鞋,輕輕地走來走去,不打擾自己。紫風深受感動。雖然膝下無兒孫,但兩人都不在意。
在《秦牧全集》收錄的詩歌中,有幾首贈送給子楓的舊體詩,都是秦牧先生在文革磨難之後的中老年時期寫給愛妻的情詩。在子楓眼裏,秦牧絕不是壹個眉頭緊鎖的思想家,他的童心從未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退。
秦牧的寫作特色
秦牧散文的表達沒有固定的格式,自然、自然、流暢、細膩,文筆靈活,聯想奇妙,思想開放,感情自然流露。秦牧散文的壹個特點是深遠而富有哲理。贊美新中國新生活,鞭撻醜惡現象,是貫穿他散文作品的壹條主線,闡述觀點,說明原因,永不乏味。秦牧不同於同時代的其他作家,他的散文題材廣泛,知識豐富,談古論今,有很深的生活和知識基礎。《土地》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壹。將個人的文學創作與中國社會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充滿了時代精神。秦牧提倡原創,“在廣泛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獨特的創造”。他主張擴大題材範圍,發展文學在教育、圖像欣賞、審美、娛樂等多方面的功能,使作品高於幽默、趣味,“在閑散的趣味談中包含* * *產品主義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