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三百。壹句話,說的是:思想無罪。(《治》第二章)(詩三百首。壹句話總結就是天真。)“無罪”就是“歸義”。“義”與“惡”是對其內容的道德評價。孔子三百條註釋的內容是“合乎義”,即合乎仁。當然,這取決於評價標準和評價者對作品內容的理解和認識。孔子的標準和理解與後世儒生還是有差異的,所以按照孔子的那句話,後人對這三百首情詩中的壹部分的解釋是模棱兩可,錯綜復雜的。比如宋代的朱就認為那些情詩是“淫詞”,這是不禮貌的。王白說,有30多首“淫詩”不是孔子編詩時寫的,是後人加在《詩經》裏的,所以他把這些詩刪掉了,這叫“代聖人刪詩”。事實上,宋代儒家哲學家的理論並非孔子的理論,孔子認為這些理論反映了民間習俗,具有觀察人們對統治者感情的功能,他的道德標準與宋代儒生不同。
在《論語》中,記載了孔子和他的弟子多次說過這首詩。他說“詩”的方法是“斷章取義”。這不是孔子的“發明”。春秋時期,詩歌表達誌意的基本方法是“斷章取義”。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孔子為了宣揚禮義,延續了這種方法。他還為學生斷章取義了這首詩。以下面兩章為例:
子貢曰:“窮而不阿諛,富而不驕乎?子曰:“是,不窮則樂。如果妳很富有,妳會擅長送禮。"子貢說,《詩經》說'若精辟,若削,若磨',是什麽意思?(此處有個問號)”子曰:“若予之,則可告之於過去所知之人。”(《學記》第十五章)(子貢曰:窮而不諂,富而不驕如何?(此處有個問號)孔子說:是啊,寧窮而願為道,富而有禮。子貢曰:《詩經》雲:“雕琢如骨角象牙玉”。是這個意思嗎?(這裏有個問號)孔子說,扶我壹把,我現在可以和妳討論《詩經》。我告訴妳壹件事,妳可以舉壹反三。)夏紫問,“我很聰明,面帶微笑,我期待我美麗的眼睛。我壹直認為它很漂亮。“還能是什麽?(此處打個問號)”子曰:“畫在事後。”“儀式結束後?(這裏有個問號)”孔子說:“施者,亦商也!我只能說《詩》。”(《巴蜀》第八章)(夏紫問:“酒窩雙頰笑得美,黑白雙眸流得美,白綾繪得彩。”(這些詩)是什麽意思?(此處有個問號)”子曰:“先有白絹,後有畫。”夏紫說,“仁義之後是禮嗎?孔子說:“是商啟發了我。現在我可以和妳討論詩經了。”)上壹章講了《馮偉奇傲》裏的兩句話,本來是描寫壹個年輕人漂亮的裝飾;後章《馮偉說人》中的這句話,本來是形容美的。孔子和他的學生討論這首詩,斷章取義,引申為“起立有禮”,與原著相差太遠。
所謂斷章取義,或者說斷章取義,是指引用別人的詩,只截取其中壹章或壹句,不顧全文和原意,發揮自己的意思。自古以來,斷章取義的人往往會截取詩歌,因為詩歌創作是形象思維,很多形象都含有隱喻意義,可以廣泛運用於其他事物。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經常引用詩歌來表達某種思想或情感。但這是壹首詩,不是對原詩的研究和評論。孔子用了對詩斷章取義、引申的方法,也是用詩而不是評詩,不是真正的文學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