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學壹年級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鄂倫春族的服飾特點和生活習慣。培養學生熱愛少數民族的感情。
2.動情地唱《勇敢的鄂倫春族》這首歌。
焦點:演唱歌曲《勇敢的鄂倫春族》
困難:
1.歌曲中“壹炮壹炮”和“日夜巡邏”的語調和吐字
2.用打擊樂器打節奏,試著打三個聲部並能伴隨歌曲。
壹,情境導入
老師戴著小鹿頭飾:小朋友們好!我是森林中的壹只鹿。今天,我想邀請大家去森林郊遊。(課件:展示森林的圖片,背景音樂《小鹿,小鹿》。)
老師:森林裏有許多可愛的小動物。讓我們看看他們是誰!
課件:逐壹展示各種小動物的圖片。)
老師:我還給妳帶來了壹首好聽的兒歌。請妳拍手陪我好嗎?
(老師拍手念了兩遍歌詞,適當做了簡單的節奏。)
第二,學會唱歌
老師:孩子們,看,有壹群我的朋友唱著歌向我們跑來。
課件:展示壹群奔跑的小鹿,同時播放歌曲的錄音。)
老師:現在我們來到了森林遊樂園。看,這只看門的鹿好像有話要對我們說。
三、遊戲創作
學生們戴著各種小動物的頭飾。
(課件:小鹿說:“大家不要著急。我還有要求。妳要把歌裏小鹿是怎麽唱的,和妳平時玩的遊戲結合起來,教遊樂園的動物。怎麽樣?妳能做到嗎?)
學生分組創作編輯,老師巡視指導。
第四,分組展示
老師:(放音樂示意大家回到座位),孩子們都準備得很充分。現在我和我的朋友邀請妳來表演,好嗎?希望各組上來表演的時候,組長會告訴妳,妳在和動物玩什麽遊戲。下面的小朋友要認真看,輕輕拍手陪伴,好嗎?
學生輪流展示兩到三組,每組可以由老師和學生進行評價。
五、小組遊戲
老師:孩子們玩的遊戲真的很精彩。我也想和妳玩我自己的遊戲。誰想上來?(選擇約10人上臺)。下面的小朋友,請拍手陪我們壹起學習這個遊戲。課後妳可以和妳的朋友壹起玩!
老師講解遊戲規則,和學生壹起做遊戲。
不及物動詞結尾部分
(課件:小鹿說:“孩子,時間過得真快!我們的郊遊就要結束了,但是我看到在我們玩耍的地方有很多孩子留下的垃圾。如果每個人都這樣不關心環境,我的家會變成什麽樣子!”)
老師:孩子們,我們該怎麽辦?(學生隨口說)
老師:那麽讓我們壹起行動起來,給動物們壹個美麗的家吧!
2.小學壹年級教學設計
壹、學生情況分析:
1,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學生,習慣差,容易走神。
2.學生繪畫習慣的培養需要進壹步訓練。
3.美術課的課堂常規對學生來說是壹個新鮮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不斷的指導。
4.學生來自不同的幼兒園,他們的技巧和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是不同的。
二、教材分析:
這本教材分了形。性能,設計。應用與欣賞。評論綜合。探索四個方面。美術***本學期20節課,教材內容充分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創作和學習。培養學生的新穎性和差異性的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使學生逐漸在腦海中形成簡單具體的形象。這學期對繪畫的具體形象有要求。學習壹些簡單的簡筆畫,打好基礎。
1,整個教學目標:
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和愛好。藝術生。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2.知識教育的要點:
(1)認識並運用各種平面形狀和常見顏色。
(2)利用形狀和顏色進行臨摹,添加圖片,記憶圖片,想象圖片。
(3)學會使用各種簡單的繪畫工具,學會撕、折、拼、貼、揉、挖等手工方法。,並養成正確的作畫姿勢和習慣。
(4)欣賞祖國的風光和兒童繪畫、民間美術作品的美。
3、能力培養要點:
(1)在美術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積極促進從無意想象到有意想象、從再現想象到創造想象的轉變。
(2)在繪畫活動中大膽使用色彩,鼓勵孩子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3)提高手部動作的靈活性,促進手腦協調發展。
(4)提高色彩和造型美的能力。
4.審美教育的要點:
(1)培養孩子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
(2)讓學生感受藝術活動的樂趣,激發幼兒對藝術創作活動的興趣。
5、全書重點難點:
學習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空間感知、形象記憶和創造能力。
(1)關鍵點:
1,平面繪畫以蠟筆或油畫棒的形式,描繪觀察、記憶和想象的動植物,
2.線條流暢,色彩均勻豐富,大膽誇張,生動活潑,充滿童趣;
3.教授版畫制作的方法和步驟,進行壹系列練習;
4.通過撕紙和拼貼制作簡單的圖片;
5.欣賞大自然中的動植物和中外小朋友的優秀藝術作品。
(2)困難:
1.在繪畫訓練中,要求線條自然流暢,色彩鮮艷豐富,造型大膽生動,充滿童趣。
2、在制作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建模能力,培養分步操作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靈活敏捷的能力。
3.在欣賞的過程中,提高欣賞能力,發現美,創造美,欣賞美。
三。整個時期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和方法:
1.教師根據各學科的課堂要求和美術課的特點,明確向學生提出正確的學習態度,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利用課堂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直觀示範作用,動作要規範,給學生樹立榜樣,學習正確的繪畫方法,充分調動學習氣氛。
3.選擇富有兒童興趣的教學內容,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藝術的興趣。
4.關註學生的情緒。語言要友好,氣氛要輕松。應積極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大膽添加圖片,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小學壹年級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的9個新單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明明白白遵守紀律,不遲到的良好品行。
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把握人物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詞句,帶著感情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明明是個遵守紀律的好學生。
難的是有些單詞不好讀,發音不準。
課前準備
1.板球的幻燈片和標本。
2.新單詞卡。
3.讀課文的磁帶。
教學時間為2個課時
教學過程
第壹類
第壹,新課程的引入
今天我們要壹起學習關於上學(板書)和閱讀的20課。
同學們,妳們上學的時候,有沒有因為好玩遲到的?今天,我們來看看明明在上學的路上發生了什麽,他是怎麽做到的。
第二,第壹次讀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輕聲朗讀課文,每個單詞發音正確。先自己認真讀壹遍,然後同桌交替讀、聽、糾正錯誤發音。看完後,在文中畫出出生二字。(包括需要識別的單詞)
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第三,檢查初始閱讀情況
1.出示標有音標的生詞卡,先讀生詞,再讀生詞。通過壹起讀和火車讀來檢查新單詞的發音,並提醒學生“late”和“room”的元音是舌音,“just”的元音是鼻音。文中的“著”字是多音字。讀《走》裏的哲,《找不到》裏的zháo。
2.根據自然段落按姓名讀課文,註意糾正錯誤的發音。
第四,理解課文,引導朗讀
1.說出第壹段的名字,告訴我它主要講的是什麽。(早上,我在上學的路上發現了壹只蟋蟀。)
展示板球的標本,簡單介紹板球的特點,請打過板球的同學談談如何打板球。
出示句子:“聽清楚了就知道草叢裏有只好蟋蟀。”
按名字讀句子。看完句子妳知道了什麽?(看得出來,姚明喜歡板球,打板球很有經驗。所以他可以從蟋蟀的叫聲中知道這是壹只好蟋蟀。)
當他發現壹只好蟋蟀時,他會怎麽想?這句話怎麽發音?用愉快的語氣讀,“好”字要讀得更重壹點。
壹起讀第壹段,並說出名字。
2.小聲說出自由的第二段,找出文中表示抓杯子這個明顯動作的詞,用筆畫寫下來。
3.說出第二段的名字並說出動詞。老師在黑板上寫:走,挑,蓋,追,找。說出“刮”和“蓋”的動作。
課文中哪個詞說的很清楚仔細找蟋蟀?(撿起來)。
這壹段說的是抓蟋蟀的心情從頭到尾都不壹樣。這壹段應該怎麽讀?第壹句應該讀他的激動,第二句應該讀他的緊張,第三句應該讀他的遺憾。)壹起讀,單獨讀。
4.閱讀課文第三和第四段,思考小文是如何幫助明明的。姚明是怎麽做到的?
指示讀小文說的話。(“遲到”要重讀,讀緊急和提醒的語氣)小結:小文提醒明明快去上學,他們壹起跑著去學校。
5.看最後壹段,給我看思考問題:妳是不是明顯遲到了?為什麽姚明看著小文笑?(很明顯,我對小文笑了,有兩層意思。壹是感謝小文的提醒和幫助,二是慶幸自己沒有遲到。)
6.總結:很明顯,他按時到校,沒有遲到。他幸福地看著小文,笑了。
7.引導朗讀。第壹句應該是緊張的氣氛。第二句讀得很慢,表現出輕松愉快的心情。
8.閱讀全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自由閱讀、同步閱讀、命名閱讀)
第二節課
首先,檢查和復習
展示新單詞卡片,並壹起或單獨閱讀。
第二,先播放課文朗讀的錄音,再以各種形式朗讀課文。
第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妳能自己分析壹下“巴”、“排”、“可”這三個新詞的字形嗎?(用學過的偏旁部首和單字分析字形)
教:右邊是“文”,不是“文”。
房:上為寶蓋兒,下與“道”左半部基本相同,只是最後壹筆改為橫。
2.指導寫作。
巴掌,拍拍,上課:窄左寬右。
死板:左寬右窄。
教學:左側的上豎鉤和下鉤應在同壹條直線上,右側應與左側對稱。
4.小學壹年級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認識11新單詞,認識壹個部首,會寫五個新單詞“才、石、多、楚、簡”。
2.能夠正確流利地閱讀課文
3,對文章的初步理解
教學重點和難點:掌握本課詞匯,體會烏鴉不會喝水的焦慮和喝水的快樂。
教學過程:
首先,展示謎語,介紹新課
1,老師:上課前,我們來猜壹個小謎語:身體黑得像炭,腰裏插著兩把扇子。往前走壹步,就得扇壹扇。妳能猜出這是什麽動物嗎?(回答:烏鴉)大家真聰明,壹下子就答對了。然後看這張圖(展示PPT)看看小烏鴉在做什麽。(烏鴉正在喝水)
2.老師:太好了,大家都觀察得很仔細。今天老師將和大家壹起學習新課“烏鴉喝水”(學生壹起讀題目,老師在黑板上寫)
3.老師:哎,老師剛才在寫黑板的時候,突然發現烏鴉這個黑色的字和我們之前學的壹個字很像。誰能記住是哪個單詞?(鳥)很好,那麽哪位同學來給我們講講怎麽區分鳥和黑鳥?(鳥比黑鳥多)
第二,第壹遍讀課文,學習新單詞
1.學生可以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閱讀後,讓他們的同學認識文章中的短語。
2.從單詞中找出壹個新單詞,並用拼音讀出來。
3、去掉拼音讀(坐火車讀,同桌讀)
4.老師:在這些新單詞中,老師發現了壹個新的偏旁部首寶寶。誰知道呢?誰能說出壹個我們之前學過的新詞,就是這個偏旁?(玩,號)反文旁邊有個好兄弟。他們的名字很像,小孩子特別困惑。他是誰?(折疊)區分反文和折疊。
第三,再讀課文
1,學生標註自然段落,要求學生自然段落朗讀課文。
2.我問妳壹個問題:為什麽烏鴉需要水喝?(渴)
3.它找到水了嗎?(是的,瓶子裏有水。)
4.我找到了水。為什麽我不能喝?(水不多,小瓶口)
5.烏鴉沒喝水就放棄了嗎?(不,是在努力。)
6.妳想出辦法了嗎?小石子壹顆壹顆放進瓶子裏,水就升起來了。
7.學生們很棒。他們很好地回答了每個問題。誰能試著用自己的話講壹講烏鴉喝水的故事?
第四,看和寫
1,同學們仔細觀察今天學習寫字的五個新單詞。觀察完,說話完,寫完要註意什麽?
2.學生仔細觀察,所以拿起妳的鉛筆,在書上描壹下,試著再寫壹遍。
動詞 (verb的縮寫)摘要
5.小學壹年級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1。聽壹聽,表演“春曉”。
2.學習如何彈奏三角鐵並為歌曲伴奏。
教材分析:
歌曲
教學目標:
1.聽《春曉》(合唱版)這首歌,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意境。
2.探索學習三角鐵的演奏方法,按照《春曉》的意境進行伴奏。
3.比較和感受兩個《春曉》(合唱版和合唱版)的不同之處,學習歌唱,在歌唱中表達對春天的贊美。
教學重點:
在書房裏表達對春天的仰慕;三角鐵探究式學習。
教學難點:
能根據歌曲的意境安排伴奏,能為歌曲伴奏。
教學方法:
唱歌,作曲,聽。
教學工具:
電子琴,多媒體。
教學過程:
第壹,新課程的引入
1,同學們,老師知道大家都會背很多古詩,其中有壹首關於春天的更是家喻戶曉。告訴我,是什麽?——《春曉》。
2.學生作詞:讓我們跟隨詩人孟浩然來到1000多年前那個春天的早晨。春天那麽暖和,他睡得很香,甚至不知道天亮了!於是他寫道:(這春日的早晨,我輕松地醒來)迷迷糊糊中,他聽到到處都有快樂的鳥兒在歌唱,他高興地唱道:(我的周圍到處都是鳥兒的歌唱)當他看到地上的花瓣時,他不禁感嘆道:“但現在我記得那個夜晚,那個暴風雨,我不知道有多少花被打破了。”
3.學生們有節奏地背誦《春曉》。
4.孩子們很喜歡這首古詩,很多音樂家和作曲家也很喜歡。他們為這首古詩創作了優美的旋律,使它變成了壹首動聽的歌。讓我們以歌曲的形式來聽《春曉》,給這個冬天帶來壹點春天的氣息。
二、聽《春曉》(合唱版)
1,第壹次聽歌
歌曲的速度是多少?心情是怎樣的?(演唱熱情飽滿,活潑流暢)
2.再聽歌
歌裏除了古詩詞的唱腔,還有“拉”。讓我們跟著這首歌壹起表演。請在唱過古詩詞的地方隨著音樂輕輕哼唱,在“拉”的地方隨著音樂拍手。
三、學唱《春曉》(合唱版)
1,導入:
剛才我們聽的《春曉》非常活潑歡快。現在請再聽壹遍這首《春曉》。它的速度有什麽變化?
2.第壹次聽歌
唱的速度快和唱的速度慢有什麽區別?(流暢的速度,優美的抒情)
(1)學唱第壹、二樂句。
讓我們壹起唱首歌。妳唱第壹句和第二句,我唱第三句和第四句。
(2)學會唱第三和第四個樂句
讓我們改變。我唱第壹句和第二句,妳唱第三句和第四句。註意“賴”,很長。
3.再聽歌
讓我們再聽壹遍這首歌。妳覺得這首歌唱什麽比較好?
4.唱歌
(1)模特唱歌。
(2)演唱有伴奏的歌曲。
(3)註意控制自己的聲音,不要大聲喧嘩,用柔和優美的聲音唱歌。
第四,用三角鐵為歌曲伴奏
1,知道三角鐵的聲音特征。
2.探索學習三角鐵的玩法。
3.用三角鐵為《春曉》伴奏(歌曲長音處伴奏效果好,好聽)。
五、完整演唱歌曲(用三角形為歌曲伴奏)
音樂是詩,音樂是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音樂是詩意的。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此刻沒有詩也沒有畫,但我希望妳能唱出心中的畫,心中的詩。我是妳的知音,讓大家都能感受到妳歌裏的詩意!
六、課堂總結
每首詩都是壹幅畫,每壹串音符都是壹首詩。詩人用優美的文字,畫家用神奇的畫筆,音樂家用壹串串音符帶我們進入壹個奇妙的世界。謝謝同學們。妳的歌聲又壹次讓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最後,讓我們以壹首優美的歌曲來結束這節音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