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實道出了唐代以後寫詩的本質,就是先循規蹈矩,掌握詩的形式,再按形式規範來填。當然,如果妳有李白的文采,不遵壹計也沒人怪妳。
後來香菱說喜歡陸遊的詩,黛玉說:
這段話堪稱古典詩詞創作的教科書。林黛玉表達了四層意思,是遞進的。
在林黛玉看來,宋人的詩不夠,太“淺”。向他們學習,相當於給自己定了壹個很低的天花板。雖然壹開始能學到幾句好的句子,但最後寫出來的也不過是金玉其外,內容空洞。
在林黛玉看來,王維的五言,杜甫的七言,都是格律詩的典範,格局高,文筆工整。所以林黛玉首先推薦這兩個人的詩。在掌握形式的時候要由淺入深,五言詩比較簡單,所以在王維和杜甫中,先從王維開始。
以內容取勝的代表人物是李白。平心而論,李白的很多詩並不講究工整的用詞和天馬行空的文筆,但想象力豐富,氣勢磅礴。比如我們熟悉的(看廬山瀑布):
紫色的薄霧被太陽光照亮,瀑布懸掛在山前。
高高的懸崖絕壁上,仿佛有幾千英尺高,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堂墜入人間。
如果說工整的話,這首詩其實很壹般。但全詩充滿浪漫主義精神,“飛臨三千尺,疑銀河落九天”的想象非同壹般。如果基本功不好,可能從頭學李白的詩,畫的可能是老虎而不是狗。另壹方面,把王維、杜甫的詩研究透了再學李白就容易多了,效果也會好很多。
這時候多讀些隨性的古詩詞,突破唐詩的局限,開闊視野,理解詩詞,就會上壹層樓。但是這個層次需要建立在紮實的唐詩(近體詩)基礎上。
當然,林黛玉的這些觀點其實是曹雪芹的,我們知道曹雪芹在中國古典文學上有非常深厚的基礎。曹雪芹所說的學習寫詩的四個步驟,其實適用於任何文體的寫作實踐。
那麽如何學習和練習公文寫作也是可以借鑒的。
首先要選擇學習的對象。比如領導講話怎麽選?不言而喻。
第二,要遵循“壹頂”的標準。通知、意見等14法律語言有具體格式和具體規定。研究報告等非法定語言也有既定套路。
第三,大量閱讀,大量練習。
第四,是自己的理論基礎與實際工作相結合的過程。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吳軍《讀書與寫作講義》的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