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納德·特朗普
這幾天,壹封所謂的哲學教授袁錦梅寫給中國學生的信突然席卷網絡。但是,內容壹看就是濃濃的讀者風,讓我有所警覺。仔細研究這個人的背景,信的來源,文章的內容,發現這是壹封為了炒作而發的信。
人物介紹袁錦梅是壹位來自美國的哲學教授。她現在是克雷頓大學的終身教授,也是美國哲學協會亞洲哲學和亞洲哲學家委員會的成員。近年來,她在國內外發表了大量的散文、詩歌、小說和哲學論文,作品多次獲得“新人聯合文學獎”等獎項。
我先說說這個所謂的克萊頓大學。這所學校距離巴菲特的家鄉內布拉斯加州芝加哥不遠。學校怎麽樣?都說醫學院預科好,其他壹般,沒去過的就不多說了。不過有意思的是,這個學校的中文譯名和圍城裏的克萊頓大學有些相似。他曾經是美國哲學協會亞洲哲學和亞洲哲學家委員會的成員,聽起來很有名氣。事實上,哲學系是壹個哲學研究者互助組織。袁在2007-2008年做過壹年的委員,但是在美國呆過壹段時間的人就會明白,所謂的委員會在美國基本上就是壹條爛大街,到處都是,包括這個所謂的委員會。袁主要負責東司會議,也就是東會議,開了壹次,只有兩次,她沒有參加。這壹信息可在/sites/www . APA online . org/resource/RES mgr/Asian _ reports/2008 _ Asians.pdf查閱。
克萊頓大學最近開除了壹名來自中國的研究生,袁錦梅教授本人就是該研究生的導師。她觀察了中美大學教育的差異,鄭重地給被開除的留學生寫了壹封信,坦率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這是很有問題的。本文首發於《雨花》雜誌第七期2017。這不是很有趣嗎?他自稱給學生寫過壹封信,私人信件,結果發表在雜誌上。雜誌編輯發的時候特意說了,為了保護學生的隱私,要把名字擦掉。也就是說,袁錦梅投稿的時候,只是簡單點了學生的名字。到了寫公開信的程度,誰先說誰先占便宜,事情進展如何,師生之間發生了什麽,妳把公開信戳到國內某雜誌,朋友圈在網上發酵,學生沒有機會辯解,卻瞬間占領輿論。
“在美國,或者在C大學,到處都是西方文化。加壹點中國文化研究項目也不容易,裏面全是教授們自願做出的貢獻。研究生都是教授的作品。我用同壹個標準要求所有研究生,希望每壹部作品都是優秀的。妳被取消學籍,第十壹工作作廢。妳沒有達標,是妳的失敗。”
這難道不好笑嗎?學生是老師的作品嗎?如果妳自己說,打自己臉?按照自己的標準,妳們不就是壹起尋找真理的同路人嗎?
“其實我從來沒有和妳繞過彎,也沒有改變對妳的要求。妳失敗的原因,有些是妳自己的責任,有些是這樣教妳的教育模式和社會環境的責任,有些是我的責任。”
好了,要開始噴中國了。
“妳要的是來美國看壹圈,和教授搞好關系,出點主意,讓教授按照妳的設計給妳布置點作業,妳就能輕松拿到學位;有了這個學位,我會說我成了壹個學者,然後我會在中國或者美國找壹份體面的工作。妳說妳以後想當大學教授,妳不止壹次跟我說妳壹定要拿到這個學位。我明白這個學位對妳的重要性。”
這種想法有什麽問題?
“在學術領域,絕不能為了任何利益而撒謊,只說真話,對自己所說的壹切負責;妳必須腳踏實地,壹步壹步去尋找未知,沒有捷徑;也要知道自己的局限和無知,把個人的視角和判斷放在“正義”之下,這樣才能開始學習。”
袁錦梅開始裝學術,搞得好像除了讀書學習什麽都是垃圾,什麽都不如讀高的思想。博士和學術界只是世界上許多行業中的壹個。其他行業哪個優秀的領導者不應該腳踏實地?
“談妳的責任,其實是我對妳的最終評價。或者說,是我對妳的解釋——妳為什麽不適合學習。妳可以成為壹名優秀的商人、公司老板或任何其他專業人士。做學術工作和做生意或者做清潔工沒什麽區別,但是專業要求有明顯區別。要學習,妳必須有個性,最重要的是,妳必須是壹個男人。我前面提到的誤解,與其說是學術,不如說是如何做人。”
同上,做生意不做人?運動員不想當人?牛頓性格壹般,知識卻很少有人能比得上。妳說什麽?
“壹個學者應該為自己說的每壹句話負責。如果妳不能或者不想承擔這個責任,就不要走這條路。我不培養產品推廣人員(沒有),也不培養嘩眾取寵的網絡編輯(沒有能力)。”
夥計,問題是妳已經在網上賣了。
“妳必須承擔責任,包括妳的人格分裂。這不完全是妳的錯。人格分裂是非正常教育的結果,這也是我最後要說的妳的社會背景的責任。妳是我見過最矛盾的學生。壹想到妳的社會背景,我就同情妳的人格分裂。但是,我不得不指出,這是病態的。妳應該盡快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來治愈這個問題。壹個讀書人必須內外壹致,言行壹致。”
到底是誰人格分裂,需要看醫生?妳說的學歷和社會背景不正常是什麽意思?妳是說中國畸形教育的社會背景有問題嗎?妳以為美國沒有這樣的學生嗎?不完全是。我在美國這十幾年看到的美國人抄襲作弊的比較多。他們的心理比中國脆弱得多。他們怎麽了?給人貼人格分裂的標簽是什麽用意?
多說壹點。原文中提到的抄襲真的不對。再聰明也不能在任何領域取得真正的成功,沒什麽好說的。
但是師徒和這個有關,而且據說學生是人格分裂的。不考慮自己的方法不是有問題嗎?在我和C之前或者之後,不考慮學生後來是否發現自己對這個不感興趣?克萊頓大學研究生基本都是全獎,錢的問題很難說誰對誰錯。
而這個袁金妹也太自命不凡了。如果妳真的想幫助學生,妳應該把信寄給媒體,依靠媒體來隱藏妳的名字。妳想通過妳的話語權來騙人嗎?公開泄憤就是公開泄憤,高舉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消滅對方的大旗,不考慮主觀因素,客觀上就是無恥。
先用壹個虛張聲勢的頭銜,壹個美國教授,壹個留學生,欺騙吃瓜群眾的信任。然後以水壹樣的標題介紹開頭,讓人感覺很權威。中間強調怎麽做人,怎麽說才是對的。最後,萬文攻擊中國的教育模式和社會環境,朋友圈煽動在網上轉載傳播,和之前的*河蟹*套路文章沒什麽區別,都屬於攻擊別人人為擡高自己。
作者:尚書友成
鏈接:/question/62925367/答案/219126010。
來源:知乎。
版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白煦學好了火球術,成為了壹名出色的魔術師。
寫這種文章的人,不是聖人就是小人。
如果真的有壹個教授像信裏說的那麽認真對待學術,我相信她會是壹個非常高尚的人。而且這麽認真的人學習成績肯定不會太低。所以這封信是真是假,只要看導師的人品和她的學習成績就可以做出判斷。
當然有人會說,不能因為人而廢言。這是完全錯誤的想法。本身也就是說,宣揚道德和道義的文章,非常依賴於推理者的言行和經歷。妳實踐了,證明了妳宣傳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如果拿出來要求指責別人,大家都會服氣。否則就是空談,純粹的盲目強制。
我見過很多十惡不赦的罪行,但沒見過聖人。我還是很期待未來的發展。揭秘作者是小人是壹種解脫,但做聖人也是壹件好事。
作者:白煦
鏈接:/question/62925367/答案/219126010。
來源:知乎。
版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看了這封信,我並沒有意識到以上回答中提到的反省、羞愧和自省。可能大家的思想水平太高,我夠不著。
我看到的是壹個站在大眾認為正義的制高點上炫耀自己價值觀的人。她的話裏充滿了不張揚的語氣,她用這種傲慢把自己包裝成壹個沒有道德缺陷的人,但事實是怎樣的呢?
“我不該錄取妳”似乎是壹種極大的不公。我不想談壹個教育工作者應該具備的素質。就因為她能說學生精神分裂,這種素質對她要求太高了,不是壹個小心眼的人能做到的。
教授這個名字似乎就是壹個光環,任何人在這個光環下說的話,都會被更多的人所信服。更何況她說的是在十字軍沒有說話渠道的情況下,觀眾眼中唯壹的事實(姑且說這個人真的存在)。然而實際上,教授只是壹個頭銜,證明他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取得了壹定的成就。但這並不意味著他的人格比妳我更高尚,更正直,他的話比壹般人更可信。更何況這麽壹個名不見經傳的學校的所謂哲學教授。
在我看來,這更像是壹個精心策劃的方案。這封公開信憑借著自身的話題性和各種媒體的有意無意,已經大規模的展開。與此同時,各種壹邊倒的輿論更是令人生疑。其實換個角度看這封信,雖然信裏通篇用的是第二人稱,但仔細想想,真的像是寫給學生的。
本來,我對這種話題毫無興趣,沒什麽意義。我也不反感炒作,但是她的論調實在讓人不爽。如果這個東西真的存在,我只能說,這種調動輿論去放火燒壹個沒有反抗能力的人的行為,是被人鄙視的;如果這個學生從壹開始就不存在,這封信就是對自己最大的諷刺。
其實話題已經發酵到這個地步了,學生存在不存在都無所謂了。
作者:王秀明
鏈接:/question/62925367/answers/created
來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