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韓樂府是什麽意思?

韓樂府是什麽意思?

韓樂府是什麽意思?答案:漢族民樂。樂府最早成立於秦朝,是當時“少府”之下管理樂舞演唱教學的機構。

公元前112,正式建立於西漢武帝時期。它的職責是收集民歌或文人的詩歌用於音樂,以便為朝廷在祭祀或宴會上表演做準備。它收集的詩歌後來被稱為“樂府詩”或簡稱“樂府詩”。

樂府遊戲攻略

公元前112年西漢武帝時期正式成立,收集整理漢族民間音樂,進行音樂的整理、改編和創作,演唱和演奏等。漢樂府是指漢代樂府機關采用的詩歌。這些詩最初在民間流傳,通過樂府保存下來。漢代稱為“宋詩”,魏晉時期稱為“樂府”或“漢樂府”。後世學者模仿這種形式所寫的詩,也稱為“樂府詩”。

“樂府”是漢武帝設立的壹個官職。它的職責是收集民歌或文人的詩歌用於音樂,以便為朝廷在祭祀或宴會上表演做準備。它收集的詩歌後來被稱為“樂府詩”或簡稱“樂府詩”。它是繼《詩經》、《楚辭》之後的壹種新的詩風。

《漢樂府》是繼《詩經》之後又壹部偉大的古代民歌集。與《詩經》不同,它開創了詩歌現實主義的新風格。女性題材作品在漢樂府民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用通俗的語言構造貼近生活的作品,從雜言到五言,用敘事性的寫法詳細刻畫人物,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完成故事情節,突出思想內涵,註重描寫典型細節,開辟了敘事詩發展的新階段,是我國詩歌史上五言詩發展的重要階段。漢樂府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非常高,可以和《詩經》、《楚辭》並駕齊驅。

《陌上桑》和《孔雀東南飛》都是漢樂府的民歌,後者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都被稱為“樂府雙璧”。漢代的《孔雀東南飛》、北朝的《木蘭詩》、唐代韋莊的《福琴吟》並稱為“樂府三絕”。另外,長歌行裏的那句“年輕人不努力,老年人難過”也是流傳千古的名句。

西漢樂府的擴大和發展是在漢武帝時期,漢書《禮樂誌》說:“到漢武帝定下郊祀之禮時,...是壹首樂府,集詩,夜誦,受趙、戴、秦、楚四人所托。以為律呂主將,引等數十人作詩作賦,略論律呂,作《八音九章歌》正月初壹,我們用甘泉拜山崗,讓70個孩子男女唱著歌,把廟裏驚得光。漢武帝時期,樂府的功能進壹步加強。樂府除了組織文人創作供朝廷使用的歌曲和詩詞外,還收集了全國各地的歌謠。很多民歌都是在樂府裏面唱的,流傳下來的。文人創作的樂府詩不再局限於安石坊宴請宋立科,還在祭天時傳唱,樂府詩的地位明顯提高。據《漢書·關白公卿表》記載,漢武帝在位時,樂府令由三官組成。據《漢代禮樂史》記載,到漢武帝末年,樂府已有800多名員工,成為壹個頗具規模的音樂機構。從漢武帝到成帝的壹百多年,是樂府的鼎盛時期。哀帝即位,下令革除樂府官員,大量減少樂府人員,剩余部分劃歸令管轄。此後,漢朝再無樂府建制。

東漢掌管音樂的機關也是分屬於兩個系統。壹個是太嶽音樂部,長官是太嶽令,相當於西漢的太嶽令,隸屬太常卿。壹個是黃門宣傳部,主管程華齡,屬於少府。黃門鼓吹之名自西漢就有,與樂府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到了東漢,掌管程華齡的黃門宣部,為享受宴席的大臣們提供歌詠,實際上起到了西漢樂府的作用。東漢樂府詩主要由黃門宣部采唱,所以保存下來。

漢樂府分為:

1、交妙曲:主要是貴族文人祭祀用的音樂歌曲,華麗典雅。

2、崇尚歌詞:又稱短笛鈸,歌詞是後來寫的,內容復雜。主要是民間創作。

3.和聲歌曲:音樂是從全國各地搜集的民樂,歌曲多為“街談巷議”。其中不乏佳作,是漢樂府的精華。

4.雜歌:其中,很多曲調不詳。因為沒有分類,所以是自成壹類。裏面有壹些優秀的民歌。

內容介紹

《漢書》在描述西漢樂府詩時寫道:“自孝以來,李悟樂府多采歌謠,故有代、、秦、楚體。”都是有悲喜感的,都是有什麽東西引起的。“漢代的兩首樂府詩都是創作的題材,都有很強的針對性。正是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件激發了樂府詩人的熱情和靈感。樂府詩也表現了人們普遍關心的敏感問題,講述了那個時代的苦與樂,愛與恨,以及對生死的態度。

兩漢樂府詩的作者來自不同的階層,詩人的筆觸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因此,貧富懸殊和社會成員苦樂不均在詩歌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香河的歌裏,東門之旅,婦科病之旅,孤兒之旅,都是表現普通人的苦難,是來自社會最底層的呻吟和吶喊。有的家庭“池塘裏沒有壹桶米,架子上沒有壹件掛衣服”,逼得男人和男人拔刀相向,走上反抗之路。(《東門遊》)有的女子長年患病,彌留之際把孩子托付給丈夫;病婦死後,丈夫不得不沿街乞討,孤兒在家哭喊著要媽媽。(《婦科病》)還有人寫孤兒被兄弟姐妹虐待,嘗盡人間辛酸。(《孤兒之旅》)這些作品以壹種粗線條的方式揭示了普通人的經濟貧困和艱辛,也通過他們的對話、行動和內心獨白,表現了他們的精神痛苦和情感煎熬。

《東門記》主人公在做出最後的選擇後,不得不放棄夫妻之愛和兒女親情。夫妻之間的對話,就是妳要去哪裏的那壹幕。女人病中病婦的臨終意誌是苦澀的,丈夫無力撫養孤兒的愧疚和悲傷也滲透在字裏行間。至於《孤兒行》裏的孤兒,他們因為不堪忍受非人的待遇,產生了生不如死的想法,從小就對命運完全失去了信心。兩漢樂府詩在表達普通百姓疾苦時,兼顧了物質生活的饑寒交迫和精神情感世界的嚴重創傷。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詩的作者對這些掙紮求死的可憐人有著深切的同情,以悲憫之心訴說著下層民眾的不幸遭遇。

香河歌詞中收錄的這三首詩,與《走東門》等三首作品完全不同,展現了與苦難世界完全不同的景象,將人帶入另壹個世界。這三首詩的基本內容是壹樣的,都是以富家為題材;三首詩的用詞也有很多重復,原來出自同壹個母親。《相逢》作者像導遊壹樣,兩次介紹人去侍郎家。第壹次見金為門,白玉為堂,灑在堂上,為之揚名。中庭的桂花樹非常壯觀。第二次見到他們,他們在壹起渡蜜月,他們在哼唱,兩個女人在織棉花,小女人在調樂器。這首詩既渲染了主人的富貴,又點出了他的尊貴身份:“二三兄弟,中子為侍郎。”這是壹個富貴之家,價值非凡。金為門,白玉為廳,是富貴王子的象征,不是壹般的富貴,而是大富貴。侍郎是內廷的禁衛官或皇帝的仆人,是皇帝信任的親信大臣。他的特殊地位不是壹般法院官員可比的。《雞鳴》《長安有壹條窄斜的線》使表現對象的突出位置更加充分,或雲曰:“四五兄弟皆侍郎”或雲曰:“長子二千石,中子孝。“童子無官職,衣冠洛陽。”詩中的富家不只是壹個住官,幾個兄弟同時做官;官職不限於俸祿四百石的侍郎,而是官階兩千石的大員。

《相逢》《長安有壹條窄斜線》兩首詩是作者以欣賞的筆調寫成的,而《雞鳴》壹詩則是告誡有錢有勢的人不要胡作非為,以免觸犯刑法,含有勸誡和批判的成分。以上三首詩表現了壹個富裕家庭的氣象,對中國古代的文學創作具有典範意義,後來很多類似的作品都是以此為基礎的。金為門,白玉為堂。在《紅樓夢》中演變成賈府的“白玉為廳金馬”。至於三個女人編棉鼓和樂器的段落,則單獨劃分出來,命名為“三個女人的輝煌”,頻繁出現在古代樂府詩中,成為壹個富裕家庭的象征,累積成壹個具有特定意義的符號。

樂府詩,表現了平民的疾苦,反映了壹個富裕家庭的奢侈,包含在和歌中,形成了兩個對比鮮明的畫面。壹邊是饑寒交迫,掙紮在死亡線上;壹方面是奢侈,不知道世上還有悲傷。壹方面連老婆孩子都養不活,另壹方面妻妾成群,水鳥眾多。這兩組樂府詩原本是以極大的偶然性安排在壹起的,其客觀效果是引導讀者穿越天堂地獄,領略貧富懸殊、苦樂不均的兩極世界。

漢代的樂府詩也對男女之間的愛恨情仇進行了直接的表白。愛情婚姻作品在兩漢樂府詩中占有很大比重。這些詩大多出自民間或下層文人之手。所以在戀愛婚姻中表達愛恨情仇的時候,都顯得豪放大膽。倡導歌詞中收錄的尚邪,是歌曲18首中的壹首,是壹個女人的自誓詞:“尚邪!我要認識妳,我要長命百歲。”山無墳塋,河無竭,冬雷撼夏雨雪,天地和合,才敢與妳告別。“這首詩用詞奇特,別具壹格。第壹,我對天發誓,我要和我的愛人做壹輩子的伴侶。然後他甚至列舉了五種罕見的、極不正常的自然現象來表達他對愛情堅定不移的承諾,每壹種在正常情況下都不會出現,更不可能五種同時出現。

作品因此大大增強了抒情的力度,內心的情感如火山爆發,如滔滔江水,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兩漢樂府詩中的女性對戀人是真誠熱情的。但是,壹旦發現對方已經向前看,中途變心,就會化愛為恨,毫不猶豫地果斷和他分手。另壹首鐃鈸歌曲《想》,反映了未婚女性由愛生恨的變化及其表現。女主角思念的愛人遠在海南,她準備了壹副珍貴的“珍珠玳瑁,想送給對方”。聽到對方有了二心,她毅然決然地毀了禮物,“扯雜東西毀了它”,“當風吹起它的灰燼”,她毅然決然地說:“從今以後,不要再想念對方。”她愛得熱烈,恨得入骨。她的選擇是痛苦的,同時也是堅定的,堅決的。

《孔雀東南飛》講的是另壹種愛恨情仇。這首詩的男女主人公焦仲卿和劉蘭芝是壹對恩愛夫妻。他們之間只有愛,沒有恨。他們的婚姻因外力而破裂。焦木不喜歡蘭芝,所以她不得不回到她的家人身邊。劉哥哥逼她改嫁,太守家逼她結婚。劉蘭芝和焦仲卿分手後,他們更加了解對方,他們的愛變得越來越強烈。最終,兩人都以自殺來反抗包辦婚姻,同時也表達了他們至死不渝的愛情。《孔雀東南飛》作者在描寫這場婚姻悲劇時,男女主人公愛什麽就愛什麽,恨什麽就恨什麽,傾向性非常明顯。

漢代也有兩首樂府詩,如桑和郎。這兩部作品中,男女完全沒有感情基礎,形同陌路。男方試圖憑借權力將自己的意誌強加給女方。於是,就出現了秦羅敷靈巧地拒絕於向君和胡姬示好的壹幕。這兩首詩的作者也是愛恨分明。他們充分肯定和高度贊揚了秦羅孚和胡姬,對好色的使者和金無子進行了嘲諷。

藝術特色

漢樂府最大也是最基本的藝術特色是敘事性。這個特點是由其“偶然發生的事情”的內容決定的。雖然我們在《詩經》中已經可以看到壹些帶有敘事成分的作品,比如的孟、。但仍然是通過主角的談吐來表達,仍然是抒情的形式,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節,缺乏對壹個中心事件的集中描述。但在漢樂府民歌中,出現了故事由第三者講述的作品,出現了具有壹定性格、情節較為完整的人物形象,如《桑上》、《走東》,尤其是我們下壹節將要敘述的《孔雀東南飛》。詩歌的故事性和戲劇性比《詩經》中的作品大大增強。因此,在中國文學史上,漢樂府民歌標誌著壹個新的、更為成熟的敘事詩發展階段。它的高度藝術性主要表現在:

通過壹個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他的性格。有的采用對話的形式,如《陌上桑》中羅敷與使者的對話,《東門》中妻子與丈夫的對話,都能表現出人物機智、勇敢、善良等不同的性格。《上山采烏》和《行》的對話也很成功。如果與《詩經》中的“國風”相比較,就更容易看出漢樂府民歌的這壹新特點。除了對話,有些人還使用獨白,經常使用第壹人稱,讓人物直接與讀者對話,如《孤兒行》、《白頭詩》、《惡》。漢樂府民歌還可以註意人物動作和細節的刻畫。例如,《葛炎行》中把“夫”寫成“謝可西貝郎”的嫌疑;《女人的病》以“眼淚不知如何是好”寫出了病危女人的母愛;《陌上桑》用“撫髭”“撫頭”來形容老人和少年見到羅敷時的不同表情。《孤兒之旅》以學生立即翻回帶、整頓局面等壹系列故事凸顯孤兒的苦難。因為生動的人物,人們可以聽到他們的聲音,見到他們的人。

語言簡單,自然,富有感情。漢樂府中的民歌語言壹般是口語化的,但也充滿了感情和人們的愛恨情仇。即使是敘事詩,也是敘事和抒情的結合體,所以有很強的感染力。所以林英說:“漢樂府的歌,是精煉的,不是打磨的;然質不俗,淺而深,近而遠,天下文采,所向披靡!”(詩集第壹冊)說明了這種語言的特點。壹方面,漢樂府的民歌多是關於人民本身的,詩的作者往往是詩中的主人公;另壹方面,由於作者和他所描寫的人物有著相同的命運和人生經歷,敘事性和抒情性自然交融在壹起,達到“淺而深刻”。《孤兒之旅》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

孤兒生了,孤兒生了,人生苦啊!父母不在的時候,坐硬車,趕馬。我爸媽已經走了,哥哥嫂子命令我去。南至九江,東至齊、魯。臘月到了,就不敢說了。頭上全是虱子,臉上滿是灰塵,大哥說“做飯”!嫂子說“看馬”!上高堂取殿下堂,孤兒淚如雨下,使我黃昏去堂取水。如果手不對,第壹步就沒有菲。奶油裏有許多荊棘。拔出蒺藜,在腸子裏,想傷心。眼淚都掉下來了,而且眼淚很重。冬天沒有恢復,夏天沒有單衣。人生不如意,不如趁早去地下!春天是氣動的,草發芽了。三月養蠶,六月種瓜。會是瓜車,會回家。瓜車翻車的時候,幫我的人少,吐瓜的人多。“我願意還我哥哥和嫂子的錢。我很嚴格,但我渴望壹個人回家。我應該為我的學校制定計劃。”鸞月:不想發尺子書,就和地下父母在壹起:哥嫂難長久!

宋長白《論劉亭詩》說:“病婦與孤兒所作兩首詩雖不正,其情與境似曾相識,其口頭心機生動。每次看他們,都覺得很臺刺。”後來的聖賢們極力描寫這類題目,讀來如嚼蠟,卻不能不流淚,也不能不為之悲痛。”這種說法很對,並沒有冤枉“後賢”,只是他還沒有指出這是人生閱歷的問題。《為孤兒而走》沒有對孤兒的痛苦進行空洞的哭訴,而是註重具體的描寫,這也是壹個值得註意的特點。

自由多樣的形式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雜言,其中最常用的是新興雜言、五言詩。漢代樂府民歌沒有固定的規則和句法,長短隨意,散見於民間。因為漢代沿襲了先秦時期,雖然有少數仍沿用《詩經》的古四字體,如與吳公過江、行善等,但大部分是以新的體裁出現的。從此都可以稱之為新體詩。這種新文體主要有兩種:壹種是雜體文體。《詩經》中已經出現了“衰”等雜詞,但數量不多,變化也不大。只有漢樂府中的民歌得到極大的發展,才有不同的句式和用詞,有整體和散句,從壹個詞到兩個詞到八九個詞甚至交叉句,靈活多變。比如《孤兒之旅》裏的“不如早點去地下”。而《鈸歌十八首》都是雜詞,自成壹格。另壹種是五言體,形式上很工整。這是漢樂府民歌的新創作。在此之前,沒有完整的五言詩,但韓樂府創作了《孔雀東南飛》、《陌上桑》、《邪》、《十五參軍》等完美的長篇五言詩。從現存的兩部作品《秋錄》和《浩立》來看,漢樂府民歌中應該有完整的七言體,但我們已經看不到了。毫無疑問,豐富多樣的形式有助於表達復雜的思想內容。

浪漫色彩。漢樂府中的民歌大多是對現實主義的準確描寫,但也有部分作品帶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義色彩,使用了浪漫主義手法。如抒情詩《傷逝》,如山洪暴發般的激情和高度的誇張,都是浪漫主義的表現。在漢樂府的民歌中,作者不僅使死者出現,如《城南之戰》,也使烏鴉的靈魂對人產生吸引力,如《武生》,甚至使腐魚哭泣寫信,如《死魚過河泣》:

死魚過河哭,何時悔?寫書互相學習要謹慎。

所有這些豐富而奇特的幻想都顯示了作品的浪漫主義特征。李對《漢賦十八首》的評價是:“其造句之妙,立意之奇,非、楚騷之人也。好奇心異想天開,巧思妙想。”其實不只是《鈸之歌》。

尤其值得註意的是《尚墨桑》。從精神到表現都有明顯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的因素。詩中的主人公秦洛夫既是壹個來自生活的現實人物,又是壹個具有蔑視強權、反抗暴力的民主精神的理想形象。她集中體現了人民的美好願望和高尚品質。。行者見了羅敷,便把髭須壹拂。"。少年見羅敷,脫下帽子,垂下頭。耕者忘耕,鋤者忘鋤。”我回來抱怨,憤怒,卻坐著看羅父。詩人借著“行者”假裝休息,瞪眼嘆氣,刷胡子;“少年”脫下帽子,整理好毛巾,躍躍欲試地逗著羅敷,想賺個螓首美眉。那些在桑林旁“耕”“鋤”的人,連工作都忘了;等等幽默誇張的描寫,側面對比,著力渲染羅敷動人之美。這種側面描寫與和諧,可謂妙不可言。壹方面,它給詩歌增添了喜劇性和樂觀性,使敘事場景和氣氛異常活躍。更重要的是,這樣壹來,從虛處出發,借助愛美的人性,表達我們對美的本能向往,無需羅敷出場之詞,卻能成就其“浪漫”。人們對美的標準有不同的看法,但詩人的寫作避開了這壹“難題”,表現出從虛無中無法描述的絕對理想化的完美。顯然,沒有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有機結合,沒有現實主義精確描寫與浪漫主義誇張虛構的相互滲透,就不可能塑造出羅敷這壹傑出形象。雖然這種結合是自發的、自然的,但作為壹種創作經驗還是值得學習的。

《秋錄》、《豪禮》是漢代流行的喪葬歌,喪葬時所唱的歌都包含在和歌中。《陸璐》全詩如下:“陸璐,易乎?”“明朝的露水又掉了。人死了什麽時候還?”這首詩認為人生苦短,不如草上露珠。露珠幹涸,自然可以重建,但人只有壹次生命。死亡讓生命遠去,永遠消失。《艾蒿》讓死亡更加淒慘:“艾蒿是誰的家?聚魂無德愚。”無論鬼魂如何催促,他的生命都將被浪費。“這首詩以有神論的觀念對待人的死亡,寫出了面對死亡時的痛苦心情,以無奈的態度對待靈魂屬於艾蒿這壹不可抗拒的事實。正常的死亡還是會引起如此巨大的悲痛,而猝死帶來的巨大痛苦更是難以訴說。歌曲《南方之戰》表現了對陣亡將士的悼念。士兵戰死後的場景是:“水深刺激,蒲葦無形。"梟騎戰死沙場,駙馬徘徊歌唱."作者極力渲染戰場變成墓地後的荒涼與悲慘,是壹幅近乎死寂的陰郁畫面。尤其不能忍受的是“野死不埋黑可吃”。城外死人無人葬,烏鴉隨意啄。人生的苦處莫過於此。雖然詩中的死者故作英勇,但戰爭對生命的摧殘還是表現得淋漓盡致。上述詩歌在描寫死亡的悲傷時,表現出對生命的珍惜和懷念,對死亡的疏離和排斥,將死亡寫成壹種無法避免的、強加於他人的殘酷事件。

兩漢的樂府詩也表達了強烈的生而樂,死而恨的願望。如何超越個體生命的有限性,是古人苦苦思索的重要課題。兩漢的樂府詩在這方面比以往的文學作品做了更深入的探索,充分表現了創作主體樂生厭死的欲望。

惡死和幸福生活是聯系在壹起的,是同壹個問題的兩面。漢代的兩首樂府詩坦率地傳達了人們對死亡的厭惡,同時又以虛幻的形式把對幸福生活的願望寄托在與神靈的差距上。城郊祭祀歌《太陽的進出》是通過太陽的升降與人的個體壽命聯系在壹起的。太陽每天向東向西,日復壹日,年復壹年,永遠不會結束。但人的個體生命是有限的,生在外,死在內,進了就完成了生命的歷程,從而與太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太陽是不斷進出的。所以作者大膽想象太陽運行在另壹個世界,那裏四季的時間坐標與世界不同,於是太陽成為永恒的存在。詩人期待著能夠騎著六條龍在天國漫遊,希望神馬從天而降,載著自己進入太陽運行的世界。收錄在《雜歌》歌詞中的葛炎,描繪了壹幅進入天國的理想圖景。詩人幻想著自己正走向黑夜,來到眾神的仙境,成為那裏的貴賓。各路神仙都在為他的到來忙碌著。河伯,青龍白虎,南鬥北極,嫦娥織女,都很用心。連涼風和掛星都在載歌載舞,熱情地為詩人服務。這首詩表現了超越個體有限生命而到達世界彼岸的終極幸福,為許多天體註入了生命。讓神和詩人聚在壹起。類似的詩還有《長歌行》、《董出逃》,但這兩首詩中的長生不老之鄉不是天國,而是仙山,仙山靠神藥延年益壽。

兩漢樂府詩在表達長生不老的幻想時,有時會寫到神靈來到人間,與創作主體生活在同壹個世界。郊祀歌的詩《練時》《花爺爺》都是天上來的,《尚領》歌裏的神仙都是水裏來的。樂府詩人在描寫神靈降臨時,充分發揮想象力,刻畫得非常細致。《修行時間》通過靈修之旅、靈車、靈下、靈來、靈到、靈坐、靈留的有序闡述,展現了神靈逐漸靠近自己的過程和恩寵,以及能夠交給他們的喜悅。花爺爺在寫法上和連天很像。在尚領,神仙是桂樹為船,苔蘚為檫木,木蘭為?翟,黃金交錯,看起來不同凡響。這些作品表面上描述的是神靈來到世間,走近創作主體。事實上,它們暗示詩人將借助神靈的力量獲得永生,並將很快成為神仙世界的壹員。

兩漢的樂府詩,無論是關於肉體飛升到天國仙界,還是關於神靈降臨人間,都是把人和神放在壹個層面上的。神不再超然於創作主體之外,人與神同行,彼此親近。兩漢樂府詩通過人的不朽與世俗化,表達了作者溝通天人的理想。

兩漢樂府詩在表現人間苦樂和男女關系中的愛恨情仇時,深受《詩經》的影響,具有民族風格和風雅韻味。在表達生得好死得壞的願望時,主要繼承了楚生的傳統,是莊騷的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