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急!豐子愷《夢疤》的寫作背景

急!豐子愷《夢疤》的寫作背景

元元堂散文的文體美

豐子愷是中國現代文學中壹位具有獨特風格和魅力的偉大散文作家。從1931年1年他的第壹部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由上海明凱書店出版,到文革時期《緣緣堂續篇》的地下寫作和編輯,他壹生的大部分隨筆都與隨筆相稱,並與緣緣堂結下了不解之緣。所以,我們不妨把豐子愷的所有雜文都稱為“元元堂雜文”。“袁媛唐雜文”應該是豐子愷散文的統壹標誌。

《元元堂隨筆》中有許多文章描寫了豐子愷故鄉浙西的風土人情。讀著元元堂的散文,壹股濃濃的浙西風情撲面而來。作者老家離石門鎮5公裏左右,從小就熟悉浙西的風土人情。我覺得有必要介紹壹下元元堂散文中的浙西之美。

錢塘江,古稱“浙”,因流向曲折,故又稱“江”。浙江人習慣以錢塘江為界劃分浙東浙西。“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浙東和浙西的風俗自然大相徑庭。但在外人看來,別說浙江,就連江蘇,都屬於吳越地域文化圈,都有自己的“俗”。

豐子愷出生於浙江省崇德縣石門鎮(今桐鄉市)。石門鎮在春秋戰國時期跨越了吳江的邊界。石門是兩國的邊界,因此得名。因為京杭大運河從西南方向流過來,拐了壹個灣,流向東南,所以又叫石門灣。石門鎮位於浙江西部的太湖流域。六七千年前,吳越的祖先就在石門附近的羅家角地區繁衍生息。舊時崇德縣屬嘉興府。

馮家是石門鎮的小康之家。他們的祖先自明朝以來就住在這裏。到豐子愷這壹代,有幾十畝良田,有百年染坊。平日裏雇幾個工人,租田裏的糧食和染坊的收入還能維持小康生活。

筆者試圖結合元元堂雜文中零星的風俗描寫,整合出壹部豐子愷較為完整的《浙西風俗圖》。這樣,我們就可以從更廣闊的文化背景中接受元元堂雜文的文化信息,從而更好地領略其魅力。

法國文學史家、文學批評家、美學家坦納在《藝術哲學》中指出:“要理解壹件藝術作品、壹位藝術家和壹群藝術家,就必須正確想象他們所屬的時代的精神和習俗。這是藝術的最終解釋,也是決定壹切的基本原因。”①元元堂雜文中的浙西風俗,多是20世紀上半葉的,與現在的風俗大相徑庭。還原豐子愷筆下的浙西風貌,有利於我們對元元堂雜文的“終解”。

這應該對妳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