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是中國古典美學中的壹個術語,包括“意”和“象”。這裏的意義是指創作主體的思想感情,這裏的形象是指作為創作對象的客觀形象。詩歌的意象是詩人的思想感情與客觀意象的融合,而意境是各種意象創造組合而成的詩歌藝術境界。毛澤東的《秦長沙》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氣勢磅礴,畫面瑰麗,意象瑰麗,意境高遠。筆者認為,如果從意象美的角度來欣賞這首詞,或許可以另辟蹊徑,準確把握這首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沁園春·長沙”二字的意象美,在景物的選擇上凸顯。作者視野開闊,選取的景物或遼闊,或壯麗,或雄偉。以“看”字為例,山中有“層林”,河中有“百舸”,空中有鷹,水中有魚。從景物的狀態來看,有靜態的火紅楓林,也有動態的“奔湧”“百舸爭流”等等。作者從遠觀到近觀,從仰視到俯視,天高雲闊,山紅水綠,“籠天地於形,挫萬物於筆”(陸機《文賦》)。
作者對景物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受其立意的制約,古代文人的“悼秋”、“傷秋”、“嘆秋”等詩句是由其特定含義決定的。比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把“意”放在“斷腸人在天涯”,選取的“意象”自然是“枯藤”、“老樹”、“昏鴉”、“瘦馬”。杜甫的《登高》把寓意建立在“萬裏哀秋”、“苦盡甘來”上,所取的意象自然離不開“哀猿”、“落木”。毛澤東的構思積極進取,他所取的“象”自然是生機勃勃的景色,如萬山、層林、白鴿、雄鷹、遊魚等等。
萬山滿是壯麗的秋景。
從美學上講,崇高美表現在外在方面,具體表現為高大、遼闊、雄偉、壯麗等壯麗的場景。德國哲學家康德把崇高分為兩類:數學上的崇高,比如山的體積;力學的崇高,如風暴的動量。俄羅斯著名文學評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也說過:“壹個東西比與之相比的壹切都大得多,那就是崇高。”孔子也將“偉大”與崇高聯系起來,稱贊道:“偉大!姚是王者。這很尷尬,只有天空是大的,這只是尷尬。”這種崇高、寬廣、壯美,在毛主席詩詞中的山川描寫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沁園春·長沙》就是其中的佳作。
這個詞的前半部分側重於風景。“獨立寒秋,湘江北,橘子洲。”作者壹開始就把自己放在秋水長天的廣闊背景中。同時也把讀者帶入了壹種深秋的崇高境界。遠遠望去:“山全紅了,林全染了。”作者不僅看到了眼前嶽麓山的楓林,還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黃櫨,想到了祖國無數由綠變紅的山,如烏班圖、水杉、槭、櫟、黃連木,等等。群山和層層樹木讓自然之神觸摸到了彩筆,使它們暈紅,比二月裏笑開的春花還要艷麗。特寫:“河水泛濫,百人爭流。”秋水清,江碧波在秋天,腳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晶瑩剔透,如碧綠的翡翠,透明的水晶。河上,千帆爭發,爭渡,無聲無息,生機勃勃。擡頭望去,“雄鷹直擊蒼穹”,萬裏無雲的秋日天空,雄鷹勇壯羽毛,自由飛翔。遠眺,“魚翔淺底”,由於河水的透明和淺底,魚兒擺動著魚鰭,隨意遊動。作者在短短的四首詩裏,描繪了壹幅立體遼闊的萬裏江南,五彩斑斕的秋色,就像當代著名嶺南畫家關山月,山水斑斕。不愧為“驅山下海定睛”(李白《當塗趙燕少府粉畫山水歌》)和“應近談萬裏”(杜甫《王載畫山水圖之歌》)的傑作。它和作者另壹首詞《沁園春·雪》中描述的“千裏冰封,萬裏雪飄”的北方風光,是古典詩詞中前所未有的全景景觀。
壯年時期的輝煌時期
崇高的美表現在內在方面,它是偉大而高尚的心靈的反映。古羅馬的朗吉努斯在《論崇高》壹文中提出崇高是“偉大心靈的回聲”。這個詞的後半部分重在抒情,是這種偉大的精神呼應的表達。這種表達,首先是通過回憶得來的。
“我帶了壹百對情侶去旅遊,回憶過去的歲月。”作者想起當年和同學朋友壹起散步、遊泳、談論世界大事,回憶起那段難忘而多事的時光。
這個詞寫於1925的深秋。這是寫毛澤東同誌離開湖南去廣州的時候,當時廣州是革命的中心。從1911到1925,毛澤東同誌多次在長沙學習、工作和從事革命活動。在此期間,國內外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壹次世界大戰、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中國* * *產黨的成立等。,都是影響世界局勢的大變化。這樣的歲月,像壹座巍峨的歷史大山。
高聳的山峰。
“只是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秀才大怒,大罵方遒。”在這些崢嶸歲月裏,作者和他的同學們,如蔡和森、何叔衡、張昆弟等立誌救國的知識青年們,青春煥發,才華橫溢,朝氣蓬勃,熱情高漲。詩人巧用莊子?《田子方》中“壹個人富到可以仰望天空,潛入墳墓,揮起八桿子,精神不變”的意境,描述了新時代年輕人從舊觀念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的自由奔放的心靈。(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同樣朝氣蓬勃。過去有人把“申斥”解讀為批判性的反駁,把“方遒”解讀為專家權威,這是不準確的。)
"指點江山,豪言壯語,糞肥當年在萬戶侯."這是“崢嶸歲月”和“斥責方遒”的進壹步具體化。面對“萬山紅遍”的美景,他們既贊嘆錦繡河山的壯美,又哀嘆大好河山被毀。因此,他發表了撥亂反正的文章,抨擊黑暗,宣揚真理,鄙視當時的“萬戶侯”——軍閥如糞土。在此期間,同誌在長沙組織湖南學生聯合會和新民學會,在湖南開辦平民夜校、文化書店和自修大學,參加反對袁世凱稱帝的活動,領導驅逐張、等軍閥。特別是《湘江評論》和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的成立,為1921年中國* * *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和組織上的準備。這些既是“指點江山,勵誌言,糞為當年萬戶侯”的具體內容,也是寫此詞的背景。了解這壹背景,有助於我們進壹步理解詞作中閃耀的革命者崇高心靈的美麗光芒。
打中流擊水,管中雲。
"年輕人應該把雲放在心上。"(李賀《致酒》)詩人與同伴的取雲之憂,從“攜百對夫妻遊”到“萬戶侯往事”,可以說是直截了當,像長江壹樣,洶湧而下,波瀾壯闊,蕩氣回腸。結尾“中流擊水,停舟不飛”是壹種象征性的方式,生動地表達了壹代革命青年的遠大誌向。
"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壹種解釋是,“擊水”就是遊泳,在激流中奮力劃槳,海浪甚至會讓快速行駛的船只停下來。總覺得這種意境不符合作者推崇“百戰流”的精神我傾向於“中流擊水”的轉化,即“中流擊水”。晉書?《祖逖傳》:祖逖發誓:‘祖逖若不能清中原,助人為樂,猶如大江大河!’”後來,“仲六經”成了誓要復興祖國的代名詞。在這裏,說的是詩人要在新時代的大潮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誓以振興中華的壯誌豪情。讀完之後,人們仿佛聽到了壹顆愛國愛鄉的心,怦怦直跳,從而感受到壹顆偉大心靈所折射出的崇高之美。
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表現非常註重情景交融。劉勰說:“味繁淡泊,則味淡。”(《文心雕龍》)謝榛說:“風景是詩的媒介,愛情是詩的胚胎;是詩,幾個字就統壹了,生命力無窮。”(《詩四體》)這個詞已經達到了很好地融合情景的境界。
上半年,他雖然把重心放在了風景上,但是在風景中充滿了感情。“山盡紅,林盡染”既是周圍楓林的寫照,也是詩人火熱革命情懷的體現。紅色象征著革命、火和光明。“山山遍野”是作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思想的生動表達,是對革命和祖國未來的樂觀憧憬。“鷹擊長空,魚躍淺淺,萬種霜爭自由”是作者對自由解放的向往和追求。“惆悵,問蒼茫大地,誰主沈浮”的感嘆,直接從寫風景轉移到抒情,自然帶出後半段的抒情樂章。
後半部分雖然重在抒情,但也不乏風景在其中。《憶往昔崢嶸歲月》以多事、新奇、形象的手法描寫歲月,將無形的不平凡歲月化為有形的巍峨高峰,給人以崇高之美。“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也是壹幅勇攻破浪的壯麗畫卷。可以說,《沁園春·長沙》的崇高美是以情為經,以景為緯交織而成的。它不僅使我們享受到了壯麗秋景的藝術享受,也使我們從詩人激昂的革命情懷中汲取了信心和力量。
“沁園春?長沙”的段落效果。
整個詞分為兩部分。上城寫風景,描寫了湘江美麗壯觀的深秋景色,抒發了馬上的情感,提出了遼闊的土地該由誰主宰的問題。夏昆抒發了自己的感受,通過回憶生動地概括了早期* * *無產階級戰士的戰鬥風格和英雄氣概,藝術地回答了誰主沈浮的問題。
“沁園春?長沙中心思想
“沁園春?“長沙”壹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寫和對其青年時期革命鬥爭生活的回憶,表達了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情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崇高願望。
“沁園春?長沙的寫作特色
第壹首詞是對風景的抒情,第二首詞是對往事的追憶,以此來問蒼茫大地誰主沈浮?壹句話,上下貫通。《上城沈浮誰做主》引出了萬戶侯中流擊水的遠大誌向,凸顯了同學少年的崢嶸歲月,含蓄地回答了《上城沈浮誰做主》的問題:正是這樣壹個有著遠大理想和奮鬥勇氣的熱血青年,肩負起了稱霸地球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