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誰能幫我解釋壹下英美文學中的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

誰能幫我解釋壹下英美文學中的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

“新古典主義”

所謂新古典主義的主要風格在於:在試圖正確理解古代文化和歷史的前提下,運用最現代的手法處理故事情節和結構,強調節奏和速度。大量使用現代語言,文言文和經典詞匯運用準確,運用有限,使現代人從情感和心理上切入古代社會。

“浪漫”

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在各自強調的方面差別不大,屬於內容和形式的關系。浪漫的藝術家將情感表達置於壹切之上。所以在浪漫主義藝術中,情感往往與形式的規則對立。另壹方面,古典藝術家在形式和內容之間尋求理想的平衡。他控制著藝術背後的情感力量,試圖協調情感與理性的要求。因此,和諧是古典藝術所平衡、平靜和控制的。

古典氣質在古希臘達到黃金時代,成為兩千年後文藝復興的靈感來源。實際上,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總是交替存在或共存的,因為它們調節著人性中的兩種基本沖動:壹方面,對傳統規範的熱愛需要情感的凈化和控制;另壹方面,對陶醉和狂喜的渴望讓他充滿了對未知的渴望。古典不是沒有情感的形式,浪漫也不是沒有形式的情感。情感和形式密不可分。關鍵在於他們的側重點。

法國大革命是壹個極其重要的契機,權利從封建貴族手中轉移到新興中產階級手中。大革命強調個性、政治自由、經濟自由、宗教自由和個性自由。在藝術家看來,這種個人主義的沖動激發了浪漫的表達。

浪漫大師:

門德爾松(1809-1847),舒伯特弗朗茲彼得舒伯特(1797-1828),

舒曼羅伯特亞歷山大舒曼(1810-1856)、柏遼茲、肖邦弗雷德裏克弗朗索瓦肖邦(1810-1849)、李斯特弗朗茨·李斯特(1849)。

威爾第,普契尼,勃拉姆斯約翰奈斯·勃拉姆斯(1833-1897)、

柴科夫斯基·彼得·伊裏奇·柴洛夫斯基(1810-1856),馬勒和施特勞斯。

比才(1838-1875)、斯美塔納、西貝柳斯、拉赫曼尼諾夫、穆索爾斯基。

“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代表了兩套截然不同的哲學理論,壹套是關於普遍概念的性質,另壹套是關於世界中的知識對象。

在後古典和中世紀哲學中,實在論是對形式帕累托理論的發展和堅持。壹般來說,“紅”或“人”之類的普遍性都有獨立客觀的存在,要麽是在自己的領地裏,要麽是在上帝的心目中。中世紀的現實主義和唯名論通常被比較,彼得·亞伯拉德和威廉從這個角度提供了對現實主義的經典批評。

在現代哲學中,現實主義是壹個寬泛的時期,包括哲學、理想和個人主義的幾次統壹運動。在其最壹般的形式,現實主義斷言對象獨立存在於外部世界,考慮他們。最直接的這種理論通常被稱為天真現實主義。它主張開悟者直接了解對象及其屬性,從而可以直接進入外部世界。然而,這種觀點無法解釋知覺錯誤和幻覺,大多數現實主義者認為,原因過程是在頭腦中介導的,或者說是解釋的,是直接感知的。因此,對象在本質上仍然是獨立的,盡管原因機制可能是變形的,甚至是完全空的,以及個體對它們的認識。

“現代主義”

19年末到20世紀,經常用“現代主義”這個詞來談論文藝。它標誌著壹種不同於以往任何時期的文學精神或“現代感”,是象征主義、未來主義、意象主義、表現主義、意識流、超現實主義等流派的總稱。和很多文學術語的演變類似,最早的“現代主義”也是壹個帶有批判和嘲諷意味的貶義詞。根據Kalinescu的研究,在1755年,塞繆爾·約翰遜將現代主義作為斯威夫特創造的新詞收入了英語語言詞典。斯威夫特在給波普的信中說:“貧窮的文人用他們可憐的節儉和古怪的現代主義給我們帶來了這種用散文和詩歌寫的垃圾。”到了19年底,這個詞的用法由貶義變為中性,到了1920年代以後才被廣泛接受並獲得合法性。魯本·達裏奧是第壹個用“現代主義”作為褒義詞來指代現代美學革命的人。早在1888,他就以“表現手法上徹底的現代主義”來稱贊墨西哥作家卡裏多·貢特雷拉斯。

在現代西方文學理論和批評中,現代主義壹詞大致有五種用法:①壹種審美傾向;(2)創新精神;(3)文學運動;④散文體的總稱;⑤創造性的原則或方法。這些用法各有側重,但相似之處將現代主義的意義定義為反動的現實主義。正如彼得·福克納所說,“現代主義是藝術在19世紀擺脫各種假設的歷史進程的壹部分,而那些假設隨著時間的推移似乎已經成為壹種僵化的套路。”

1)德拉克洛瓦:作品有:《加利利海》、《帶領人民前進的自由》、《鹽島大屠殺》。

2)米勒:作品:拾穗、撒種等。

3)馬奈:作品:《露臺》、《草地上的午餐》、《吹笛子的男孩》等。

4)德加:作品:熨衣服的女人、馬場上的馬車、舞臺等。

5)羅丹:作品有《吻》等。

“後現代主義”

“後現代”這個詞第壹次被使用是在19的70年代。後現代主義真正興起是在20世紀60年代以後,70年代影響廣泛。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法國為中心,後現代話語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流通,主要代表人物是米歇爾·福柯和J·f·利亞塔。後現代主義挑戰無所不包的世界觀,其目標是消除傳統權威的合法性。後現代主義強調非決定論而非決定論,多樣性而非統壹性,差異性而非全面性,復雜性而非簡單性。它特別關註合法化危機和主導世界文化體系的那些方面,這些方面的特點是現代計算機和媒體。它對建立在* * *知識、理性交流與行動和人類自由基礎上的理論和科學深表懷疑,並試圖尋求關於社會、語言和人類主體的新思想。它提供了壹種新的認知視角,更新了傳統的思維方式。

後現代主義者已經清楚地看到了核武器和環境,這是兩個可以毀滅世界的問題。正是在追根溯源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人類今天的不幸,現代性難辭其咎。因此,挑戰和批判現代性成為後現代思想家的主要任務。正如格裏芬(D.R.Griffin)所說:“我們可以也應該拋棄現代性,事實上,我們必須這樣做,否則,我們和地球上的大多數生命都將難逃毀滅的命運。”在人與世界的關系上,後現代主義主張消除現代性所設定的人與世界的對立,因為如果我們把世界看成是與我們分離的,是由計算操縱的壹些不相關的部分組成的,那麽我們就會成為孤立的人,我們對待人和事物的動機就會是操縱和計算。

後現代主義對現代性的批判源於對工具理性及其後果(極權統治、核恐怖和生態惡化)的批判。雖然現代性在後現代主義者眼中有著種種罪惡,但後現代主義很難擺脫對現代性的愛恨關系。它否定的不是現代性的存在,而是現代性的霸權,不是現代性的優勢,而是現代性的局限。它贊賞現代性給人們帶來的物質和精神上的進步,同時又痛恨現代性帶來的負面影響。後現代主義提出的問題是:我們能否有效地吸收現代性的優點,避免其缺點?顯然,問題的難度不小,因為它不僅關系到現代性的命運,也關系到人類社會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