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泰戈爾是印度詩人、作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他是把印度文化介紹給西方,把西方文化介紹給印度的有影響的人物。5月7日生於西孟加拉邦加爾各答,1861,8月7日死於同壹個地方。這個家族屬於商人兼地主,婆羅門種姓。祖父德瓦爾·傑納特·泰戈爾和父親戴·班德拉·納特·泰戈爾都是支持社會改革的社會活動家。泰戈爾上過東方學院、師範學校和孟加拉學院,但沒有完成正式的學業。他的知識來源於父親、哥哥、導師的建議和自己的努力。13歲開始寫詩,14歲發表愛國詩《為了印度教廟會》。65438年至0878年,他遵照父親和哥哥的遺願,前往英國求學。他先學法律,後轉到倫敦大學學習英國文學,研究西方音樂。1880回國,專業從事文學創作。1884年,他離開城市,去農村經營祖傳的土地。1901年,在孟加拉博爾普爾附近的桑提克坦創辦了壹所學校。1921年,這所學校發展成為壹所交流亞洲文化的國際大學。1905以後,民族解放運動達到高潮,孟加拉國和全印度人民反對分裂孟加拉國的決定,形成了轟轟烈烈的反帝愛國運動。泰戈爾去了加爾各答參加運動。他義憤填膺,寫了很多愛國詩。然而,他很快就不同意運動的其他領導人。他不贊成群眾“直接行動”燒英國貨,侮辱英國人,而是主張多做壹些“建設性”的工作,比如下鄉發展工業,消除貧困愚昧。他在1907年退出運動,回到了尼克坦聖地,過著隱居的生活,埋頭寫作。1913年,他憑借《吉檀迦利》的英文版,即《獻祭頌》(發表於1911),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世界文壇聲名鵲起。加爾各答大學授予他博士學位。英國政府授予他爵位。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漂洋過海10多次,訪問了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傳播和平與友誼,學習了
泰戈爾詩歌
文化交流。1919年,阿姆利則慘案發生,英軍槍殺了1000多名印度平民。泰戈爾放棄了他的騎士身份以示抗議。1930年,他訪問蘇聯,寫了《俄羅斯書信》。他譴責意大利法西斯入侵阿比西尼亞(埃塞俄比亞)。支持西班牙政府反對法西斯領袖佛朗哥。二戰爆發後,他寫了壹篇文章痛斥希特勒的不公正行為。他壹直關心世界政治和人民的命運,支持人類的正義事業。泰戈爾不僅是壹位有成就的作家和詩人,還是壹位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畫家。他壹生寫了2000多首激動人心的優美歌曲。其中,他在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潮時期寫下了許多激昂的愛國歌曲,成為激勵印度人民反抗殖民統治的有力武器。歌曲《人民的意誌》在1950年被指定為印度國歌。泰戈爾70歲時學習繪畫,他的1500幀畫作作為藝術珍品在世界許多著名地方展出。1941年,泰戈爾逝世,享年81歲。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輝煌的人生
泰戈爾詩歌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在加爾各答壹個富有哲學、文學和藝術的家庭。他8歲就開始寫詩,表現出非凡的天賦。65,438+03歲,能寫長詩,賦詩。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884到1911,任梵蒂岡學會秘書,20世紀20年代創辦國際大學。1941年,他寫下了著名的遺言《文明的危機》,控訴英國殖民統治,相信祖國會獨立解放。泰戈爾是壹位具有重大世界影響的作家。他* * *寫了50多首詩,被稱為“詩聖”。他寫了12部中篇小說,100多部短篇小說,20多部戲劇和大量文學、哲學、政治作品,創作了1500多幅繪畫和數不清的歌曲。文學、歷史、哲學、藝術、政治、經濟等門類幾乎無所不包,包羅萬象。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種姓制度壓迫下改變命運的強烈願望,描寫了他們不屈不撓的反抗鬥爭,充滿了鮮明的愛國主義和民主精神,富有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他的重要詩作有故事詩(1900)、吉檀迦利(1910)、月牙兒(1913)、鳥(19655)。重要小說有短篇小說《還債》(1891)、《遺棄》(1893)、《蘇巴》(1893)、《人是生是死?(1892)、摩訶摩亞(1892)、太陽與烏雲(1894)、中篇小說《四個男人》(1916)、長篇小說《沈淪》(1911)、莫克多塔拉(1925)、人民紅重要論文集有《死亡的交易》(1881)、《中國談》(1924)、《俄羅斯書信》(1931)。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被介紹到中國,現在已經有10卷泰戈爾的作品以中文出版。泰戈爾8歲開始寫詩,12歲開始寫劇本,15歲發表第壹首長詩《野花》,17歲發表敘事詩《詩人的故事》。泰戈爾,壹個才華橫溢的青年,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1886年出版《新月集》,成為印度學校必修的文學教材。在此期間,他還寫了許多抨擊美國殖民統治的政治文章。1901年,泰戈爾在聖尼克坦創辦了壹所從事兒童教育實驗的學校。這所學校在1912年發展成為亞洲文化交流的國際大學。65438年至0905年,泰戈爾投身於民族獨立運動,創作了《洪水》等愛國歌曲。人民的意願被定為今天印度的國歌。1910年,泰戈爾出版了小說《戈拉》。1916年出版小說《家與世界》,熱情歌頌爭取民族獨立的愛國精神。1912、泰戈爾憑借抒情詩集《吉檀迦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13發布知名鳥類和園丁。1924訪問中國。泰戈爾回到中國後,寫了許多文章,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泰戈爾的壹生是在印度受英國殖民統治的時代度過的。祖國的淪陷、民族的屈辱、殖民地人民的悲慘生活深深地印在泰戈爾的心中,愛國主義的思想從壹開始就強烈地表現在他的作品中。雖然他出生在壹個富裕的家庭,生活在壹個復雜的社會,但他的愛憎分明,創作思路清晰,始終與時俱進。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停。在民族獨立運動最高潮的時候,他寫信給英國總督抗議殖民統治,唱他的愛國詩領導示威遊行。他還堅決放棄了英國政府授予的頭銜和特權。印度人民尊敬和愛戴他,稱他為詩人,印度的良心,印度的靈魂。泰戈爾不是壹個心胸狹隘的愛國者。對於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和壓迫的各國人民,他壹貫表示深切的同情,並給予大力的支持。20世紀20年代,泰戈爾出訪多國,與世界各國文化名人組織反戰和平團體。20世紀30年代,當德國、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發動侵略戰爭時,泰戈爾憤怒地站出來,向全世界大聲疾呼:“在我離開之前,我呼籲每壹個家庭——準備好與那個披著人皮的野獸作鬥爭。”這位舉世聞名的多才多藝的作家,壹生寫了50多首詩,12部中篇小說,100多部短篇小說,200多部戲劇,許多關於文學、哲學和政治的論文,還有回憶錄、遊記、書信等。其中,發表於1921的著名詩篇《吉檀迦利》為泰戈爾贏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故事詩和《兩畝地》是印度人民喜聞樂見的不朽詩篇。流行的《喀布爾人》、《蘇巴》、《摩亞》都是世界短篇小說的代表作。《贖罪》、《頑固的堡壘》、《夾竹桃》都是對當時印度社會現實進行無情揭露和鞭笞的著名戲劇劇本。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不朽的作品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在近70年的創作活動中,泰戈爾寫了50多首詩歌,12篇中篇小說,100篇短篇小說,20多部戲劇,大量文學、哲學、政治方面的作品,還創作了1500多幅繪畫和2000多首歌曲,其中65438。13歲以後,泰戈爾發表了《野花》、《詩人的故事》等長詩。從1881 ~ 1885出版了《夕陽歌》、《晨歌》、《畫與歌》等抒情詩集以及戲劇、小說。戲劇、小說多以史詩、過往書籍為主,詩歌充滿浪漫主義色彩。1886年,詩集《剛柔》的出版,標誌著他在創作道路上進入了壹個直面人生、直面現實生活的時期。《心中的向往》是他第壹部成熟的作品,他獨特的風格已經初具規模。在此期間,他還寫了戲劇《國王和王後》和《犧牲》,反對恢復婆羅門祭司的特權和落後習俗。65438+1990年代是泰戈爾創作的鼎盛時期。從1891開始,他主編的《薩塔納》發表了《摩亞摩亞》等60多篇短篇小說,主要是反對封建壓迫,揭露現實生活中的不合理現象。出版抒情詩5首,哲理短詩1,詩集1,故事詩集1。《五彩集》中的敘事詩《兩畝地》是作者民主思想的最高體現。從《實例》開始,他開始用孟加拉方言寫詩。他的第二本英譯詩集《園丁集》中的大部分詩歌都選自這壹時期的作品。20世紀初,泰戈爾遭遇個人不幸,失去妻子、女兒和父親的悲痛和悲傷被記錄在詩集《回憶》、《孩子》和《渡口》中。他還寫了兩部小說《小沙》和《海難》。1910年,小說《戈拉》出版,反映了印度社會生活中的復雜現象,塑造了壹個為民族自由解放而戰的戰士形象。贊美新印度教徒的愛國熱情和對祖國自由的信心,但也批判他們維護舊傳統的思想;梵蒂岡社會壹些人的教條主義和崇洋媚外也受到鞭撻。在此期間,他還創作了象征性戲劇《國王》和《郵局》以及諷刺劇《頑固的堡壘》。1910年,孟加拉語詩集《吉大利亞》出版。後來泰戈爾在倫敦生活的時候,把《吉大利亞》、《擺渡》和《奉獻》中的壹些詩翻譯成英文,1913年出版了《吉大利亞》的英文版,泰戈爾就成了。他進入了另壹個創作高潮,出版了《歌之花環》、《頌》、《白鶴》、《逃亡》、中篇小說《四個人》和《家庭與世界》等詩集。20世紀20年代,泰戈爾繼續寫作,出版了《莫克多塔拉》、《紅夾竹桃》等戲劇,小說《爭議》、《最後壹首詩》和壹些詩歌。20世紀30年代,他先後發表了長篇小說《兩個姐妹》、《花園》和《四個篇章》。劇《時代的車輪》《紙牌王國》;詩歌《再壹次》、《邊緣集》和政治抒情詩《成佛禮》。1941年4月,他寫下遺言,著名的《文明的危機》,控訴英國的殖民統治,表達自己對民族獨立的堅定信念。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創造性思維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他的散文內容主要是社會、政治和教育,而他的詩歌除了宗教內容外,主要描寫自然和生活。在泰戈爾的詩中,生活本身及其多樣性是歡樂的理由。同時,他的愛情(包括愛國主義)也是他詩歌的內容之壹。印度和孟加拉國的國歌都用泰戈爾的詩。歐文和葉芝都被他的詩深深打動了。在葉芝的鼓勵下,泰戈爾親自將他的《集壇蒼栗》(意為“詩”)翻譯成英文,並於1913年為此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後來他脫離了這場運動。為了抗議1919紮倫瓦拉花園慘案,他拒絕了英國國王授予的騎士爵位,他是第壹個拒絕英國國王授予榮譽的人。他反對英國在印度建立的教育制度,反對這種“人為的”、完全服從的、死背書的、與自然學校脫節的教育制度。為此,他在家鄉建立了壹所按照他的設想設計的學校,也就是維斯瓦巴拉蒂大學的前身。在他的詩中,泰戈爾也表達了他對戰爭的絕望和悲痛,但他對和平的希望沒有政治因素。他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生活在壹個完美和平的世界裏。泰戈爾多次旅行,這使他了解了許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們之間的差異。他對東西方文化的描寫是迄今為止這類描寫中最細膩的壹個。
泰戈爾生於壹個急劇變革的時代,受到印度傳統哲學和西方哲學的影響。但他的世界觀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是印度傳統的泛神論思想,即“梵我合壹”。在《多彩集》中,他首次提出了“生命之神”的概念。他對上帝的虔誠是與他對生命、國家和人民的愛結合在壹起的。但這也給他的詩歌蒙上了濃厚的神秘主義色彩。此外,他提倡東方的精神文明,但並沒有抹殺西方的物質文明。這些都使他的思想充滿矛盾,表現在他的創作中。縱觀泰戈爾的壹生思想和創作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①從童年開始直到1910左右,積極參加反英政治活動,歌頌民族英雄,宣揚愛國主義,主張印度民族大團結。②隱居至1919,再次積極投入國運。他的愛國熱情略有消退,政治內容濃厚的詩歌被寓意神秘的詩歌所取代,這些詩歌也受到西方象征主義和唯美主義的影響,崇尚愛與和諧。③從1919年阿姆利則慘案直到去世,他開始關心政治,積極參與民族解放鬥爭。他的作品內容充滿政治激情,視野開闊,非常關心世界和人類。可以說,泰戈爾壹生的創作,既有“菩薩的慈悲”,也有“金剛的怒目”。受印度古典文學、西方詩歌和孟加拉民間抒情詩的影響,他的詩歌多為押韻未刪節的自由詩和散文詩。受西方小說的影響,他的小說具有創新性,尤其是將詩畫融合,形成獨特的風格。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大事記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1861 5月7日,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壹個富裕的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泰戈爾是著名的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我的哥哥和姐姐也是名人。受這樣的文學家庭環境影響,泰戈爾8歲開始寫詩,12歲開始寫劇本,15歲發表第壹首長詩《野花》,17歲發表敘事詩《詩人的故事》。泰戈爾,壹個才華橫溢的青年,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
65438年至0878年,他遵照父親和哥哥的遺願,前往英國求學。他先學法律,後轉到倫敦大學學習英國文學,研究西方音樂。
1880回國,專業從事文學創作。
1884年,他離開城市,去農村經營祖傳的土地。
1886年出版《新月集》,成為印度學校必修的文學教材。在此期間,他還寫了許多抨擊美國殖民統治的政治文章。
1901年,泰戈爾在聖尼克坦創辦了壹所從事兒童教育實驗的學校。這所學校在1912年發展成為亞洲文化交流的國際大學。
65438年至0905年,泰戈爾投身於民族獨立運動,創作了《洪水》等愛國歌曲。人民的意願被定為今天印度的國歌。
1910年,泰戈爾出版了小說《戈拉》。
1916年出版小說《家與世界》。
1912、泰戈爾憑借抒情詩集《吉檀迦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13發布知名鳥類和園丁。
20世紀20年代,泰戈爾出訪多國,與世界各國文化名人組織反戰和平團體。
20世紀30年代,當德國、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發動侵略戰爭時,泰戈爾憤怒地站出來,向全世界大聲疾呼:“在我離開之前,我呼籲每壹個家庭——準備好與那個披著人皮的野獸作鬥爭。”
泰戈爾於1941年逝世,享年80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