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描寫人間疾苦,表達民族心聲的古詩詞?
曹操的《郝李星》。這首詩深刻地揭示了社會災難的原因,坦率地表明了他對現實的不滿和對人民的同情。後兩句完全是詩人在目睹了慘烈戰爭下人民悲慘悲哀的真實處境時,對世界的同情之嘆。劉勰在評論曹植父子的詩時曾說:“誌不從澎湃,辭不離悲。”(《文心雕龍·樂府》)鐘嶸評論曹操的詩說:“曹公古直,有極悲之句。”(《詩品下》)都點出了曹操詩歌沈郁情懷的特點。只有有了感情,曹操的詩才有感人的力量去讀;只是因為他的悲愴,才造成了他詩歌的悲壯氣勢,陰郁失意。這首《好》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所以陳若明說:“孟德的雜文雖然不是對過去的模仿,但都是以寫壹個人自己的鄉愁為出發點,從憂貧開始,再到同情混亂,充分發揮地形,思考解放和失敗,字數就那麽幾個。”(蔡繼堂古詩選)可見曹操詩歌中表現憂患、抒寫憤懣的特點已為前人所重視。正因為這首詩記錄了當時的事實,是詩人直接表達的,所以全詩采用了簡單明了的線描手法,不打算用文字來雕琢粉飾,而是用生動有力的語言來表達,如“關東有義之士,兵爭群雄。”在早期,我會遇到金夢,但我的心在鹹陽。如果我明白了這壹點,我會生氣,會在開頭描述關東分裂的氣勢和正義,我的愛恨情仇也會在這裏表現得很清楚。再如“部隊合力不均,猶猶豫豫大雁飛”等話,形容盟軍將領的私利,可謂入木三分。隨著事態的發展,對袁紹等軍閥的嘲諷和攻擊逐漸表現出來。起初稱他們為“義士”,指出“心在鹹陽”,意在復辟漢朝。但自從“躊躇滿誌,漫天飛舞”之後,就激起了他們軍心不齊,怯懦怕戰的弊端。然後寫他爭權奪利,發展到自相殘殺,最後指出他想當皇帝的野心,可謂是壹層壹層的剝筍,壹步壹步的深入。但都是用直接明了的語言寫出來的,讓人覺得詩人抑制不住自己的真情流露,而軍閥的懦弱醜惡嘴臉又撲面而來。至於詩人強烈的感情,也完全是從清晰的語言中脫口而出的。例如,當他寫道“壹千英裏之內沒有人”時,他用的是壹種直截了當的陳奇方式。最後他說“留下幾百人,讀之斷人腸”,直截了當,沒有任何做作之意,也算是詩人心聲的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