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謝枋得
十年的歲月裏連回家的夢都沒有,此時的我獨立於青山綠水之上。
天地孤,山雨休,幾生可得梅花。
謝枋得(1226 ~ 1289),南宋文學家。君字直,號叠山。忻州益陽(今江西)人。包□四年(1256)與文天祥同科進士。第二年,我重新考了講師,經濟學專業。與此同時,應進行征討,組織民兵抵抗袁。同年為考官,因得罪賈思道而被訓斥,被賢春赦免三年(1267)。德□ (1275)元年,被江東判刑,江西聖旨發配知新州。元兵侵境,兵敗城破,藏於建寧唐山,後居建陽賣蔔教書。宋卒,居福建。元朝多次召來當官,卻不肯辭官。最後被迫送到大都(今北京),不屈,絕食而死。主人的私事節。
謝枋得盛贊歐蘇文筆,認為“歐蘇從偏僻之地出發,以古道為己任,發展文字為中國,通天緯,天下之士皆知其所居也”。他對宋末文風不滿,指出“七十年來文風極卑”(《與楊書》),於是擔起振興斯文的責任。他的散文格調高,氣勢大。上海宰相劉中齋的書,寫得慷慨悲憤。送尹朝敬到詩仙郡序。有見解,有感悟,在唐宋序文中頗具特色。宋代辛棄疾先生墓中也有辛棄疾的話,認為他“忠義不在張仲先、嶽武穆之下”。他高度評價辛棄疾的愛國精神,反映了自己的節操。
謝枋得的詩哀婉蒼涼,風格樸實端正,時而充滿韻味。如《武夷山中學》寫道:“十年無夢須歸,青峰野水獨立。”天地孤,山雨休。有多少學生能培養出梅花?描述他搬到山裏的那十年,還是挺痛苦的。《初抵建寧詩》是他北上前的告別詩。第壹句比喻“雪中松柏更綠”,高潔明亮,見死不救,感人至深。
疊山集(16)有四個系列的影印。
讀《武夷山鐘》有感
十年無夢要回家,獨立青峰野草;天地孤,山雨休,幾生可得梅花。
在閱讀《中國歷代詩詞歌賦》時,每當我看到謝枋得的這首詩,我的心就會湧起陣陣波瀾。雖然《詩經》的質樸,魏晉的品格,李白的飄逸,杜甫的沈郁,蘇軾的豪放,陸遊的悲壯,都像是詩林中的參天大樹,但謝枋得的詩更像是林中的小草。即使在談及南宋末年的反袁鬥爭時,人們更多了解的是文天祥、正氣歌,卻不知道還有壹個,更不知道他的詩。然而,七八百年後的今天,謝枋得的命運和狀態仍然令人驚嘆。
謝枋得的這首詩寫於元世祖至元二十壹年(1284)。此時忻州失陷,抗元失敗後,已在武夷山十年,文天祥已亡兩年。蒙古鐵蹄自北向南踐踏,高原水改山河,戰地風來草木。他的妻子和兩個兒子被擄,南宋很多舊臣投靠了新主人。面對國家的毀滅和死亡,孤獨而忠誠的謝枋得感覺如何?他離家十年,雨後的深山裏更是寂寞。面對滾滾而來的寒潮,他心裏可能已經很淡了。畢竟他也是人。但他對梅花性格的追求,最終成就了他高尚的人格。
《宋書》記載,謝枋得生於忻州弋陽。鮑有忠,晉升進士,考了二科,除福州科,參軍。德佑元年,蔣東被判到江西,使他認識了忻州。忻州沒有保留,改名叫建寧,住在福建。至元二十三年,薊縣學士程文海向宋臣推薦了以方得為首的二十二人,拒絕前往。第二年,該省總理太忙,沒有時間給臺灣寫信,所以不能去信。丞相義不強。明年福建省參政,好如江南求賢,大臣由夢舉薦,不可不為。福建省政協委員魏天佑見時求賢若渴,欲舉薦有功。看到神的賜福而驕傲是不禮貌的。相比之下,坐著就不對了。天佑怒,強者北行。26年4月,我到京城,問謝太後應國府在哪裏,然後我就吊唁了。我生病了,搬到了本傑明·鐘寺。當我看到墻上曹娥的石碑時,我哭了,“我的小女孩,雅艾爾,我認為妳是不對的!死無食物。
謝枋得最後在本傑明·鐘寺絕食而死。本傑明寺建於唐代貞觀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東征朝鮮,悼念陣亡將士。清雍正年間改名法源寺,至今猶存。它已經被北京程楠的居民樓包圍了。
謝枋得的處境比杜甫困難得多。在安史之亂中,杜甫有“雖國破,山河長存,草木皆春;我感之則淚,孤鳥已吟其悲。”血錐心語之淚。可是,那時候,他的國破了,他卻還在,他的親人還在。他剛剛經歷了壹場混亂。謝枋得是不同的。國家滅亡了,河山淪陷了,她的妻兒被捕了。第二年,他的妻子去世了。反元大旗文天祥已死,自己的軍隊被元軍擊得粉碎,只好在顛沛流離中隱姓埋名。
據說漢朝的李陵被俘後向匈奴投降,因為他的困難。明朝洪承疇在大勢已去的時候投降了清朝。從南宋開始,元朝朝廷就有很多官員。有句話說得好,識時務者為英雄。然而,與謝枋得相反,那些所謂的“理解時代”是擁有牛奶或成為母親的同義詞。當然,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都屬於同壹個中國,沒必要較勁。這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以前聽過壹個修自行車的人的謬論:如果我們沒有抗日,現在中國就有另壹個大和民族了。妳看他的“頭腦”,空得連血都變白了。
做人就是要有氣節,優秀的民族也是如此。雖然物是人非,但做人的規則是不能變的。在什麽都不如,只有賺錢高的今天,在只有永久利益沒有永久朋友的今天,謝枋得的人格價值依然彌足珍貴。
詩言誌,歌言誌。讀壹首真情實感的詩,往往能被作者的感受迷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