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生活的時代,百家爭鳴,“楊朱之言盛行於世”。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場上對其進行了激烈的批判。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完整的思想體系,對後世影響很大,被視為孔子之後的“子聖”。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並將其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親”和“長”的原則運用到政治上,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
孟子將倫理與政治緊密結合,強調道德修養是做好政治的基礎。他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後來《大學》提出的“養氣平天下”的思想,就是根據孟子的這個思想發展起來的。
孟子哲學思想的最高範疇是天。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去除了人格神的殘余意義,把天想象成具有道德屬性的精神實體。他說:“老實人,天道也。”孟子將誠信的道德觀念定義為天的本質屬性,認為天是人性固有道德觀念的起源。孟子的思想體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倫理思想,是以天為範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