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孟子生平

孟子生平

孟子(約公元前372 ~ 289)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之壹。明珂出生於鄒(今山東鄒縣)。生於周列王四年,卒於二十六年。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的後裔。他從小喪父,家境貧寒,是子思的學生。完成學業後以學者身份遊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先後投奔梁(魏)、齊、宋、滕、魯。當時,幾個大國致力於強兵這個富國,並通過暴力手段爭取統壹。孟子的仁政理論被認為是“迂回、比物廣”,沒有機會實施。最後,他隱退講學,和他的學生們壹起“作詩作序,著書立說,闡述仲尼的意思,寫了《孟子》七篇”。

孟子生活的時代,百家爭鳴,“楊朱之言盛行於世”。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場上對其進行了激烈的批判。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完整的思想體系,對後世影響很大,被視為孔子之後的“子聖”。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並將其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親”和“長”的原則運用到政治上,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

孟子將倫理與政治緊密結合,強調道德修養是做好政治的基礎。他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後來《大學》提出的“養氣平天下”的思想,就是根據孟子的這個思想發展起來的。

孟子哲學思想的最高範疇是天。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去除了人格神的殘余意義,把天想象成具有道德屬性的精神實體。他說:“老實人,天道也。”孟子將誠信的道德觀念定義為天的本質屬性,認為天是人性固有道德觀念的起源。孟子的思想體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倫理思想,是以天為範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