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又來了,下雨了,細細的雨絲勾起我的心。這時,奶奶的音容笑貌出現在我眼前,那麽親切,那麽溫暖。
奶奶是個節儉的人。從小到大,我們從沒見她親手花過壹分錢。我們甚至懷疑她不會數錢。當年我奶奶真的沒錢,家裏所有必須的生活費都是我爺爺壹手操辦。後來,生活變好了。逢年過節,作為大三學生,我們也給過奶奶壹些紅包,但她打不過我們,勉強收下了。但她壹轉身,又把它當壓歲錢給了我們的孩子。奶奶總說:“妳賺錢不容易,我又不用買東西。”奶奶舍不得穿我們給她買的新衣服,說有用。我奶奶病重的時候,我去看她。她指著舊櫃子說:“別浪費錢買壽衣,櫃子裏有壹個。”我打開壹看,發現之前買的新衣服疊得整整齊齊,奶奶也沒穿。我忍不住哭了。
生活造就了奶奶的勤奮和堅韌。當時爺爺和父母都在外打工,留下我們三個姐妹和奶奶在老家生活學習。奶奶不僅要照顧和教育年幼的我們,還要獨自承擔所有的勞動任務。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所有的家務,照顧我們的學校,然後出去地裏幹活。她帶的午飯是最簡單的玉米粥拌野生苦菜。那時候沒有水池,晚上下了班,奶奶還得在蒼白的月光下走著去離家很遠的地方打水。太累了,奶奶從不抱怨,從不懈怠。
等我們長大了,我爺爺已經退休了,我奶奶應該也能享受退休生活了,但是她還是沒有停止工作。她經常笑著對我們說:“我不工作就不踏實。妳可以回來吃米飯和雞肉。自己種糧食,自己養。真好吃!”
善良是奶奶天生的習慣。小時候每次要殺豬,外婆總是派我們姐妹到村裏挨家挨戶請村民吃飯,讓我們把她做的壹斤肉和壹段豬肉香腸送到各家各戶。後來家家戶戶殺豬,我們就勸奶奶不要給別人送肉,但她堅持說:“別人有的就是別人的”,我們送是我們的心意。"
我們家就在路邊,那時候還沒有路。奶奶怕路過的鄉親們口渴,就自告奮勇給路人燒水。還讓爺爺買了四個熱水袋的開水,那時候是壹筆不小的開支。奶奶去地裏幹活時從不關門。她認識或不認識的路人,渴了可以進去休息,喝開水。
奶奶可能不知道什麽是愛,但她用自己的毅力贏得了和爺爺的永恒。我爺爺退休的時候可以留在縣城,因為我奶奶堅持不出山,我爺爺最終放棄了在城裏生活的打算。奶奶現在埋在地下,爺爺還陪著她。我想她壹定很開心。
我不知道窗外的毛毛雨什麽時候停了,但我對奶奶的思念千絲萬縷,依然綿綿不絕。只希望奶奶在另壹個世界,壹切平安。
“巴蜀文學”產生了
主編:筆墨書卷
達州廣播電視報(達州新報)《鳳凰社》副刊評選基地。
所有在“巴蜀文學”平臺上同期閱讀量高的優質稿件,將由達州廣播電視報進行評選。
投稿郵箱:gdb010 @ 163.com。
特別說明:投稿時,作者必須標註“原創文章,風險自擔”字樣。如果沒有標註或者不是原創稿件,會被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