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
[摘要]
盛唐詩人在漫遊中創作了許多驚心動魄、氣勢磅礴的詩篇,但也留下了大量的詠懷詩和送別詩。這些詩歌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優於其他時代,尤其是盛唐詩人所表達的獨特的交友方式,更是值得學習和借鑒。李白、杜甫、高適、王維、孟浩然、王昌齡、岑參等著名詩人大多是好朋友,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有很長的同遊經歷。他們的友誼是真誠、簡單和牢固的。他們在交遊時,表現出“士相重”、“求同存異”、“以誠相待”、“以道為友”
[關鍵詞]唐代詩人送別詩交遊。
子曰:“得者三友,失者三友。”交友得當,可以讓生活豐富多彩,事業如虎添翼。交友不當,聽信流言蜚語就可能毀了前程。盛唐是壹個偉大的時代。從盛唐詩人的送別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壹種特別美麗的友誼景觀。這種樸實、真摯、濃烈的友情,讓盛唐詩人的群星充滿了人性的光輝,也引起我們對他們交友之道的深思。分析唐代的交友方式,對於我們樹新風、揚正氣,創造和諧社會和偉大的時代文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首先,“重士”之風的興盛使詩人贏得了全社會的廣泛尊重。
曹丕《典論·文》:“自古文人相輕”點出了古代文人的劣根性。學者之間的互相攻擊導致了非常惡劣的後果。盛唐詩人反其道而行之,現存盛唐詩歌無壹互相攻擊。互相欣賞,贊美詩隨處可見。“主人,我從心裏向妳歡呼,妳的名聲升到了天上……”幾首詩就把孟浩然自然脫俗的詩人形象推向大眾,讓人產生無盡的羨慕。讀完這首詩,誰不想看到這首“在紅潤的青年放棄帽子和戰車的重要性,妳選擇了松樹和雲;而如今,白發蒼蒼的“大師風采”,白也是詩中無敵,飄在雲端……“壹代詩人杜甫如此折服李白,誰敢對這個有“缺點”的瘋子指指點點?詩人之間的相互尊重,既保護了詩人異於常人的脆弱感情,又讓社會各界人士仰望詩人的特殊氣質,這是最廣泛、最深遠的詩美社會教育。這壹行為帶動了全社會對詩人的敬仰和贊美,為詩人提供了慷慨無私的生活救助。
盛唐詩人的生活方式中有壹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大半輩子都在漫遊,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王昌齡,甚至還有高官高適。“漫遊”開闊了詩人的視野,在詩人的胸膛裏投下了壹塊塊,豐富了他的人生體驗,增強了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美感。可以說,盛唐的氣象是在詩人的“漫遊”中表現出來的。盛唐詩人的漫遊,歷時三年五年,涵蓋了陸地的東西南北。何況他們也不是“壹鍋走天下”的苦行僧,而是“紡壹千錠銀子,都回來了!”。這些巨額開支,大部分都是各界朋友“贊助”的。
因此,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培養了珍惜和敬仰詩人的社會氛圍,不僅使詩人的人格得到了尊重,而且從根本上解決了詩人漫遊中的經濟生活問題。盛唐詩人過著普遍瀟灑的生活,這不得不歸功於詩人群體“文人相重”的可貴品格。
二是“求同存異”的交友方式,讓性格迥異的盛唐詩人有了壹家人的感覺。
從詩歌風格來看,李白和杜甫的人格差異是巨大的。王維、高適和岑參看似是兩個路人,操守和行為也各不相同。張九齡推薦王維入朝為官,對王維說:“現在李是皇上身邊的紅人。保險起見,妳還是去壹趟吧!”王偉提了禮物就去了。同樣的話對孟浩然說,孟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這群性格差異極大的詩人,在其他朝代是很難聚在壹起的。但到了盛唐,幾乎都成了知心朋友,有大量詩詞可唱。盛唐的胸懷和眼光,讓這壹代詩人有了“海納百川”的氣度,令人印象深刻。
像壹只鳥,六還是振翅,自怨自艾,離開北京十幾年。
大丈夫窮,誰願意,今天見面可以不付酒錢。
詩人之間的真誠團結形成了盛唐詩人廣泛的朋友圈。生活中沒有朋友,到處都是親戚朋友。與初唐王波的“然而,中國持有我們的友誼,天堂仍然是我們的鄰居”,這自然是另壹種英雄和樂觀的境界。
三、同壹個聲音,同壹個精神,同心同德,使盛唐文人之間的友誼多了幾分俠義豪邁,後人讀之,有壹種崇高的“友誼之美”。
華陽伏於地哭,龍柱過五溪澗。
我把悲傷的思念托付給月亮,希望陪妳到夜郎的西邊。
——李白《聽說王昌齡左遷,龍標遙寄》。
王長齡被發配到偏遠的貴州做龍標的縣令。李白聞訊,發詩壹首:花開正長,杜鵑聲。聽說荒涼的龍標要過五溪關,兄弟孤軍奮戰,路漫漫其修遠兮。我的朋友,我會把這顆悲傷的心托付給月光,用夜晚的微風陪伴妳。
盛唐詩人中,最感人的是李白、杜甫、高適之間的友誼。天寶三年(公元774年)春夏之交至天寶四年秋,李、杜二人在兗州相遇,並很快結識高適。三人壹起遊歷開封、商丘,然後李、杜到濟南,當時李白44歲,杜甫33歲,高適40歲。三個人壹起旅行,打獵,喝酒,寫詩,寫論文。在盛唐,這壹年半的友誼是唐詩高潮的象征。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和邊塞詩是三大詩歌潮流,在這次相遇中蔚為壯觀。
讓我們從李和杜開始。
李白“扶貧濟困,禮待百姓”,“使圖冊之地大,海晏之清”的誌向,與杜甫“順君之命,遂風俗之清”的人生願望是壹脈相承的。他的創作影響了杜甫,他少了任俠,多了忠義助人的高尚品格激勵了杜甫。對於生活和詩歌,兩者有著相同的靈魂。這兩個人互相尊重,有著真誠的友誼。對詩歌的迷戀連接了兩顆偉大的心。
李白和杜甫從樊氏莊園回到鹿城,過著隱士的生活,李白口寫了壹首詩《為杜甫壹戲》:
每山遇杜甫,戴笠第壹日出類拔萃。
不要太瘦,但總擔心寫不出過去的詩。
有感於此詩,杜甫以《致李白》答道:
秋來很關心他,但他並不為朱砂而為葛洪感到羞恥。
喝瘋歌白活,誰囂張?
互相戲謔的詩詞,體現了兩人深厚的感情基礎,也顯示了彼此理解的深度。可以說別人寫不出這樣的句子。
後來他們走了,李白就住在東麓的沙丘城。夕陽西下,他懷念長途跋涉後的杜甫。他感慨萬千,用詩寫下了《送杜甫沙丘城》:
我在這裏做什麽?我躺在沙丘之城。
城邊有古樹,傍晚連秋聲。
魯酒不醉,白唱壹曲。
如果妳想到壹個紳士,妳會把他送到南方。
如果說李白對杜甫的向往像溫柔的水壹樣無邊無際,那麽杜甫對李白的向往就像微風壹樣無窮無盡。寫於天寶五年(公元746年)的《冬天的李白》和次年的《春天的李白》,可謂是對舊友的執念:
在孤獨的學習中,我總是獨自思考。
多找找嘉樹傳,別忘了角弓的詩。
短暫的棕色風霜進來,但還是晚了。
不是因為突發奇想,才有了鹿門時期。
——杜甫《與李白共度的冬天》
李白的詩是無人能比的,他高超的創造力也遠遠超出常人。
李白的詩是庾信詩歌的清新之風,是俊哉作品的風骨。
現在,我獨自壹人在渭北的春樹上,而妳在東南方的太陽,晚霞,天空的每壹邊,只能思念。
我們什麽時候能再喝酒討論我們的詩?
——杜甫《春憶李白》
安史之亂,兩位大詩人顛沛流離,九死壹生。李白因林事件入獄,後被流放。杜甫攜家人出逃。杜甫在周琴(今甘肅天水)時,聽說李白在獄中,下落不明,生死難料。他被朋友纏著,寫了兩個關於李白的夢:
當死亡是離別的原因時,人們會哭泣,但生命有壹次又壹次的離別。
在南方河流有毒的潮濕中,妳沒有給我帶來壹點流放的跡象。
直到妳昨晚出現在我的夢中,因為我壹直在想妳。
然而,從妳羅網的最中間的網中,妳怎麽能舉起妳的翅膀並使用它們呢??
我懷疑這真的是妳,冒險長途跋涉。
妳穿過綠色的森林向我走來,靈魂依然緊閉。
我醒來,低低的月亮在椽子上閃爍,似乎是妳的臉,仍然漂浮在空中。
水深和海浪,如果妳掉下去,有龍和河怪。
(1)
天空中飄了壹整天的雲,已經很久了。
三夜的夢,溫柔,親密,真實,就像我醒著壹樣..
不同的是,妳總是壹副匆匆忙忙的樣子,還總是說見面有多容易。
江湖上行駛著許多危險的風浪,擔心妳的船傾覆而沈。
出門時,他滿頭白發地撓著頭,後悔自己辜負了他的壹生。
我們的首都到處都是愛管閑事的人,而妳卻是孤獨、無助和貧窮的!
誰說天網永不失效會老累!
即使有世代相傳的美名,也難以彌補悲痛的損失。
(2)
第壹首詩寫的是對李白的思念和擔憂,第二首詩寫的是對自己壹生驕傲、憔悴、孤獨的朋友的惋惜。然而思念的潮水還在繼續,他寫下了《李白不懷天》:“壹股冷風從遠方的天空吹來,妳在想什麽,老朋友??大雁從不回答我,江河湖海被雨水淹沒。壹個詩人應該小心繁榮,然而魔鬼可以困擾壹個流浪者。回應* * *鬼的話,清風的興起遇到了無限同情的朋友,而李白的縱橫才華,只能靠“拋詩贈汩汩”得到壹個知音。千裏情緣,令人動容!
第四,生活上互相照顧,仕途上互相扶持,形成了盛唐詩人高度人性化和溫馨的整體環境。
我們可以先舉出杜甫與高適的交誼作為佐證。前面說過,杜甫和高適早在開元末年就成了誌趣相投的朋友。安史之亂以來,高適在玄宗、肅宗面前參與重要戰略,受到賞識。他的處境比杜甫好得多。他在淮南擔任我們的特使,平定了永旺林的叛亂。因“敢怒而言”,遭到內大臣李的讒言,被解除軍權,留在東京。甘源二年(公元759年),為彭州史。同年年底,杜甫移民,抵達成都。高適當即派詩從彭州來問,賜食為禮。上元元年(公元760年),高適被任命為刺史,杜甫從成都趕去拜訪。這個時候,高適就60歲了,杜甫也50歲了。在異國他鄉遇見故人,短暫的聚會加深了他離別後的相思。上元二年的那天,高適寫了《天天送杜爾補遺》:
這壹天,我給杜甫寫了壹首詩到成都草堂,我在這裏想念妳,珍惜我們共同的故鄉。
春天到來,柳樹葉萌含苞待放,梅花盛開,這是令人愉快的,但漂泊在外的遠方遊子卻烙下了思鄉之情。
身在南翔毫無準備,我很擔心。
壹千個煩惱,在亂世的時候,壹次異國之行,今年,已經失蹤,明年,在哪裏,難以預料。
雖然生活艱難,但也遊手好閑,不可能知道此時對得起劍書,老在風塵。
這是說,他厭倦了身體、省長的官銜、國家的余無,內心為四處漂泊的朋友感到羞恥。
這是高適晚年最感人的壹首詩。杜甫收到這首詩,甚至“字裏行間流著淚,讀了最後壹篇”。
根據史書和舊歷的指引,我找到了壹個已經被今人徹底遺忘的古老節日——“男人節”。歷史上記載正月初壹是雞,初二是狗,初三是豬,初四是羊,初五是牛,初六是馬,初七是人。所謂“雞犬豬羊馬,六年壹壓頭”也是如此。“人人節”是最古老的充滿人情味的節日。十三年後,高適去世後,杜甫還寫了壹首詩《高樹州老人追賞,寄同序》,表達對故人的深切懷念:
既然周樹人每天都寫,我很久沒打算寫詩了。
今天早上,我的眼睛突然睜開了,我淚流滿面,小聲說著昨天發生的事情。
唉,壯士多慷慨,名高而名闊。
感嘆自己難過求朋友,當時就覺得壓抑。
錦裏的春天是空的,姚勇的朝臣不見了。
瀟湘水國近大鯢,秋色迷。
東西南北更重要,白頭船病單獨存在。
遙拱北辰擾匪賊,欲傾東海洗去坤。
邊塞西番最滿,南渡冠崩。
鼓聲和豎琴仍在為帝子而悲傷,那麽為什麽還要費神去尋找國王之門呢?
曹植的文章充滿了波瀾,帶走了劉對的尊重。
誰能擔心簫、趙周的詞是韓和招魂。
盛唐詩人有很好的“政治背景”,即大部分時間都在文壇上,是“管理方面的專家”。比如張說他自己就是壹個傑出的詩人,主管文學二十年。這樣的詩人參政,必然會帶來壹系列有利於詩歌發展的政策。單看他所宣揚的文學落後,就有張九齡、何、徐堅、、、袁殊、、王琬等二十余人(還有壹些當時以文學著稱的人,如方毅、李泌、等。),這簡直就是張開元的前期。這些人後來支持了壹大批詩人,如張九齡之於王維,何之於李白,孫臏之於李華,溥...
難能可貴的是,盛唐詩人大多具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就連壹生隱居的孟浩然也有壹部膾炙人口的著作《贈洞庭湖張丞相》:“如我坐在這裏看壹個漁人拋擲,就如壹條魚。”盛唐時期,詩人的求官行為充滿激情,詩人之間的相互扶持也做得光明正大。何張之在賓館拜訪了比他小四十多歲的李太白。他壹讀到李白的《蜀道難》,就在天堂裏稱李白為從天上降到人間的“謫仙”。然後到處傳教,介紹他,向唐玄宗推薦李白,唐玄宗任命李煜為翰林的供品。在我們今天看來,他張之,這位王子的客人,真是不可思議。天寶三年正月,何辭官返京。李白寫下了《送客安歸越南》:
鏡湖流水溢清波,
狂熱分子回到船上放松。
殷珊的道士見面時,
黃婷應該是為白鵝寫的。
第五,盛唐詩人的交遊方式與歷史上“以權謀私”的陋習形成鮮明對比。
歐陽修在《宗族論》中說:“君子與君子是同道之友;小人和小人是誌趣相投的朋友。”以誌趣相投者,“善用之。”盛唐詩人之間的友誼之所以如此深遠和深厚,是因為他們的交友之道是“以同路人為友”。“守成者德,踐行者忠,珍愛者孝。修身養性,則同人益,報效國家,則團結* * *濟。壹致,君子天下明。”歐陽修的學說是盛唐詩人交遊之道的最好註腳。
杜甫是對社會現實批判最深刻、生活最悲慘的詩人。但是,他的遠大誌向自始至終沒有改變。他早期的“忠君,然後使俗為純”的理想,自從救了方毅得罪皇帝之後,就再也沒有機會實現了。他的晚年生活很艱苦,但他還是把自己的國家放在了第壹位:“窮年憂李淵,腸中嘆熱”。在與友人的送別詩中,他始終把報效國家作為最重要的期望:
嘆息引老,新詩日多。
漂亮的人不如名人,好句子怎麽樣。
主會接納有才華的人,非常熱情地唱壹首歌。
得知自己向朱宏學習了,真是莫大的安慰。
——《送給高三十五的秘書》
在送別詩中,陸桂夢甚至完全忘記了離別的悲傷:“我立誌成名,所以離別時不能嘆息。”高適的《夏塞之歌》用各種優美的文字鼓勵朋友們為國家做貢獻:
萬裏不惜壹死,但壹旦成功。
畫壹幅麒麟閣,進入明光宮。
嘲笑文士,壹窮二白。
古人不知此道,往往成了老人。
岑參的《白雪歌·送別田書記吳歸鄉》直接把建功立業的宏願傾註在送別詩中:
北風席卷大地吹亂了狼尾草,八月的天氣將會被大雪覆蓋。
突然,像壹陣夜風吹來,仿佛梨樹開花了。
雪花落進窗簾,打濕了窗簾,毛皮穿得不暖和,金杯也太薄了。
弓變得僵硬,幾乎無法拔出,很難保護妳的鐵衣。
沙漠結冰超過1000英尺,有壹個裂縫,天空充滿了黑暗和憂郁。
在經理的敘述中,這種酒是告別宴會,而胡琴琵琶琵琶長笛合奏給這種娛樂增添了光彩。
有簾雪轅門,我們的凍紅旗不能在風中飄揚。
"輪臺東門,歡迎妳來首都,妳走吧,白雪覆蓋滿天山路. "。
山路曲折沒有見過妳,只留下壹排馬蹄印。
“就像春天的大風,在夜裏吹來,吹開了萬株梨樹的花瓣”是壯麗的,浪漫的,壯麗的,創造了壹個五彩繽紛的冰雪世界。"弓變得僵硬,幾乎拉不動,很難保護妳的鐵衣."冰天雪地中軍人的威嚴,嚴寒中高昂的鬥誌,透露著壹種英雄的氣息,壹種英雄的激情。
六、取長補短,取長補短,使盛唐詩人的詩風激蕩,卓爾不群。
"喝壹瓶酒時,註意精美的紙張是很重要的."盛唐詩人結伴而行,互相學習,成為壹種習慣。不僅謹慎的杜甫心胸開闊,就連壹生驕橫的李太白也非常善於向朋友學習。“主人,我從心裏向妳歡呼,妳的名聲升到了天上。在紅潤的青年時代,妳放棄了帽子和戰車的重要性,選擇了松樹和雲彩;現在懷特黑德。醉了月,夢的賢者,花的蠱惑,妳對皇帝充耳不聞。高山啊,我多麽渴望到達妳的身旁,這是壹股純凈的芬芳。”多麽謙虛!不僅在言語上,而且在行動上,李白專程到襄陽鹿門山拜見孟浩然,並在江夏(武昌)遊歷了壹個多月。最後,孟浩然想去廣陵,於是在黃鶴樓告別,目送朋友離開。李白滿懷思念,寫下了去揚州途中與孟浩然的告別,千古絕唱:“故人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眺藍天,我卻能看見長江在天空中流淌。”
盛唐詩人善於學習,不僅師友之間,而且重視“與古人的精神友誼”,如李白之於謝靈運,王維、孟浩然之於陶淵明,都是聚精會神地臨摹法條。難能可貴的是,盛唐詩人互相借鑒,活而不盲從,互相影響,不互相抄襲。魏和孟浩然都以山水田園詩著稱,他們的詩歌風格相似,但當我們細讀他們的詩歌時,卻發現他們的審美趣味是不同的。王維的“松樹林裏的月光,小溪裏的水晶石”是“清晰而美麗的”,而孟浩然的“現在月亮和晚上的寒意穿過松樹,我的耳朵感覺純凈的風和水的聲音”是“清晰和廣泛的”。最相似的句子給人的感覺都不壹樣,何況別人。鄭板橋說,“十學七,必失三,各有各的精神和苗子去發掘。”盛唐詩壇的才子們真的做到了。
高適拜李白,力學李白。但高的浪漫和李的浪漫也是完全不同的。“三點鐘謀殺了陳雲,整個晚上整點鐘都在響。直到白色的劍再次被看到,濺著紅色的血,當死亡成為壹種責任,誰會停下來想名聲。”(《葛炎行》),但修辭有李白的風格,但李多寫白,浮於天上地下,而高則是就事論事,表現出壹種“視死如歸”的豪氣,感覺自然。盛唐詩人的“好學”使他們得以成家立業,詩風也有了整體的趨向,形成了壹種高遠雄渾的“盛唐風氣”。
盛唐詩人真誠、博大、崇高、空靈的交遊方式,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山起,景止,雖不可達,心向往之。”我想用這篇文章作為對世界真情的呼喚和對友誼的期望。
主要參考資料:
1、翟退遠等校對筆記《李白集校勘筆記》,立人書店1981二月。
2、趙翼《甌北詩話》,文光書店1971九月。
3.盛唐傅紹良的文化精神與詩人人格65438+金文出版社0999年6月。
4.“李與杜交誼的歷史保存”,《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00年3月(總第26期)
5.孟浩然研究文集人民日報出版社2001.6
由此可見,似乎沒有所謂的好朋友,而李白則是孤傲自大。他表揚的人很少,只有孟浩然等幾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