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淺析李叔同的《告別》謝謝妳,上帝保佑。

淺析李叔同的《告別》謝謝妳,上帝保佑。

是的,當然,在李叔同和再會的亭子外面,在古道旁,草地很美。晚風吹柳笛,夕陽在山那邊。天邊,天涯,知心朋友半散;壹瓢濁酒讓我開心。今晚和夢寒說再見。亭外,古道旁,草藍。晚風吹柳笛,夕陽在山那邊。——李叔同《送別》中國大多數會唱歌的人都會唱李叔同的《送別》。1915,杭壹師教師李叔同寫下了這首著名的《送別》。它屬於李叔同早年創作的“學校音樂歌曲”。所謂“學堂樂歌”,指的是清末明初壹批胸懷大誌的知識分子,他們宣揚音樂在思想啟蒙方面的巨大作用,積極倡導在學校開設音樂課。與此同時,壹些留日青年學生用當時日本和歐美流行的曲調填新詞,創作新歌。此外,“學堂樂歌”還經常用中國的古典詩詞填充新的歌詞。李叔同的《告別》有這些鮮明的“校歌”特征:壹是以古典詩詞風格填詞,二是音樂選用美國流行曲調。如果不了解這些背景,難免會對《再會》的壹些區別於現代歌曲的特點感到困惑和不解。寫詩送別朋友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壹個基本母題。送別詩是唐詩宋詞的重要組成部分。李白《送別友人》中的“我將在浮雲中想起妳,所以在夕陽中想起我”王維:“我勸妳喝壹杯酒,沒有理由去西邊的陽關。”(《送元二世安·Xi》)王波的:“海中知己,天恒鄰。”(《送別杜副都督赴蜀》王昌齡:“洛陽親友相問,玉壺中有壹片冰心。”(《在芙蓉客棧與辛健別離》)都是送別詩中的名句。至於白居易的《送別古草》:“茫茫草過平原,隨四季來來去去。野火不能燒盡它,春風的吹拂可以使它復活。野草野花遍布古道,陽光下的草地盡頭是妳的旅途。哦,朋友的王子,妳又走了,我聽到他們在妳身後嘆息。”與李叔同的《告別》有許多相似之處。送別的意象和語言,基本上是對中國古典送別詩的繼承。在亭子裏飲酒,送走古道,折柳送別,夕陽揮手,留下芳草,都是千百年來送別詩中常見的意象。而《再會》卻用壹句短短的歌詞濃縮了所有這些意象,以壹種“全面”的沖擊強烈地撼動了中國人離別的“集體無意識”。因此,告別成為中國人離別的壹種文化和心理象征。古代送別詩壹般是寫送別壹個朋友,而且是真人。但耐人尋味的是,根據目前的材料,不清楚李叔同的“告別”是寫給哪位朋友的。在我看來,《告別》並不是寫給特定的朋友,而是壹首象征性的告別詩,首無顯然指的就是這首詩。《告別》分為三段。第壹段是“寫景”,描寫亭外、古道邊送別的具體場景;第二段抒情,表達知己知彼,墜入天涯的傷感;第三段是第壹段的重復,其實不是。是話語的重復,是意義的升華:我經歷了“送朋友”,體會到人生短暫,像夕陽壹樣,充滿了刺骨的寒冷。整首歌詞都彌漫著強烈的人生空虛感,還有深深的頓悟暗示。總之,《送別》實際上是用壹個沒有明確意義的象征傳達了李叔同的送別友人、感悟人生、看破紅塵的意識。所以,《再會》不僅僅是朋友間揮手送別的悼詞;而是李叔同出家為僧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