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
天津沙秋思
馬援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老路瘦馬。夕陽西下,腸斷人在天涯。
2.解讀:枯藤纏繞老樹,黃昏歸巢的烏鴉棲息枝頭。小橋下,流水旁有幾戶人家。古老而荒涼的路上,秋風蕭瑟,壹匹疲憊的瘦馬載著遊子。夕陽緩緩西下,極度悲傷的旅人還在世界的盡頭徘徊。
3.賞析:此曲由多種景物並置而成,使壹個漂泊的遊子在蕭瑟的背景上騎著壹匹瘦馬,流露出悲涼的心情,表達了壹個漂泊的遊子思念家鄉,厭倦了秋天漂泊的辛酸。這首詩句法獨特,前三句全由名詞短語構成,壹* * *列舉九種景色,言簡意賅,意味深長。全曲只有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其簡練但容量巨大,寓意深刻,結構精巧,跌宕起伏,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
4.詩人簡介:馬致遠,元代戲劇家、散曲作曲家。不。東籬,壹言以蔽之。大部分(現在北京)人。曾任江浙省的省務官(江浙省的升遷)。老年退休。雜劇有十五種,現存的有七種。他的作品多以神仙、道學為主,有“馬仙”之稱。歌詞大膽自由。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家”。他在散曲方面的成就尤其聞名於世,其中有《東籬樂府》系列,詩100余首,集23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