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教學內容。
2.學習者分析(學生)。
3.教學重點和難點分析。
4.老師分析。
5.教學策略分析。
6.教學評價的設計。
每個鏈接的內容:
(1)教學目標的設計
教學目標包括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它是通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最終達到的壹個目標。它是教學設計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在教學設計中,壹般根據歷史課程標準,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教學目標。
(2)教學方法的設計
中學歷史教學有許多方法可供選擇。教師在備課時應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設計,其實就是確定教學方法的應用:用什麽內容,用什麽方法。選擇的依據包括五個方面,具體內容參考第二講中的相關內容。
註意,壹節課往往不止壹種教學方法,設計方法時最好具體到每個小標題或知識點。(比如洋務運動的課,可以對洋務派和頑固派的觀點進行論證,也可以通過對比圖表來呈現觀點;洋務企業可以用圖表法;洋務企業的特點可以說明或討論;評價可以討論)
(3)教具的設計
歷史教具是歷史教學的必要輔助手段,包括實物教具、圖形教具和多媒體教具。實物教具,如小黑板、壹些歷史實物的模型或樣品等有利於教學的具體物品;圖片教具主要是壹些歷史圖片和地圖;多媒體教具是多媒體課件及相關設施。備課時要仔細考慮可以選擇的輔助教學的教具,以便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4)黑板設計
板書設計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板書設計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系到學生對相關內容的學習效果。如何設計板書將在下壹節介紹。
(5)教學理念的設計
教學思路的設計是教師對如何教學和推進既定教學內容的整體思考,重點是教學過程的推進順序。壹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的時間。教師的活動主要包括:講解、提問、演示教具、板書等。學生活動主要包括:閱讀、回答問題(時間靈活)、討論和練習。應該計劃好這些活動應該在什麽時候進行以及進行多長時間。
②分配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時間。教學過程中各環節的時間安排壹般為:組織教學1分鐘,引入新課3分鐘左右,講授新課30-35分鐘,總結3-5分鐘;靈活處理任務。教學要按照這個時間表來進行。
③設計每個知識點的時間;
④設計佛教之間的過渡。
教學思路設計的基本要求是使整個課堂節奏緊湊,環環相扣,成為壹個有機整體。教學設計是對教學的總體規劃,是保證課堂教學有序有效推進的前提。所以備課的時候要充分重視。
教學設計有哪些環節?每個環節的內容是什麽?
教學設計是以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交往理論為主要依據,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規劃和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其主要環節包括:學習需求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環境分析、學習目標確定、教學策略設計、教學媒體或資源選擇、學習效果評價。
教學設計方案,包括學習內容特征分析、學習者特征、任務分析、教學目標、設計思路或意圖、教學過程、課堂總結(包括黑板設計)、自主教學評價(教學反思)、教學資源鏈接等。
1.評估需求,確定教學目的:衡量學習差距,確定完成教學後自己能做什麽。
2.教學內容分析:學習前對學習者知識技能的分析?
3.學習者分析:學習者性格特征和學習環境分析?
4.寫教學目標:具體陳述學習後能做什麽。
5.制定評價方案:妳打算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
6.開發和選擇教材:是否設計各種教學資源和教材為教學做準備?
7.實現和評估:實現妳的設計,多方面評估?
8.修改:整理反饋材料和數據,修改教學設計。
9.終結性評價:對學習者使用效果的最終評價。
設計中有哪些環節?每個環節的內容是什麽?
教學設計是壹個復雜的過程,主要包括學習內容特征分析、學習者特征、任務分析、教學目標、設計思路或意圖、教學過程、課堂總結(包括黑板設計)等。
1,導入
壹節課的導入不僅是教師講授新課的基礎,也是進入新課的背景。還應具有激發學生學習本節課內容的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功能和作用。
設計引入時,可利用典型特征鮮明、外形奇特的視覺材料,或學生熟悉的事物來創設情境。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延長已有的知識儲備,激活思維。為進壹步學習提供必要的認知基礎和學習動力。
2、內容解釋
教材內容的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主要部分,是壹堂課的核心。
在生動的教學語言中,盡量將知識“活”起來,借助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和教具,呈現具體生動的知識本體,用清晰的第壹手材料向學生展示壹個可感的知識。
3.神入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要註重對學生學習方法和技能的訓練。當學生思考和理解壹個新的知識和內容時,方法和技能的應用非常重要。
教師要根據讓學生自己思考的問題設計壹種或多種方法,如分析、比較、歸納、概括、綜合、演繹等。告訴學生如何使用這些方法,並具體指導學生在使用這些方法後產生自己的結論和認識。
4.課程總結
課堂小結是對壹堂課所學知識的系統歸納和總結。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年齡、認知能力和學習水平,通過主動引導,把這部分教學交給學生。這樣他們不僅可以重現和復習剛剛學過的知識,還可以獲得壹次方法和技能上的訓練機會。也是在突出重點的前提下,對壹節課所教授的知識進行線狀的梳理。使學生在學習和認知的基礎上,理清思路,抓住重點。
5.課堂練習或家庭作業
課堂練習或作業不僅是教師在課內或課後測試和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鞏固知識、實踐學習技能和方法的重要途徑。
教學設計的基本環節:
教學目的、教學分析、學習與環境分析、績效目標、評價工具、教學策略、教材選擇、形成性評價、教學修改、終結性評價。
1.評估需求以確定教學目的。
第壹步,確定妳希望學生學完教學內容後做什麽。教學目的的來源有很多,比如教學目的清單、需求評估的結果、對學困生實際情況的了解、對實際做這項工作的人的分析、對新教學的其他需求等。
2、教學分析。
在確定了教學目標之後,妳還要確定人們為了達到目標需要壹步壹步做什麽。教學分析過程的最後壹步是確定學生在開始教學前應該具備的技能、知識和態度,這就是所謂的入門技能。用圖表描述這些已確定的技能之間的關系。
3.分析學習者和環境。
除了分析教學目的,還要分析學習者和學習應用技能的環境。這些重要的信息,如學生現有的技能、偏好、態度以及教學環境和應用環境的特點,都會影響到後續的步驟,尤其是教學策略的選擇。
4.寫下績效目標
妳要在教學分析和明確入門技巧的基礎上,具體寫出學生完成學業後能做什麽。這些描述來自於教學分析中的技能確定,技能確定了要學習的技能,技能形成的條件和成功完成的標準。
5.開發評估工具。
根據妳剛才描述的目標,制定相應的評價方案,衡量學生完成妳剛才描述的目標的能力。關鍵是將目標中描述的行為類型與評定要求相關聯。
6.制定教學策略
根據前五步獲得的信息,確定妳要使用的教學策略,以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該策略包括教學前活動、信息呈現、實踐與反饋、測試和後續活動。教學策略的確定是基於當前的學習理論和研究成果、傳播教學內容時媒體的特點、教授的內容和接受教學的學習者的特點。這些特征用於開發或選擇材料,並為課堂互動教學制定策略。
7.開發和選擇教材。
在這壹步中,您將使用您的教學策略來生成教學。典型的材料包括學生手冊、教材和測試。這裏的教材壹般指各種類型的教學,包括教師用書、學生模塊、投影膠片、錄像帶、計算機支持的多媒體和用於遠程教學的網頁。我們試圖讓材料這個詞有更廣泛的含義。是否決定開發原創材料取決於教授的學習類型、現有材料的可用性以及可以開發的資源。還必須提供在現有資源中進行選擇的標準。
8.教學形成性評價的設計與實施。
在完成教學草案後,要進行壹系列的測試和評估,以便收集數據和改進教學。形成性評價有三種:壹對壹評價、小組評價和現場評價。每個評估為設計者提供不同類型的信息來改進教學。同樣的技術可以用於對現有材料和課堂教學進行形成性評價。
9、修改教學
最後壹步(也是下壹個循環的第壹步)是修改示教。對形成性評估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確定學習者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並根據這些困難找出教學中的不足。
10,設計並實施終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雖然是對教學效果的最終評價,但通常不是設計過程的壹部分,它是用來評價教學的價值的,必須在形成性評價完成、教學經過充分修正達到設計者的標準後進行。因為終結性評價通常是由獨立評價者而不是教學設計者來完成的,所以從本質上來說,這個過程不應該被視為教學設計過程的壹部分。
以上九個基本步驟描述了使用系統方法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這個過程被稱為系統方法,因為它由相互關聯的元素組成,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輸入和輸出,這些元素組合起來就產生了預期的產品。關於系統有效性的數據也被收集,因此最終產品可以被修改,直到它達到預期的水平。在開發教材的時候,收集數據,修改教材,會讓最終的教學更加高效有效。
《石化音》六環節教學設計
壹、學習目標:
1,理解並積累“奇幻、蔥郁、優雅、海枯石爛、太陽轉星星”等詞匯。
2.理解詩歌的內容,欣賞詩歌的節奏韻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3.培養熱愛科學和文學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的重點:
1.感受詩歌的思想美、感情美、節奏美。
2.激活聯想想象,深刻理解詩歌內容。
三、課前準備:
1,木魚石傳說
2.在網上收集化石信息。
3.安排壹個短劇:《沈睡了億萬年的石頭說話了》
上課安排:壹節課。
第壹個環節“沈睡了幾億年的石頭說話了”
導讀: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隨著自然環境的變化,很多物種已經滅絕,但它們的生命信息卻被化石保存了下來。科學家們研究這些化石,從中可以壹窺億萬年前如同荒誕神話般的生物界。請欣賞這個短劇。
沈睡了壹億年的石頭說話了(投影關於古生物的圖片,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習熱情)。)
1,學生甲:
大家好,我是無顎魚化石。我主要沈積在寒武紀和奧陶紀的巖石中,距今約有5億年的歷史。那時候我生活在壹個鹹水環境裏。因為我沒有下顎,科學家稱我為無顎階級。我的身體上覆蓋著像盔甲壹樣堅硬的外骨骼,所以我不能遊泳,只能生活在水下的沈積物中。應該說我是壹條不會遊泳的魚,我是最古老的魚化石。
2.學生乙:
大家好,我是始祖鳥化石。我有翅膀,嘴裏有牙齒,翅膀前端有爪子,還有壹條像蜥蜴壹樣由多個尾椎骨組成的長尾。我的挖掘讓許多考古學家和古生物學家興奮不已。很多人堅持“鳥類由蜥蜴進化而來”,我找到了依據。
3.學生丙:
大家好,我是總鰭魚化石。我是兩棲動物的祖先。1938年2月的壹天,印度洋上的壹艘漁船在非洲東海岸附近的深海裏釣到了壹條怪魚。漁民從未見過如此奇怪的魚。長約1.5米,長得也不醜。它全身是鋼藍色,眼睛是深藍色。最特別的是它身體下面的鰭很大,有點像腿。這條新奇的魚其實是壹條很老的魚。人們叫它槍魚,叫它“老”,是因為它和生活在3億年前的我幾乎壹樣。此外,還有會呼吸的魚鰾。其實我家在發展過程中分為兩個分支:壹個在生命中落地,進化成兩棲動物,比如青蛙;壹種留在海洋中逐漸進化,大部分物種滅絕。狗魚是這種魚的代表。
4.學生D:
大家好,我是猛獁象化石,大象的祖先。我是地球上滅絕的哺乳動物。作為大象的祖先,我的身材比大象大,嘴裏伸出來的獠牙也比同時代的象牙長得多。所以,從外形上看,我確實給人壹種藍臉獠牙的兇狠感覺,而不是像今天的大象那樣溫和謙和。我的遺體首先在西伯利亞被發現。1901,壹個獵鹿人發現了我的全身。在發掘現場,人們發現我是以“坐姿”死在堅硬的土塊上的,頭骨破損,肌肉明顯充血,胃裏有未消化的食物——樹枝和草,甚至嘴裏還有壹堆以前無法吞咽的草。那我是怎麽死的?這是古代的壹個秋天。我走在別爾約佐夫卡河岸邊,不時用長鼻子把草和樹枝卷進嘴裏。突然,河岸的泥土因為河水的長期浸潤而塌陷,我很無奈。當我掙紮著站起來的時候,大量又重又硬的石頭砸在了我的背上,我是如此的悲痛欲絕。
詩歌朗誦比賽的第二部分
簡介:有壹首抒情詩,詩人用擬人的手法,用優美的語言贊美這些奇怪的會說話的化石。這是張峰的詩《石頭記》。讓我們分組朗讀這首詩,請同學們合作交流,設計出最佳的優美朗讀方案。請每組推薦代表在講臺前朗誦詩歌。其他組的同學要註意理解並給予評論,多優點鼓勵。
第三個環節是品味和欣賞詩歌的美
引言:《石頭記》既是壹首贊美化石的抒情詩,也是壹首科學詩。請思考以下問題:(屏幕顯示問題)
1.詩詞散文中的“吟”是什麽意思?詩人在詩中表達了什麽思想感情?
清:《石化吟》是壹首贊美化石的抒情詩。“吟”是古詩詞的壹個名字,在這裏是贊美的意思。這首詩通過贊美化石來贊美科學的神奇和人類的偉大。
2.寫詩用什麽手法?這樣寫有什麽好處?
明晰:全詩運用擬人手法,把化石看成會說話的人,用第二人稱稱之為“妳”,親切自然。
3.詩歌結構有什麽特點?哪兩節結構相似?起到什麽作用?
清:詩有七節,分為三層。1和2段是1層,以問題的形式引起讀者的想象。它打開了讀者思維的閘門,讓讀者和作者暢想億萬年前的神秘世界,聆聽化石講述的奇幻神話。第4,5和6節是這首詩的主要部分,專門表達遐想的內容。回應65438最後壹段+0和2結構相似,使得全詩結構完整,有問有答。
4.說說詩的第二段和最後壹段的關系,寫在哪裏。
明確:“逝去千年的世界重現”,關照“逝去千年的世界能否重現”;“沈睡了幾億年的石頭說話了”,照顧“沈睡了幾億年的石頭會說話嗎”。這兩節的最後兩句也是互相照顧的。可以說第7節是對第2節的回答。好在它讓詩歌的節奏很美,前後的照應。
第四個環節:我想象中的古代世界
簡介:化石重現的失落世界是壹個怎樣的世界?詩中提到的遠古生物,可以說包括了海陸空立體的遠古生物世界。如果我們通過時光機分成幾個探索組漫遊到那個世界,妳應該會看到多麽美妙的畫面。大家分組討論壹下,看看哪壹組的想象合理,描述奇怪又漂亮。
第五步,欣賞歌曲全文。
總結:科學家研究並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猶如荒誕神話般的生物世界。詩人張峰用壹首科學詩《石之歌》贊美了這些奇怪的會說話的化石,帶領我們遨遊古代世界。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開始,保護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珍惜我們生活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