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打油詩的起源是什麽?

打油詩的起源是什麽?

打油詩的起源是什麽?

打油詩雖然不太講究格律、對仗、平仄,但壹定會押韻,壹般都是五七句組成。打油詩經常被用來嘲弄和諷刺所有的社會情況,它也可以作為壹個謎語。以下是邊肖編撰的《打油詩的起源》的相關內容。讓我們來看看。

打油詩的起源

據說唐朝有個叫張大有的人,平時喜歡寫壹些俗詩。有壹天,雪下得很大,天地壹色。張大有突然變得詩意起來,唱了壹首《雪詩》:

江山壹般,井裏有黑洞。

黃狗白,白狗腫。

《首富》以其幽默風趣的打油詩,生動誇張地描繪了雪中奇景的特征。所以人們就把這種俗而過癮的詩叫做“打油詩”。張大有從此出名了。

又是壹天,雪下得很大,張大有在壹個官員辦公室的墻上寫了壹首詩:

六個從天而降,

街前,街後,瓊瑤。

總有壹天天會晴的,

制造掃帚的掃帚,

做壹把鏟子。

師父登上大殿,看到墻上的句子後大怒,於是派人去抓張大有。張大有憤憤不平地說,“我怎麽會寫這麽亂的詩!如果妳不相信我,何不以壹個題目當場試試我的詩?”恰好當時南陽被叛軍包圍,到處求援。縣太爺以此事為題,命張作畫油為詩。張大有立即吟誦道:

百萬天兵降南陽,

師父連連稱贊:“有氣魄!墻上的詩壹定不是妳寫的。”並催促趕緊唱。張大有又唱道:

沒有幫助,也沒有食物。

壹天,這座城市被攻破了,

哭爹,哭爹,

叫媽媽,叫媽媽。

這首詩的風格和墻上的壹模壹樣,縣祖父被逗笑了,於是他把張大有關了起來。

這兩首詩的前兩句像詩,後三句俗而滑稽,其實也是人們願意講的原因。

起源之壹

打油詩起源於唐代民間,此後不斷發展,顯示出活躍的生命力。這類詩壹般通俗易懂,幽默風趣,有時也諷刺搞笑。

張大有,唐朝人,只是壹個普通的書生。有人說他是個農民,但簡而言之,他是個小人物。但是,他的《雪頌》是“壹條壹般的河,壹個黑洞的井。黃狗白,白狗腫”,壹鳴驚人,開創了壹種全新的打油詩風格,名揚千古。這首詩描寫雪景,從全圖到特寫,從色彩到表情。整個雪,沒有壹個“雪”字,但是雪的形狀和精神都是生動的。選詞遣詞非常恰當,生動傳神。語言粗俗,本色樸素,風使其不同。風格幽默,輕松愉悅,流傳甚廣,無不驚艷。

第二個起源

中唐時期,有壹年冬天,壹位高官去祠堂祭奠,看到堂墻上寫著壹首詩:“雪下了六天,就像玉女去了瓊瑤。有壹天天氣晴朗,所以掃帚做掃帚,鐵鍬做鐵鍬。”官員看後大怒,下令以詩人身份逮捕。左右逮捕了張大有,他平時喜歡寫這樣的詩。為了證明這首詩是不是寫的,官員沒有急於處罰他,而是要求張再寫壹首詩。當時安祿山兵困南陽郡,張以此為題,脫口而出:“百萬賊兵困南陽,無救無糧。有壹天,城破了,哭哭啼啼,哭哭啼啼。”兩首詩壹模壹樣,大家聽後哄堂大笑。連大官都被逗笑了,最後張大有幸免於難。張大有從此出名了。後來人們常把這種詩稱為打油詩,用俚語和常用的句子,不求甚詞地進入詩中。

歷史

宋朝

在宋代的廣東,有壹個為丈夫送飯的老婦人。她是壹個真正的鄉巴佬。但當她被蘇東坡挑釁的詩句調侃時,她卻應對自如,反唇相譏,出口成詩,特別恰當。詩中有雲:“我送星辰兩乳,我送飯朝尋夫君。”“對錯只是為了多說話。妳還記得朝廷降妳職嗎?”這首打油詩的前兩句出自蘇東坡之口,後兩句出自老婆婆之口。當時大名鼎鼎的蘇東坡被貶廣東後,幾乎家喻戶曉。顯然,這兩首老太太的打油詩是針對蘇東坡坎坷的壹生,揭露了蘇東坡的晚年和傷痕,戳中了他的痛處。

清朝

在清朝,有壹個新婚的新娘。所有賓客吃飽喝足後,開始在新房裏大吵大鬧,笑得熱浪陣陣,直到深夜,還強迫新娘背誦壹首詩來表達新婚之夜的心情。這真的超出了我的能力範圍。新娘無奈,最後拿了壹首歌:“感謝上帝,感謝妳,我沒有天賦,怎麽唱?”我曾經寫過壹首唐代的詩,‘壹夜春光值千金’。“不過,這首歌是認真的,馬上就有轟動效應。所有的客人都驚訝地笑了,喜出望外。他們都說:“好,好!”有的說,“新娘趕時間,時間寶貴!”說著,我歡喜地分手了。這首詩的妙處就在於最後壹句,雖然是引語,但此時此地,它是獨特而神秘的,可以不用文字來理解,也可以不用文字來神奇。

中華民國(1912-1949年)

到了現代,打油詩成了很多人的傑作,成了取樂諷刺的工具。而且內容和題材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反映現實生活,表現人們的思想、要求和願望,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但打油詩的藝術風格沒有改變。比如1927之後,蔣介石統壹了全國,但各路帝國文人依然我行我素。他們表面上虛偽,實則爭權奪利,勾心鬥角,別有用心。於是魯迅先生在《南京民歌》裏寫了四句打油詩:“大家去掃墓,強盜裝正經;沈默十分鐘,各想著拳。”揭露國民黨的內耗,對他們變相的行為進行辛辣的諷刺。風格幽默,語言通俗生動。解放戰爭後期,著名詩人袁水排寫過壹首打油詩,名為《歌頌國民黨紙錢》,也很有意思。石雲:“我跑到茅屋拉屎,突然忘了帶衛生紙。把包裏的壹百萬拿出來擦屁股,很合適。”這是對國民黨控制區通貨膨脹的幽默諷刺,反映了國民黨的經濟危機和政治黑暗。語言滑稽、粗俗、可笑。

現代的打油詩更多的是民間小調,通過押韻的諧音,與當地的風俗習慣和人們脫口而出的詞語聯系在壹起。有些很搞笑,有些是民謠,有些很諷刺。生動地描述時代的變化和壹種社會現象。

魯迅還寫過壹首白話打油詩,模仿漢代張衡的名篇《四哀詩》,諷刺當時白話詩泛濫的失戀詩。

我的失戀――壹首新的仿古打油詩:

我的愛在山腰。

想要找到她,山太高了,

低頭淚不沾袍。

愛人送我壹百條蝴蝶毛巾;

把什麽還給她:壹只貓頭鷹。

從那時起,妳就背棄了我,

不知何故這讓我害怕。

我的愛在市區;

想找她的人很多,

壹擡頭就哭不出來。

愛人給了我壹張雙燕的地圖。

給她什麽:糖葫蘆。

從那時起,妳就背棄了我,

不知何故這讓我很困惑。

我的愛在河邊。

想要找到她,河水很深,

歪著頭流不出眼淚。

我的愛人給了我壹塊金表;

還給她什麽:止汗劑。

從那時起,妳就背棄了我,

不知何故這讓我緊張。

我的愛在家好;

我想找到她。我沒有車,

搖頭就哭不出來了。

我的愛人送我玫瑰。

還給她什麽:練習穿紅衣服的蛇。

從現在開始背對著我。

我不知道為什麽――讓她走吧。

文學價值

打油詩是作者對現實社會和現實生活的偽醜的歸納,當然也是對真善美的歸納,但前者是主要的,而不是後者。任何社會,任何時代,只要有可笑可恨的事情,就會有幽默諷刺的打油詩。龍城《新好歌》說:“我也希望黨風好,但我不能忘了我的官位!只要職位升到三級,政治自然就停了。也希望黨風好,只有車忘不了!而當‘上海’被‘奔馳’取代後,這種特權就會被立即取消。”這反映了黨內的壹個怪現象,對那些口是心非、兩面三刀的幹部進行幽默的諷刺和嘲諷,讀來可笑可恨。黨的作風有問題,社會風氣有問題。改革開放時,有人曾借調查研究之名,公款旅遊玩樂,於是有人模仿南宋林升的《臨安府》詩:“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讓遊客醉,讓杭州變洲!寫了壹首《公款歌舞》剝打油詩雲:“山外青山樓外,公款歌舞何時休?“香風使‘君子’醉,杭州九州遍地。”諷刺那些揮霍人民財富的所謂公仆。

打油詩是典型的通俗文學。也許正是因為這種“俗”,壹些“正統”文人將其視為旁門左道。但文化名人周作人說:“思想文學中的側身,往往比正統更有趣,因為他們更有勇氣,更有生命。”周作人對側門文藝的高度評價,也可以應用到對很多著名的打油詩的評價上。很多精彩的打油詩確實比很多正統的詩更有趣。打油詩的魅力在於它的趣味性、知識性和故事性,以及它的普及性。不僅詩本身有趣、幽默、低俗、諷刺,包容了文史知識,反映了名人的性格、愛好、軼事和思想,而且與詩有關的許多故事也非常生動有趣。正如愛因斯坦在給卓別林的信中寫道:“妳的電影能被世界上所有人理解”,同樣偉大。

軼事和有趣的插曲

唐代詩人張大有先生寫過壹首關於雪的詩:“山川壹般,井有黑洞。黃狗白,白狗腫。”雖然像文字壹樣清晰,夾雜著村諺,但由於其視角獨特、生動幽默、巧妙有趣而受到人們的推崇,這類詩歌被後人稱為“打油詩”。這首有趣的關於雪的詩是這類詩中的第壹首。打油詩巧在拙,雅在俗。既優雅又和諧的語言,有著特殊的藝術魅力,往往令人過目不忘。有壹次,蘇東坡遇到兩個“不通”的學者,他們認出了‘上文廟’二字。壹個說是“文朝”,壹個說是“張廟”,爭論不休。這時,又來了兩個“不講理”的學者,壹個建議:“我們去查歌詞(經典)。”另壹位更“不可理喻”的學者說:“為什麽不去問蘇東坡先生呢?”蘇東坡聽了,開了個玩笑,說:“文人與寺廟互疑,爭道更怪;白子先生看了看樂譜,最後問我蘇東坡。“它諷刺了迂腐的教育者,無知而好教,反反復復念錯字出醜。

北宋理學家、名臣趙?\,秀才,在殿中擔任謀士,彈劾權貴,京城素有“強硬謀士”之稱。他淡泊名利,不愛棧,從他退役後的壹首“打油詩”中可見壹斑:“腰金已退,消息正常;世人欲知高寨老,不過是高村趙四郎。”詩裏說我已經退休了,這並不稀奇。我的官銜和職位早就過世了,不可能再找到當年的人了。有的只是農村趙家的老四。從權貴到平民,角色轉換的反差如此強烈,但趙迪卻能從容應對。可以說,她不辱不驚,也無意去留,在“把品質還給潔癖”上很有胸襟。這首詩所透露的“個人消息”表明,趙迪先生是壹個真正的名人,灑脫,是壹個在官場沈浮、人生之船終於停泊在家鄉錨地後的解脫,是壹個無形的對大象的逾越。我相信他不會患上什麽“退休綜合癥”,大概也不會盡力發揮自己的“余暉”。

有壹首“打油詩”是歌頌石塔的,令人發笑:“從遠處看,石塔漆黑壹片,頂細底厚;壹天翻過來,底細頂厚。”句子乍壹看很俗,其實粗中有細,蘊含著“置換法”的哲學思想被考察事物的主客體壹旦換位,就會是另壹種氣象。如果《石塔》的作者是陳升和光武,他們不僅會覺得可笑,還會覺得深藏不露,神秘莫測。因為這座石塔的形象是封建王朝權力的象征,所以“有朝壹日翻過來”表達的是壹種多麽慷慨悲涼的感動幹坤的情懷和抱負啊!不就是作者對王權和改朝換代的蔑視宣言嗎?這時候再看簡單平實的文字,就有了為震撼人心的真相鋪路的樂趣,讀起來越來越有意思。

由於五行打油詩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直接表達自己的心意,生動活潑,在民間廣為流傳。近代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在率兵到徐州時,曾寫下壹首植樹詩:“老馮住徐州,綠樹成蔭;誰砍我的樹,我就砍下他的頭。“看完之後,我不僅會露出會心的微笑,更會佩服馮先生關心民生、發展農林生產的良苦用心。被譽為“基督將軍”的馮玉祥先生的這首詩,被當時的人們稱為“秋八體”,而這首植樹打油詩也保持了其壹貫的“秋八體”風格,讓人會心壹笑。

現在社會上還流傳著壹些民間即興打油詩,諷刺社會弊端,描繪奇異世界。比如“舌頭不彎曲,眼睛不轉圈,抽煙不抽煙,說話不著邊際。”“壹個?兩個?漱口,三?四個?是酒,五?六個?手不對,七號?八個?扶墻行走》,生動地描繪了酒鬼的狂飲,令人陶醉,栩栩如生,淋漓盡致。再比如“嘴裏沒味道,開個現場會;要解決問題,就組織檢查組。”“年齡寶貴,文憑更貴,根子硬的話,兩者都可以扔掉”等。,形象地反映了官場作風和人才使用的畸形現象,幽默地反映了民眾的心聲,起到了警示世人、規劃人心的作用。

打油詩的諷刺鋒芒自然不會放過貪官汙吏和肖驍。原江西省副省長胡長清,因為他的字,所以他能寫他的手,所以他去哪裏都寫,這是壹個偉大的遺產。出於不同的目的,他被要求在政府學校和餐館寫很多牌匾。墨寶在江西隨處可見,尤其是在南昌。民間遂有“打油詩”作寫照:“東湖、西湖、洪城上下古月湖;南有長清,北有長清,街上有胡長清。”可見銘文之多。胡長清的題詞不僅僅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大量賣藝,平均每次有5000到10000個“點綴”。到他崩潰的時候,已經有近1000張圖片被題刻,他的收入驚人。他的壹個朋友對此不以為然,寫信勸他,並附“打油詩”嘲諷:“男廁所,女廁所,男女廁所;寫東,寫西,寫東寫西。”他太沈迷於寫作,連廁所的牌子都不放過。試想,就這樣,沒有自尊自愛。可惜好景不長。胡長清卷入了壹場賄賂案,他的罪是不可饒恕的。他又很忙,就請他題字。再看南昌城,又是另壹番奇特景象:突然,刮起了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