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荷馬史詩的內涵及其藝術成就

荷馬史詩的內涵及其藝術成就

壹方面,荷馬史詩是在民間口頭文學的基礎上形成的,其原始素材是經過許多世紀積累的神話、傳說和英雄故事,保存了古代文化真實自然的特征。同時表明,在古代東地中海早期,這個古老的文化中心,其文學曾壹度達到高度繁榮。這部史詩開始用文字流傳下來後,經過許多世紀的打磨,才成為最終版本。這種特殊的優勢是與古老的愛琴海文明和幾百年來雅典、亞歷山大的奴隸制文化繁榮分不開的。它不僅是壹部古代史詩,也是壹部藝術水平很高的文學作品。更重要的是,在荷馬史詩中,古希臘就已經出現了“歷史”這壹原始概念,在某些章節中已經出現了表達“歷史”這壹概念的詞語。這個詞在史詩中的含義雖然不確定,但至少包含了通過調查目擊者提供的證詞可以獲得真相的意思。後來希臘語中的“歷史”壹詞就直接從這個意思演變而來。

和世界上其他民族壹樣,古希臘的歷史以傳說的形式保存在遠古祖先的記憶中,後來又以史詩的形式口耳相傳。這些傳說和史詩雖然不是真實的歷史著作,但卻保留了古代社會的許多史實,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可以說已經具備了史學的某些功能和屬性。他們直接催生了古希臘史學。

名人評論

正如他在其他方面優於他人壹樣,荷馬似乎對整個情節的編排也有自己的見解——無論是由於技巧還是天賦。——(古希臘)亞裏士多德

在英雄時代的所有貴族詩人中,荷馬在價值和實踐方面享有首屈壹指的特權。

-(意大利)維科

壹部傑作壹旦被確立,它將永存。當第壹個詩人成功了,他就達到了成功的頂峰。妳和他壹起爬,即使達到了同樣的高度,也永遠不會比他高。哦,妳的名字是但丁,但他的名字是荷馬。-(法國)雨果

在荷馬的作品中,每個英雄都是許多人格特征的生動總和。荷馬警告不同的場景來揭示這種多面的人格。——(德國)黑格爾

不在乎讀古人作品的人,永遠不會知道拉辛從荷馬身上學到了多少。

-(法國)狄德羅

擴展:荷馬史詩是《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傳說這是公元前9世紀壹位名叫荷馬的盲人詩人寫的。

被稱為歐洲文學始祖的荷馬史詩是高度發達的西方古代文學技巧的結晶。三千多年來,很多學者研究這兩部史詩,光是研究成果印出來的書就可以組成壹個小圖書館。

(壹)荷馬史詩的形成過程。

荷馬史詩講的是公元前12年希臘攻打特洛伊,以及戰後的故事。史詩的形成和記錄幾乎經歷了奴隸制的全過程。特洛伊戰爭後,小亞細亞出現了許多歌頌戰爭英雄的短歌。這些短歌在傳播的過程中,與神的故事融合在壹起,增強了戰爭英雄的神話色彩。經過荷馬的整理,在公元前八、七世紀逐漸成為宏大的戰爭傳說,在公元前六世紀以文字的形式正式記錄下來。公元前三、二世紀,由亞歷山大學者編輯,每部分24卷。這本書的形成經歷了幾個世紀,混合了各個時代的歷史因素,可以算是古希臘人的民族創造。

(二)《伊利亞特》故事大綱

《伊利亞特》的意思是“壹部關於百萬人的史詩”。希臘人稱特洛伊為伊利昂。特洛伊是小亞細亞西北海岸海勒爾斯古海峽(今稱達達尼爾海峽)入口處的壹座城市,商業繁榮,土地肥沃,覆蓋豐富,風景優美。根據傳說,特洛伊戰爭是起因,因為“不和諧的金蘋果”。

根據傳說,當迪薩亞裏國王珀琉斯迎娶波塞冬的女兒時,他邀請了所有的神參加婚禮,但唯壹沒有邀請不和女神厄裏斯的神憤怒地來到宴會上進行報復,扔下了壹個“不和金蘋果”,上面寫著“獻給最美的女人”。

於是,三位女神開始爭奪蘋果。三位女神是赫拉、雅典娜和阿芙羅狄蒂。但三位女神無法辯駁,便請主神宙斯來評判。宙斯把他們送到特洛伊王子巴利斯那裏接受裁決。三位女神找到巴麗斯,分別向王子許願:赫拉希望巴麗斯成為最偉大的君主;雅典娜希望巴利斯成為最勇敢的士兵;阿芙羅狄蒂希望巴麗斯有迷惑女人的魅力。最後,巴麗斯決定接受阿芙羅狄蒂的願望,授予她金蘋果,讓她成為最美麗的女人。

後來巴利斯造訪斯巴達,著實迷惑了國王美麗的妻子海倫,搶走了不少財物。於是希臘各部落推舉阿伽門農為統帥,發動65438+萬大軍,1186戰船,渡海進攻特洛伊,為海倫報仇,奪回海倫。特洛伊方面也與部落聯手抵抗,這場戰爭爆發了。由於特洛伊易守難攻,希臘軍隊進攻了九年卻沒有攻陷這座城市,雙方傷亡慘重。

10年間,希臘軍隊被足智多謀的奧德修斯設計,部隊假裝撤退,卻留下了壹匹巨大的木馬。特洛伊人拖著特洛伊馬回城,不想將20名希臘士兵藏在特洛伊馬內。晚上,當特洛伊人還在慶祝的時候,騎著特洛伊馬的希臘士兵打了出來,從裏面打開了大門。雙方激戰後,希臘軍隊占領了特洛伊城。

希臘軍隊進城後,殺光了所有的男人,燒毀了城市,帶著女囚和其他戰利品回到了祖國。

(3)奧德賽故事的大綱

“奧德賽”的意思是:“壹個關於奧德修斯的故事”。描述了希臘軍隊的英雄奧德修斯在攻打特洛伊後回家的故事。這個故事分為兩部分。第壹部是10年海上漂泊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回國後復仇的故事。

【第壹部分】戰爭結束後,奧德修斯率領部下離開特洛伊,他們在海上遭遇風暴,漂流到洛伊斯瑪。他們殺害當地居民,掠奪無數錢財。當他們喝酒玩樂的時候,周圍都是Cakones。

奧德修斯來突圍後,漂流到了食蓮國。這個國家有壹種荷花,人吃了就不想回老家了。奧德修斯的兩個手下吃了這朵蓮花,於是趕緊起航,擺脫這種誘惑。但是後來他闖進了獨眼巨人的島,他的兩個手下因為偷羊被獨眼巨人吃了。奧德修斯被囚禁在壹個山洞裏。他想出了壹個用燒紅的樹幹戳巨人眼睛的計劃,最後逃回了船上。

沒想到這個巨人是波塞冬的兒子,於是與波塞冬結仇,波塞冬興風作浪,到處阻撓奧德修斯的航行。奧德修斯終於來到了希波忒斯的兒子埃歐勒斯居住的島嶼。希波忒斯的兒子風神給了他壹個裝滿各種風的袋子,卻留下西風幫助奧德修斯回國。航行9天,已經可以看到家鄉海岸的篝火。不幸的是,奧德修斯的手下認為他們口袋裏有財寶。私開之後,風把他們吹回了原路。途中又遇到了巨人,損失了所有的船,只剩下奧德修斯自己乘坐的船。

後來他們歷盡艱險,歷盡艱辛來到阿波羅島。因為他的同伴宰殺了聖牛,違反了天道,宙斯用雷霆把船炸沈了,他們都淹死了。只有奧德修斯為了保命不吃牛肉。奧德修斯漂流到奧古斯都島後,被美麗的仙女卡呂普索神話留下做丈夫,在那裏住了七年。多年來,宙斯命令仙女讓他回家。

奧德修斯離開特洛伊10年後,他漂流到了斯克裏厄島。當這個島的國王得知他是奧德修斯時,送給他許多禮物,並派了壹艘快船送他回家。

【第二部分】奧德修斯離開故鄉20年,在中國也發生過意外。許多貴族少年想奪取他的財產和王位,向妻子佩內洛普求婚,天天在宮中鬼混,幾乎花掉奧德修斯的壹筆財富。

回家後,奧德修斯在雅典娜的指引下偽裝成乞丐,采取各種手段考驗妻子、兒子和仆人的忠誠,懲罰流氓求婚者,夫妻倆終於團聚。

(四)荷馬史詩的主題

史詩的主題是歌頌氏族社會的英雄,所以只要是代表氏族理想的英雄,無論他們屬於戰爭的哪壹方,都在歌頌之列。《伊利亞特》的基調將戰爭視為正義、合理、偉大的事業,但同時又描繪了戰爭的殘酷,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人民的厭戰、反戰情緒,並通過英雄們的悲劇結局模糊地表達了對戰爭的譴責。《奧德賽》是向英雄們在與自然和社會的鬥爭中表現出的勇敢、機智、堅強和樂觀的精神致敬。荷馬史詩是古希臘氏族社會向奴隸制過渡時期的社會史和風俗史,具有歷史、地理、考古和民俗學的重要價值。這部史詩還表現了人文主義,肯定了人的尊嚴、價值和力量。這是人類童年的藝術創造,不可避免地存在思想和藝術上的局限,公元前八世紀下半葉出生於愛奧尼亞的荷馬是古希臘最著名、最偉大的詩人。他是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作者。

荷馬史詩分為六部分,是古希臘口頭文學的傑作。它是古希臘最偉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品。

《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講述了特洛伊戰爭中阿喀琉斯和阿伽門農之間的爭端,以及奧德修斯在特洛伊陷落後回到伊薩卡島上的王國並與佩內洛普女王團聚的故事。

《荷馬史詩》是早期英雄時代的全景圖,也是藝術上的壹朵奇葩,它以整個希臘和周圍的汪洋大海為主要情節背景,展現了自由主義的自由景象,為以後希臘人的道德觀念(進而為整個西方社會的道德觀念)樹立了榜樣。隨之而來的,首先是壹種追求成就和自我實現的人文主義倫理,其次是壹種人與神同性的自由主義神學,剝離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秘恐懼。荷馬史詩成為“希臘聖經”。

古希臘的盲人詩人荷馬。生卒年月無法考。相傳公元前12 ~ 1世紀描述特洛伊戰爭及相關海上冒險的古希臘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就是他根據短小的民歌寫成的。因此,他生活在公元前10年到9世紀和8世紀之間。

荷馬史詩是《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被稱為歐洲文學始祖的荷馬史詩是高度發達的西方古代文學技巧的結晶。三千多年來,很多學者研究這兩部史詩,光是研究成果印出來的書就可以組成壹個小圖書館。荷馬史詩講的是公元前12年希臘攻打特洛伊,以及戰後的故事。史詩的形成和記錄幾乎經歷了奴隸制的全過程。特洛伊戰爭後,小亞細亞出現了許多歌頌戰爭英雄的短歌。這些短歌在傳播的過程中,與神的故事融合在壹起,增強了戰爭英雄的神話色彩。經荷馬整理後,在公元前8、7世紀逐漸成為宏大的戰爭傳說,直到公元前6世紀才正式用文字記錄下來。公元前3、2世紀,由亞歷山大學者編輯,每部分24卷。這本書的形成經歷了幾個世紀,混合了各個時代的歷史因素,可以算是古希臘人的民族創造。

荷馬史詩是古希臘氏族社會向奴隸制過渡時期的社會史和風俗史,具有歷史、地理、考古和民俗學的重要價值。這部史詩還表現了人文主義,肯定了人的尊嚴、價值和力量。這是人類童年的藝術創造,不可避免地存在思想和藝術上的局限。

在古希臘,關於特洛伊戰爭的神話和傳說廣為流傳。許多流浪在希臘世界的說唱歌手和遊吟詩人都很喜歡它,從而使它代代相傳。偉大的古希臘詩人荷馬的兩首傑出的詩歌《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就是以此為基礎的。

歷史上有荷馬嗎?這兩部史詩真的是他寫的嗎?這些問題在西方學術界爭論已久。早在古希臘時代,著名歷史學家希羅多德、修昔底德、哲學家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都肯定荷馬是兩部史詩的作者。直到公元18世紀初,歐洲人仍然相信荷馬是歷史上確實存在的古代偉大詩人。不過也是在18世紀初年,法國高僧鄭多比雍和維科率先出擊。他們認為,以前人們壹直相信的荷馬是不存在的。他只是希臘各民族說唱藝人的總代表,而不是壹個人。兩部史詩相隔幾百年,不可能壹人壹部作品。這壹開天辟地的新觀點迅速在西方學術界引起轟動,“荷馬問題”異軍突起。

1795年,德國學者沃爾夫沿著這壹思路對史詩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從而斷言史詩的每壹部分都曾被歌者作為壹首獨立的詩歌演唱,經過多次整理加工,才成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後來,沃爾夫的同胞拉赫曼更清楚地闡述了他的觀點,從而形成了“短歌論”。

與之相對的,是以德國學者尼基為代表的“統壹論”。這壹理論實質上是對傳統荷馬觀的復活。他相信荷馬確實存在,他生活的時間不晚於公元前九世紀。他認為荷馬使用了古代民間詩歌的素材,並對其進行重新加工和重組,形成了完整的藝術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