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樂府民歌是民間創作,是非主流的存在(主流是辭賦)。這種非主流的創作因為來自民間而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成就,對李白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
第壹,漢樂府民歌表現出強烈而直接的感情。前面說過,在屈原的作品中,情感是相當激烈的;但作為壹個失敗的政治人物,抒情有其獨特性。可以說,漢樂府民歌不僅受到楚文化傳統的影響,而且在更廣泛的生活領域和更強烈的程度上表現出這壹特點,這是屈原作品中所沒有的。無論表現戰爭、愛情,還是鄉愁、懷舊、離別,都享受著情緒的釋放。尤其是李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漢樂府的影響。
第二,漢樂府民歌表現出生動的想象力。比如《死魚哭過河》裏的死魚(魚幹),其實是哭著後悔的。並且會寫信給其他的魚,警告它們要小心;《南方之戰》裏的死人居然和烏鴉說話,要烏鴉為它嚎叫,等等。這種生動的想象,在先秦詩歌和漢代文人詩歌中是不多見的。李在《漢詩全註》中對《漢詩十八首》的評論說:“奇則異想天開,巧則巧矣。”其實這也是漢樂府整個民歌的壹個共同特點,也是激勵後人的。李白非常重視民歌的傳承,繼承和發展其特點,在愛情詩中大膽幻想和誇張,不拘泥於現實事物。
第三,漢樂府民歌采用了新的詩體:雜詞和五言。李白將愛情詩的美發揮到了極致,形成了他獨特的愛情詩風格。
魏晉時期,以建安詩和阮籍詩最為著名。李白的贊美往往是罕見的。他模仿和運用這些詩人的詩詞歌賦的例子數不勝數。壹方面,建安詩歌
壹方面繼承了漢樂府的傳統,另壹方面又加以發展和改革。曹氏父子影響最大。特別
曹植將文人的藝術修養、文人文學的傳統與樂府名曲的特點結合起來。
阮籍對李白詩歌的影響主要是“詠石懷”。詩歌完全擺脫了對民歌的模仿,將深刻的哲學概念引入詩歌,並巧妙地與壹系列藝術意象相結合,使詩歌呈現出非常廣闊的視野,蘊含著非常深刻的內涵。懷詩的情感也是極其真摯和強烈的,具有感人的力量。所以《詩》說它“能陶能思”。這種通過寫詩來表達深層心理情感的方式,為後人所重視。李白的《古風》由此發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