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作為中國人民誌願軍中的預備役炮兵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壹炮兵師第壹次奉命入朝,馬福永就是其中之壹。軍隊入朝前夕,進行了戰前訓練和思想政治動員。
所有人都清楚地認識到美國企圖以占領朝鮮為跳板入侵中國,企圖將新生的中國人民扼殺在搖籃中的邪惡目的。戰士們全都憤怒了,生成發自內心地表達了“停止侵略,保衛和平”和“抗美援朝,保衛國家”的熱切願望。
夜晚,馬作為政治指導員,蹲在昏暗的煤油燈下,記錄下戰士們發自內心的誓言,“以百折不撓的精神遊過鴨綠江……”。第二天,在團、師的誓師大會上,馬福永把這段話作為誓詞,寫在了黑板上。從此,這首詩在誌願軍廣為流傳。當時公司裏有個很懂簡單音樂的文化老師給它作曲,在全聯教唱歌。
1950 10 10月23日,部隊入朝,馬福永的連隊就是唱著這首歌,跨過鴨綠江行軍的。後來,馬富友驚訝地發現,所有進入朝鮮的部隊後來都唱著歌詞相似、曲調不同的歌曲。
1950 165438+10月26日,《人民日報》在第壹版刊登了壹篇通訊,這首詩被醒目地放在了標題下,立即引起了國內讀者的關註,引起了強烈反響。
原來,新華社隨軍記者陳伯堅去第壹炮兵某師采訪時,發現了這首詩。他覺得寫得很好,很有戰鬥力。所以,我抄了下來。
首戰之後,他引用這首詩作為自己戰地通訊《談中國人民誌願軍陸軍的幾個戰士》的開頭,將“過鴨綠江”改為“過鴨綠江”,“中華好兒女”改為“中華好兒女”,以增強發音的清脆。就這樣,這首詩從朝鮮前線寄回了中國。?
1950 165438+10月25日,時任中國文化部藝術局副局長的周從新華社《人民日報》上看到馬福永寫的壹首戰爭詩《打敗美帝國主義之狼》。受其英雄主義的影響,他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欲望,並很快在那天創作了壹首歌。
同時,他把“抗美援朝”改為“抗美援朝”,並在詩的最後壹句“打美帝國主義的狼”和周曲上簽名。並最終更名為《中國人民誌願軍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