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小姐想去滘西洲,去長江北岸折下梅花。單薄的衣服紅如杏子,頭發黑如烏鴉。
滘西滘在哪裏?船上的兩把槳可以放在滘西洲大橋的渡輪碼頭。天色已晚,伯勞飛走,夜風吹進烏桕。
樹下是她的家,她翠綠色的頭發露在門裏。她打開門沒有看到心上人,出去采紅蓮了。
秋天,秋天的南塘,她拿著蓮子,荷花長高了。低著頭撥弄著水裏的蓮子,蓮子像湖水壹樣綠。
把蓮子藏在袖子裏,蓮子是紅色透明的。想念我的丈夫,但還不是時候,她仰望天空中的鴻雁。
天上滿是大雁,她走上高塔去看丈夫。雖然塔很高卻看不到丈夫,她整天靠在欄桿上。
欄桿彎了又彎向遠方,她的雙手明潤如玉。窗簾的卷氣是那麽高,像海水壹樣蕩漾,壹片空蕩,壹般的深綠色。
如果海水像夢壹樣漫長,那麽,妳難過,我也難過啊。如果南風知道我的感受,請把我的夢吹到滘西洲。
贊賞:
西周曲的藝術特色
第壹,充滿了情緒,包括猶豫。像壹場戲,我們看到這個少女聽著《風吹烏桕》,以為郎到了,壹起錯過了對方;《南塘采蓮》,蓮子袖,兩相思;“望天”,樓高不見,三相思。相思三起三落,本以為到最後可以聊壹聊,誰知剛交了“南風”,又說不下去。這的確是壹個戀春女孩的真實心理寫照。
二是四句壹韻,珠串交織。前四句壹行的排列是以四句壹韻為基礎的,在音韻效果上有遠近效應。不要小看韻腳的作用,因為對韻腳的直接感知就是感受詩歌的脈搏,如果脈搏通暢,全身就會細爽;脈不暢,有病必不樂,這是壹個道理。
第三,用連珠格的修辭,壹般解釋。其實是形似頂針,前端為首,似流水。清代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評論“不斷生長,不斷接萼,無盡搖曳,越來越深情”是壹個意思。在無盡的相思中,我們看到了壹個可憐又可愛的少女形象。
解釋:
我懷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梅花,送到長江北岸。
她的薄衣服像杏子壹樣紅,她的頭發像烏鴉壹樣黑。
西州到底在哪裏?搖搖船的兩個槳就可以到達西洲橋的渡口。
天色漸晚,伯勞飛走,晚風吹烏桕樹。
她的家在樹下,她的綠發簪露在門裏。
她打開門,沒看到心上人,就出去采紅蓮了。
秋天,她在南塘摘蓮子,蓮子長得比人的頭還高。
低頭撥弄著水裏的蓮子,像湖水壹樣綠。
把蓮子藏在袖子裏,蓮子會紅到底。
想念她的丈夫,但他還沒有來。她擡頭看天空中的鴻雁。
西州的天空滿是大雁。她走到高高的陽臺上,看著朗先生。
雖然陽臺很高,但她看不到郎先生。她整天靠在欄桿上。
欄桿彎彎曲曲伸向遠方,她垂下的雙手如玉般明亮。
卷簾門外的天空是那樣的高,像海水壹樣,蕩漾著壹片空曠的深綠色。
只要海如夢,妳難過我也難過。
如果南風知道我的感受,請把我的夢吹到西洲(去見她)。
擴展數據:
《喜州歌》是南朝樂府民歌的名篇,也是樂府民歌的代表作。寫作時間和背景無定論。壹方面,它是壹首發源於梁朝的民歌,被收入當時的樂府詩集;另壹方面是江淹所作,載於徐陵《魚臺新詩》。還有壹種說法是,在明清人所作的《古詩選》中,要麽是《金詞》,要麽被認為是梁武帝·蕭炎所作。
這首詩主要寫的是壹個年輕的女孩,描繪了她思念愛人的熱烈而微妙的感情。但並不是以少女自述的第壹人稱口吻寫的,也不是詩人第三人稱的客觀描寫,而是少女夫婦以“回憶”的方式寫的,所以全詩都是以男性講述的口吻寫的。
後來杜甫的《月夜》中,詩人為月思念妻子,卻又假設妻子為月思念自己,也是壹模壹樣的手法。通過對她各種情況的描寫,生動地塑造了壹個美麗、輕盈、純潔、多情的少女形象。這是全詩在意境上的大意;如果不這樣理解,就會越來越亂,最終變得壹塌糊塗,讓人讀起來神秘恍惚,造成壹種看不懂的印象。
百度百科-西周歌(南朝樂府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