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盡的悲傷中,我又看到了夕陽西下。
我離開都城回到南方,我的鞭子指向東方。從此,我遠離了朝廷。
三四句話:落紅不是無情的東西,它熱愛自然,即使留下塵埃,也會化作春泥,保護新花的生長。作者把落紅比作落花,寄希望於培養人才,為國家和社會鞠躬盡瘁。
二、鑒賞:
紀海雜詩***315。紀海指的是清道光19年(1839),即戰爭前壹年,龔自珍辭官回南,後北上與家人相會,在南北往返的途中寫下了壹組龐大的詩篇。本文選自《己亥雜詩》第五篇。當時作者憤然辭職,離開親友,滿腹心事。真的是“浩浩蕩蕩的離開”。“浩浩蕩蕩”這個詞不僅表現了悲傷,還包含了各種復雜的思想感情,如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對當政者的憤怒,對人民生活的擔憂等。同時,我們可以想象作者辭職的時候也離開了。《白日放晴》的意思是作者帶著悲傷回到南方,因為悲傷困在胸中,所以他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太陽就要落山了。這裏選擇“白天”而不是“夕陽”,與作者當時的心情不謀而合,也隱喻了當時國家逐漸衰落的社會現實。“唱鞭”指的是詩人的鞭子,“東指”指的是此行的目的地——故鄉浙江。“天涯”就是離家還很遠。從這句話,我們可以想象:傍晚,詩人站在馬背上,面對故鄉,憧憬著,百感交集地作詩。詩人此時在想什麽?想談戀愛護花。“落紅”是落花的意思。整句話的本義是說樹上掉下來的花瓣不是無情的東西,而是附著在表面,腐爛成泥,化為有靈性的靈魂,養出來年的春花。作者把自己比作自然的循環法則,說自己雖然辭職了,但還是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這句富有哲理的話,傳達了詩人“即使不在其位也要謀政”的可嘉精神,表現了詩人無與倫比的決心,成為千古名句,激勵了許多人“坐在老馬上,誌存千裏。”
主要成就
政治
紀海雜詩中的批判、呼喚、期待和專註,體現了詩人高度關註民族和國家命運的愛國激情。比如《濟海雜詩》前兩三首說“無論鐵鹽不愁河,獨東南多淚。國稅三升,民爭。宰了壹個姑娘,就不種糧了。”作者大膽揭露和批判了清政府不重視關系國計民生的鹽鐵生產、稅收和水利的規劃,壹味依賴東南水運,加劇了對江南人民的剝削,導致農業生產下降,人民生活困苦,危害國家經濟。再如《紀海雜詩》第八首、第七首,“故人以海拜將軍,立於天之南側。我有三百字陰,蠟丸難發。”表達詩人對禁煙鬥爭和國家命運的關註。
文學
龔自珍的很多詩既有抒情性,又有議論性,但與事實無關,不具體。而是他們只是把現實的普遍現象上升到社會歷史的高度,提出問題,表達感受,表達態度和願望。龔自珍寫政治問題的詩,但沒有抽象地討論,也沒有散文化。
在龔自珍的詩中,“月怒”、“花影怒”、“太行怒”、“太行飛”、“爪怒”、“靈氣怒”等等,熟悉的景物變得生動活潑,動人耳目,激起不同尋常的想象。再比如《西郊落花之歌》中落花的描寫,讓引起悲傷和衰敗的景色變成了無比壯麗的景象,甚至高於壹般的想象。“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濟海雜詩》),那麽我們就能從衰敗中看到新生。
其實龔自珍寫的更多的是五七言的“古詩”和七言的“近體詩”,以七絕句為大宗。總的趨勢是不被規則束縛,自由運用,脫口而出。這也是七言絕句中最為突出的。
龔詞多為閑適之作,抒發纏綿悱惻之情,成就遠不如詩。晚年的龔自珍發現了自己詞的不足:“不可古雅鬼魅,氣難達作者庭。”悔殺左女兒,扇旗亭。"(《己亥雜事》)。龔自珍也寫了壹些詞來抒發自己的感情,表達自己孤獨而驕傲的心情;與庸俗文人的矛盾,理想無法實現的感覺;小時候和袁欽南壹起上學的場景;劍國和笛心在思想上的矛盾是,既有做事的興趣,又想隱退,思念山川。
有華麗的,也有樸素的;有古奧運,也有人;有不常見的,也有受歡迎的。自然美好,沈穩世故,受杜寒影響。有些章節因為典故太多或者微妙曲折太多,比較難懂。龔自珍先進的思想是龔自珍許多優秀詩歌的靈魂。思想的深刻性和藝術的獨創性,使龔的詩歌獨樹壹幟,開創了詩歌的歷史新紀元,不同於唐、宋,真正打開了現代詩歌的新局面。《宮詩》在當時並不為很多人所欣賞,其影響也大於晚清,主要是因為它突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把抒情和思想性、政治性結合起來,不屬於文、學、論的範疇。
龔自珍作為古文大師,名氣更大。他的散文也與其詩歌的主旨精神相壹致,或“以經學為政論”,或直接批判揭露現實,或利用話題,或通過論文、議論、記事、記名勝,批判諷刺封建統治的腐朽黑暗,思想內容豐富深刻。而且表達的方法也是非常多樣的,或直白,或離奇,用散線條的平行對,用凝練的闡述,用瑰麗而古老的語言。
龔文的表達方式壹般很簡單,但簡潔中有誇張,有率真,有詭異。龔自珍的散文語言生動多樣。壹些。散文中有駢文,有的氣勢磅礴,有的古意盎然,甚至遙不可及,生硬晦澀。宮文不同於唐宋古文和桐城派。是繼承先秦兩漢古文,開創古文或散文新氣象的獨特發展。龔自珍的詞也很有名。譚仙認為“沈陽壹詞,意在周、信、易三合,是壹枝奇葩”(《唐宓日記二》)。其實,龔自珍的詞並沒有擺脫傳統詞的影響,而是註重詞的浪漫性。
梁啟超說:“晚清思想解放,事關自尊與功德。光緒年間,所謂的新儒者帶領大家走過了壹段崇龔時期。當我第壹次讀到《定安全集》的時候,如果我收到電。”(《清代學術研究概論》)
龔自珍評價
龔自珍支持林則徐的禁令,建議林則徐加強軍事設施,做好抗擊英國侵略者的準備。龔自珍壹生追求的“多法”,直到去世也沒有實現,但在許多方面產生了有益的影響。在社會觀上,龔自珍指出社會動蕩的根源在於貧富懸殊,呼籲改革科舉制度,招聘“有知識、有實際”的人才。哲學上闡述了佛教天臺宗的觀點,提出了人性“無善無惡”、“善惡皆升”的觀點。在史學上,他呼籲“尊史”,致力於西北史地的討論。在文學上,提出“尊情”論,主張詩與人合壹。[2]
龔自珍是中國改良主義運動的先驅。龔自珍清楚地看到清朝已經進入了壹個“沒落的世界”,這是“終有壹日”;龔自珍批判封建統治的腐朽,揭露封建社會的沒落趨勢,呼籲改革。《己亥雜詩》第壹百二十五首說:“九州生氣,依風雷,而究其悲。”我建議上帝重新站起來,放下才能,不要拘泥於壹種模式。“這首詩揭露了社會弊病,抨擊了官僚主義,表現了作者火熱的熱情,激勵和鼓舞了人們。龔自珍猛烈抨擊了毫無生氣的社會,喚醒了許多人的夢想,並敦促人們真、善、美和項勇。在抨擊專制統治的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思想解放和個性解放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