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從李白《詩選》看唐詩的精神特質是什麽?

從李白《詩選》看唐詩的精神特質是什麽?

讀完《李白詩選》,妳可以畫壹幅李白的畫,但不寫意就不能表現他的美,不寫生就不行。展開七尺長卷,筆墜情網。除非壹氣呵成,否則無法展現風格,但也不能失去魅力。只有他超凡脫俗的優雅與恢弘,才能稱得上是“神仙”。他手握巨筆,奏響了唐詩最強音。如果他聽到了天籟之音,會讓人思考,贊嘆,佩服,傾倒。

唐代詩歌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時代精神:博大、豪放、深遠、超越、充沛的生命力、強烈的激情、無窮的生命力、全新的人生體驗、瑰麗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這些共同成為唐代詩歌區別於其他朝代詩歌的特征。唐代詩人以帝王的姿態開辟了色彩斑斕的疆域。這樣壹個時代培養出來的人物,或者說這樣壹個時代出現的天才,往往都是極其迷人的。李白的魅力如此動人,仿佛他有著不可思議的魔力。他以壹種震撼的力量征服了當時和後世許多代讀者的心。何在長安初遇李白,吟誦《蜀道難》,稱之為“謫仙”。他解開腰,戴上聖甲蟲和他壹起喝酒。杜甫在去長安趕考的路上遇到了李白,甚至放棄了考試,跟著李白去了很多地方。之後他依然念念不忘,稱贊其為“筆落驚濤,詩泣鬼神”。還有壹個叫魏婉的人,為了壹睹李白的風采,從宋宋開始,千裏追尋李白,最後在廣陵相會,說李白詩中說“鬼迷心竅”。只有輝煌的時代,才能為才華橫溢的人提供施展個性的條件。

《李白詩選》洋溢著壹種雄渾的蓋世精神。"我們倆都高舉著對遠方的思念,我想去天空擁抱明月。"這種氣勢磅礴的感覺,可以說是唐詩的基調。正如莊子所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以壯美為美似乎成了唐代詩人創作精神的支柱。儒、道、俠或禪,在各種表現之下,都有壹個基本點,就是詩人們對宏大的崇高向往。無論是理性冷靜的儒家,還是超脫凡俗的道家,無論是英勇善戰的武士,還是神秘有毛的禪師,他們壹旦出現在唐代這個特殊的歷史舞臺上,都不可避免地固執己見。他們可以拋棄自己詩歌中的某種風格,比如儒家沒有道家的“無為”思想,俠客沒有禪師的出世之心,但他們不能違背這樣壹種統壹的這個時代的審美觀這樣壹個環境造就的詩人會知道自己的大氣,千百年後他們依然可以讓懦夫變得勇敢,讓弱者變得堅強。他們不是沒有心事,李白也經常說起。“白發三千尺,愁長壹片”,“今日更傷我心”,“若不看高庭明鏡多可愛鎖,臉如雪青”和“但既然水還在流,雖以劍斬之,舉杯消愁”但只要妳把李白的愁與柳永的“情傷妳自古別, 更何況還沒有秋節那麽冷”,還有李漁的“能有多少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 “五花馬,千足金裘,交與童子換好酒,與妳共敘千古愁。”這是壹種帶有豪情的哀愁,其中有壹種唐代的高潔精神和浪漫情懷。

唐代詩歌之所以氣象萬千,在於唐代開明開放的政治。壹旦政治對思想的禁錮和束縛減弱,社會環境寬松,人的思想就會自由。不僅在壹個人的思想上沒有了束縛,各種流派的思想交流也更加自由深入,最後相互滲透同化。這種情況表現在詩歌創作的豐富性和人物性格的深刻性上。在李白身上,他具有儒、道、俠、禪的特質,“呵,我怎能莊重地向那些永遠不會吃虧的達官貴人卑躬屈膝”,儒家思想高傲而強勢;“但讓我,在我的綠坡上,養壹只白鹿,當我需要妳的時候,騎向妳,偉大的山”,道家避俗,避濁;“我扔掉我的食物棒和杯子,我不能吃也不能喝,我拔出我的匕首,我徒勞地窺視四個方向”,俠客任性的瘋狂;“直到,我舉起我的杯子,我問明月,給我帶來我的影子,使我們三個”,禪是獨壹無二的。很難想象壹個人如何能呈現出如此豐富的景觀,這不是表面的,而是壹種發自內心深處的融合壹切、順應自然的美。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各種流派的影響,各種思想在腦海中碰撞,有的被扼殺,更多的在沖突中融合。換句話說,各種學派之間沒有區別。它們是構成人的整個思想的部分,就像萬物構成世界的自然和諧壹樣。人為的突兀分離,不是客觀的態度。所以李白的思想是多元多於完美,唐詩的精神特質是豐富多於完整。

李是唐朝的幸運兒。我很幸運有唐朝的李白。用余光中的《尋李白》來作為這次盛唐與李白激情之旅的結束語是再合適不過的了:“酒入腸,七分成月色,余三分成劍氣,繡口半飽繁華。”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