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端午節了。包粽子,賽龍舟,喝黃酒...中國各地都以大致相同的方式慶祝這個傳統節日。但直到現在,關於端午節的起源仍有不同的說法:楚人紀念屈原,越人紀念勾踐,吳人紀念伍子胥和曹娥...最廣為接受的是《紀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被流放到汨羅江邊的愛國詩人屈原聽說楚國被俘,悲憤交加,投汨羅江自盡。沿岸民眾引舟救之,投食以防魚蝦傷屈原之身。此後,每年的這壹天,當地民眾都要舉行這樣的活動,表達對他的懷念。從那以後,劃龍舟和包餃子成為端午節習俗的主要內容,這壹習俗逐漸被稱為端午節的起源。
充滿愛國主義精神及其追求真理的理想主義精神和憂患精神的屈原,是超越時空、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典範。
民族精神是壹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壹個民族,沒有偉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是無法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屈原始終關註國家的興衰,同時執著地追求生命的永恒、價值和理想。然而,屈原的命運是壹個悲劇。憂國憂民的屈原如果活在今天,看到今天的中國如此強大,看到中國人民為奧運喝彩,看到中國各族人民團結壹致抗震救災,屈原還有時間去投江嗎?
我們今天是多麽幸運。作為中國人,我們不僅繼承了屈原堅持追求真理的光榮傳統,而且與四川的孩子們壹起分擔失去親人的痛苦。今天,我們懂得珍惜,愛老師,愛家人,愛身邊的朋友!
今年的端午節對中國的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尋常的壹天,我們親身體會到了自強不息、努力奮鬥的意義。今天,我們贊美屈原的愛國精神,弘揚屈原精神,但我們不會擔憂,因為我們相信,中國的明天會更加強大,更加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