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我迫不及待地買了中華書局出版的《康震叢書》。我壹搬回家,就立刻翻開《康震談曾鞏》這本書,就像壹個饑餓的人突然得到了美食,壹頭紮進去,壹口氣“吃”了下去。我已經很多年沒有這種感覺了。現在想想,還是覺得真過癮!
從下午到天黑,我終於讀完了《康真論曾鞏》。看完之後,我更加感動,久久不能平靜:八個人裏,只有曾鞏壹個人壹邊努力學習,壹邊承擔起養家的責任;在這八位大學者中,曾鞏是最晚入朝的壹位,但他也是同科考試中家人最多的壹位。在這八位大師中,曾鞏是唯壹壹位在考上進士之前就名揚天下的大師。在這八位偉人中,曾鞏的光彩可能是最少的,但他是壹顆頑強地依靠自己能量的閃亮的星星,他很少用別人的光彩來襯托自己。因此,在“唐宋八大家”中,曾鞏離我們最近,對我們的參考價值也最大。那就是,只要妳持之以恒,只要妳努力,永不放棄,妳就壹定能成就壹兩件事,妳就壹定能在史書上留下屬於妳自己的回憶。
明代唐宋毛坤提倡學習唐宋古文,編撰了唐宋八大家筆記。從此,曾鞏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等人壹道,加入了中國古代最優秀散文家的行列,流傳數百年。毛坤為什麽選擇曾鞏?難道是為了湊數,隨便放壹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文人進去?當然不是!那是因為曾鞏是壹個優秀的散文家和散文家。
當時文壇其他幾位大作家各有特色:蘇軾文章自然,雜糅;蘇洵的文章汪洋恣肆,蒼勁有力;王安石的文章陡峻有力;歐陽修的文章從容灑脫,舒緩自然;蘇轍的文章汪洋淡然,醇厚,幹凈。與他們相比,曾鞏的文章樹立了壹個新的榜樣,那就是思想純潔,態度端正,語言優雅,布局嚴謹,文風紮實,目的實用。這也是壹篇文章的美,壹種審美風格和標準。北宋的大腕們之所以如此推崇曾鞏,是因為他們推崇這種新的文體和文章之美,這也是曾鞏成為曾鞏,能夠在北宋文壇上立足的主要原因。
曾鞏的文章是正確的,純粹的和簡單的,後人之所以欽佩他,是因為他有非常純粹和優雅的儒家思想。那麽,曾鞏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想法,寫這樣的文章呢?毫無疑問,有什麽樣的人格就會有什麽樣的文章,而曾鞏的人格就是從這種艱難的生活中錘煉出來的。曾鞏是壹個偉大的散文家,但首先,他有強烈的責任感,他勇於承擔責任,勇於實踐:他不僅要養家糊口,還要為弟弟妹妹們尋找出路,不放松對他們的教育。
曾鞏的生活相對簡單。他從十幾歲開始學習,在家鄉度過了21年,直到39歲時參加科舉考試。後來他出去做了20多年的地方官。他沒有像歐陽修、王安石那樣參與或經歷重大政治事件,也沒有像韓愈、蘇軾那樣在驚濤駭浪中度過壹生。他的人生經歷不是很豐富簡單,所以逐漸養成了安靜內向的性格。
二十壹年的“宅”其實是壹種玩笑,並不準確。確切的說,是為了壹個大家庭,我在家努力學習了21年。在這期間,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讓曾鞏喘不過氣來:曾鞏八歲的母親去世,從她十四五歲開始,她就壹直跟著父親學習。十八歲時,他們的父親失去了官職,他們回到了家鄉南豐。從那時起,曾鞏開始肩負起家庭生活的重擔。這種生活負擔有多重?曾鞏有壹個80歲的祖母,壹個50歲的父親,壹個繼母,壹個哥哥,四個弟弟和九個妹妹,而曾鞏的父親和哥哥不善於管理家庭。全家幾十口人的穿衣吃飯問題全靠曾鞏。他的繼母負責家務,而曾鞏在外謀生。他有壹首詩《讀書》,描寫他謀生的艱難:“......多少年過去了,家裏已經獨立了。商道人山人海,四方徘徊。西裝如飛雲,隨風飛揚。山河無邊,險奇。夕陽虎豹,我還沒停好車。浪濤動龍,我們揚帆遠航。……"
然而,真相的另壹面真的是這樣的:嘉佑二年,39歲的宋仁宗考上了曾鞏的進士。與此同時,他的弟弟曾某和,表弟曾蔔,妹夫、王也同科考中了進士,同科六人;接下來的十幾年裏,哥哥曾仔,姐夫關敬輝,哥哥的兒子曾野,哥哥曾昭都考上了進士。近十年來,曾家不斷有詩人考上進士。我不得不說,曾鞏是這個奇跡的創造者。
那麽,曾鞏是如何在如此艱難的生活中克服困難,堅持讀書學習,帶領兄弟們壹步步走上科舉成功之路的呢?
首先,曾鞏在艱難的環境下,堅持學習,參加科舉考試。試了壹次又壹次,妳卻不在乎!三十五歲那年,我和我哥壹起考,都考砸了。回到老家,被老鄉嘲笑:這麽窮的家都快吃不上飯了,還整天想做龍鳳胎!但曾鞏對此的態度是“南風不介意,勸兄弟們不要偷懶。”
第二,曾鞏才華橫溢,壹直受到許多偉大作家的欣賞,如歐陽修。因此,盡管曾鞏在現實面前感到痛苦,但對他來說,更重要的是獲得歐陽修等人的欣賞和尊重。要知道,巨大的痛苦對於有獨特抱負和頑強意誌的人來說,也是壹種力量。
與曾鞏的村民相比,這些人完全屬於另壹個世界,另壹個境界。因此,在過去的二十壹年裏,曾鞏壹直在努力學習,在養家的同時取得成功,因為他在南豐,他的心在另壹個世界。
第三,始終保持正確健康的心態。24歲那年考試失利,歐陽修為他感到不值,寫信安慰他。但是曾鞏本人甚至沒有抱怨。他沒有批評考試中的考生,也沒有責怪科舉當局。他只是告訴歐陽修,他要回家了,繼續拓寬知識面,為了明年再考,堅持自己的誌向。
我認為壹個人遇到挫折和失敗是很常見的。關鍵是發現問題不是從社會和別人身上,而是從自己身上。曾鞏的文章純凈正確,固然與他的儒家修養有關,但更重要的是,他在學習、工作、交友的過程中,都能始終保持正確健康的心態。什麽是正確健康的態度?就是盡可能對社會和他人保持壹種理解的態度。如果壹個人能做到這壹點,那麽社會、人民乃至整個世界在他眼中都會變得更加輝煌、更加有希望、更加有前途。壹個團隊世界充滿期待和希望的人,前途是光明的。這樣的人知識越多,他的思想就越豐富,越美好,越開放。曾鞏就是這樣壹個人。
所以,在唐宋八大家中,曾鞏的個性不如韓愈鮮明,出身不如柳宗元顯赫,官階不如王安石,才華不如蘇軾出眾,影響不如蘇洵、蘇轍。但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轍等都對曾鞏推崇備至。為什麽?它靠的是曾鞏自己的真本事——善良的品質,正直的道德,純潔的文章,以及壹顆勤儉持家、樸素修養的真心。
讀了曾鞏,我並不覺得壹個普通人要想有所成就,就要靜下心來,堅持不懈地去做,慢慢就會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