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作為優秀教師的當選代表,四位優秀同行在教學基本功、課堂控制能力、課堂節奏控制、心理素質等方面無疑都達到了大師級別。這些評論我就不贅述了。
主要說壹下我從自己的角度看到的課程的壹些亮點和我認為需要改進和註意的地方。
本次思政課的主題是“講好冬奧會故事,銳意進取”,四位老師主要圍繞冬奧會和女足亞洲杯進行教學設計。
第壹位來自某小學的謝老師做了壹個題為“我驕傲,我來自中國”的講座,因為對於小學生來說,老師講課的重頭戲是充滿情感,充滿聲音和情感,學生之間充分互動。
第二位來自初中的老師劉老師做了壹個題為“不負青春,攜手未來”的講座,針對的是初中生。老師講課的亮點是親和力強,視頻素材豐富。與小學相比,對材料進行了更深入的加工。
第三位來自高中的魯老師,做了壹個題為“認識文化魅力,堅定文化自信”的講座,針對的是高中學生。老師的教學特點是註重文化自信,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第四位來自大學的老師於,給大學生做了壹個題為“建設體育強國,圓復興之夢”的講座。這位老師的教學特點是關註體育強國,啟發學生思考。
四位老師各有亮點,尤其是在全省直播的壓力下,老師們依然保持著較高的發揮水平,讓人著實佩服。
聽老師精彩的講課,是我學習、反思、提高的寶貴機會。我來說壹些我認為可以給我以後教學提供啟發的想法。
1,切口可以更小,目標可以更聚焦。
冬奧會和女足奪冠是壹個精彩而龐大的主題庫,遠非壹堂思政課所能涵蓋。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精心選材,用心設計。
與其大而復雜,不如小而精。選擇壹個小切口,稍微專註壹點,深挖到底。
高壹上半學期,魯老師註重文化自信,深挖冬奧傳統文化元素;大學老師以體育強國為核心,始終圍繞主線組織教學。聚集目標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有效避免了“大而空”的教學誤區。
2.邏輯主線可以更清晰。
比如在文化自信的課堂上,可以在“文化自信”這條主線上設置“做什麽、為什麽做、怎麽做”的邏輯結構,達到循序漸進的效果。
3.學生的活動可以更靈活,更有啟發性。
在全省直播的高壓下,各個時期的學生都有不錯的表現。同時,教師可以增加問題設置的準確性和多樣性,增加學生活動的自主性、合作性和靈活性,增加課程中師生互動的效果。
比如教師可以改變視頻播放後提出問題的習慣,嘗試在視頻播放前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視頻,提高觀看效果,提高答題準確率。
教師要設問準確,重點突出。“請用壹句話表達妳對冬奧會運動員的敬佩”比“妳有什麽感受可以分享”更有效。
說到學生怎麽做,因為問題太寬泛——“妳準備怎麽在行動上做”,學生也是籠統地回答,所以妳不妨設置得更準確壹些——“妳馬上能做什麽動作?”
主要感受就是這三點,還有壹些小啟發,在專家點評課上也提到了。比如選材可以更廣泛、更獨特:冬奧會的大國外交、北京雙奧運的城市、誌願者團隊等。比如深挖地方素材:王珊珊,洛陽姑娘,女足,冬奧會河南人;深挖重點,比如科技感不僅是餐廳機器人,還有獵豹、8K等等。
的確,思想政治壹體化建設還處於探索階段,各地也在探索自己獨特的模式。比如我之前參加的洛陽舉行的思政融合活動,強調的是教科書的立足點,商丘的這些活動更關註時政。
壹切都在發展階段,大家都在不斷探索和交流。交流學習的目的是希望達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壹堂好課的背後是壹位優秀的思政老師,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要求自己從壹堂好課的修養入手,具體來說:
1.每天聽新聞聯播,看時政文章。
2.及時撰寫教學反思和總結。
3.看專業理論書,看精品課。
我在努力做壹個好的思政老師,給學生堅定的方向!
在這個春天,與最好的同行!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