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劉禹錫《賞樂天唱舊》
。這就意味著,不要說桑樹落山結束時已近黃昏,它的余暉還能映紅滿天。
這兩首詩豪放不羈,詩人面對衰老並不消極悲觀,表達了詩人對生死清醒樂觀的認識。
全詩是:
不在乎老的人,老了也有憐憫之心。
體瘦降頻,發稀冠自偏。
廢書惜眼,艾灸多為年。
經典還是熟悉的東西,閱人如閱川。
仔細想想是幸運的,但下次就成功了。
不要說桑榆晚了,因為它仍然充滿了雲。
劉禹錫和白居易晚年都患有眼疾和腳病,讀書和行動都不方便。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是在同壹條船上。面對這樣的晚景,白居易產生了壹種消極悲觀的情緒,寫了壹首《辭舊賦夢》送給劉禹錫:“君老如君子,故問自己什麽是老?晚上眼睛幹澀,頭沒梳好就先躺下。有時候拐杖壹出來,就整天閉門不出。懶得拿新鏡子就不要看小字書了。對故人感情重,* * *少年痕跡稀。只是閑話,還有見面的余地。”
劉禹錫讀了白居易的詩,寫下“賞樂天見老”作為回報:“誰顧老,誰老有憐?身瘦頻減,瘦帽自偏。廢書惜眼,艾灸多為年。經典還是熟悉的東西,閱人如閱川。仔細想想是幸運的,但下次就成功了。莫道桑榆晚,因天還滿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