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出發,走九都西路,過橋到秦嶺防洪渠南,再過潁州路向西。大約40分鐘到達舟山腳下。
舟山,又名秦山,是洛陽第壹座人工森林公園,位於洛陽市西南部,占地10800畝。因山上有壹座東周墓,故稱舟山,歷史上俗稱“三山”、“周三墓”,分別為崇王、悼王、定王墓。據史料記載,三山之西有壹座孤墓,直徑115米,高近50米。它叫周靈王墓,是中國有記載的最早的墓。1981年,洛陽市政府公布周三陵和周靈王陵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洛陽市文物隊對這四座土墩進行了考古調查,發現土墩均為夯土而成,並有壹條長長的墓道。確定了舟山最西部的高大封土應為周靈王陵,其余三座應為春秋晚期的紂王陵。
我和妻子沿著青石板鋪成的人行道走進舟山公園。南側有壹片小杏林,偶爾有幾棵銀杏樹。如果是在三月春暖花開的時候,那應該是杏樹盛開,銀裝素裹,但此時卻有些落敗。幾棵銀杏樹也是落寞而冷漠,只剩下淡黃色的葉子,在陽光下隨著微風起舞,閃閃發光,像壹錠金子點綴著樹梢,增添了壹縷秋色。壹些遊客停在樹下,相機閃著光,都想抓住深秋最後的美麗。
短短幾分鐘,我們就到了舟山周邊的水泥小道。步道全長11.3 km,按舟山自然坡度修建,或上坡或下坡,路面寬敞平坦。兩邊樹木繁茂,植被豐富,清幽寧靜,空氣宜人。壹些健身設施藏在路邊的樹蔭下,供逛公園時健身。可謂是休閑、散步、騎行的理想場所。
秋天的太陽已經疲倦地失去了往日的熱情,光線也很弱。休閑裝在這個季節感覺清爽舒適,天人合壹引起了更大的遊玩興趣。在妻子的建議下,我們邁著輕盈的步子慢慢向西走去,欣賞著兩旁的人工林和原始森林。樹冠在秋風下稀疏,深綠色的葉子和黃色的葉子夾雜在其中,隨風搖曳,像是在向冬天招手。楓葉已經由橙黃色變成紫色,有的已經枯萎卷葉,掉落在地。
2001年,為了更好地保護和綠化舟山,洛陽市政府根據國家退耕還林政策,開展了全民植樹活動,完成了退耕還林壹期和二期工程。種植了以雪松、柏樹常綠樹種為主,輔以當地特色的欒樹、銀杏、五角楓等樹種。共植樹26.6萬株,種植多種奇花異草,綠化面積1.5萬畝。建成了博士林、擁軍林、女人林等紀念林,因綠化效果顯著,同年被省林業廳批準為省級森林公園。
舟山森林公園,經過十多年的開發建設,已建成杏園、火炬海、紅楓嶺等十余處景點,初步形成了集遊玩、觀光、健身、氧吧為壹體的公益性園林,深得市民青睞。
來到壹片白雪皚皚的松林前,我忍不住向妻子介紹雪松。雪松是北方特有的耐寒樹種。分支沿水平方向延伸,呈不規則的螺旋狀,層層疊疊。越高越聚,像金字塔壹樣。葉密針狀,尖硬,令人有灼熱感;四季不褪色,冬夏四季常青。寒冬來襲,樹木蕭瑟之時,雪松依然郁郁蔥蔥,傲立風中雪,端莊典雅,被譽為勁松。我們感嘆雪松的驕傲和神奇,也談到舟山市園林管理處種植雪松的巧妙構思和良苦用心。
我們邊逛邊看,路邊壹些熟悉的溝壑和山脊讓我想起了童年。上世紀70年代,這裏還是壹片荒山,也沒有現在的外號“舟山”,只是民俗上叫“三山包”。這裏生長著壹種常見的灌木“酸棗樹”,每年秋天都會結出櫻桃大小的酸果“酸棗樹”。成熟的季節,紅紅的或紅紅綠綠的棗子掛滿枝頭,株株成束,十分誘人。小夥伴們在課余時間把書包掏空,套上鐵鉤,壹路狂奔。壹旦發現這樣的棗樹,他們互不相讓,把棗樹撿了起來。棗很漂亮,很好吃,但也很難摘。或者是因為自衛,棗樹的枝頭長滿了刺,采摘時總有壹種被刺傷的疼痛。為了棗,朋友們不會在乎別人。“到陵”,老婆的提醒讓我改變了主意,不知不覺來到了紂王墓前的上坡路口。小路還是青石板鋪的,彎彎曲曲。柏樹挺拔翠綠,遮天蔽日,感覺更深。走在裏面又涼又冷。好在周王墓是土堆,沒費多大力氣就到了墓頂。陵墓頂部很小,沒有景觀,周圍有刺柏樹。透過樹木的縫隙,可以看到遠處周圍的美景。舟山毗鄰北方重工業基地澗西區;東望西宮,繁華商業區;南翼高新自貿區、洛南新區;洛浦濕地公園近在咫尺;南亭、北亭、碑亭、白亭等漢風亭位於園內,遙相呼應。青峰、八卦樹、石階環繞天際,相得益彰;舟山隱於鬧市,幽靜於林中。
舟山,春聞花香,雀語低吟;夏天的樹葉是綠色和陰影;秋楓火紅,堪比霞霞;冬天下雪,枝頭銀裝素裹;它構成了人類和自然的新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