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孫悟空龍宮借寶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孫悟空龍宮借寶

孫悟空龍宮借寶。

教科書描述

[解決問題]

孫悟空龍宮借寶是童話。

本文取材於西遊記第三部“四海千山皆拱,九幽十類皆移榜”。《西遊記》是公元16世紀中國吳承恩寫的壹部神話小說。小說描述的是唐太宗年間出家人玄奘的故事,其中孫悟空即猴子是主角。這部小說反映了勞動人民蔑視神權、反抗壓迫、同自然和惡勢力進行堅決鬥爭的精神品質,諷刺和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醜惡現象。《西遊記》第三次寫孫悟空出師成功。回到花果山後,他降伏了各路妖魔鬼怪,到東海龍宮索要武器和金冠、閃甲、雲鞋,又到冥界勾走了所有有名的猴子。孫悟空的叛逆行為感動了大佛,派太白金星到郭華山向孫悟空求愛。本課取材於孫悟空去東海借如意金箍棒的那段話。

通過這個故事的敘述,歌頌了孫悟空蔑視神權、敢於反抗封建勢力、熱情追求自由的可貴精神。

題目“孫悟空龍宮借寶”是主謂句,指出了主角、事件、事件發生的地點。“孫悟空”是《西遊記》中最光輝的形象。他就是打碎石頭的孫悟空。他在天宮大鬧,護唐僧取經,壹路斬妖除魔。他善於“以暴制暴”,知難而進,從不回頭。他是人們心目中的大英雄。“龍宮”,神話傳說中龍王居住的宮殿。

[結構分析]

這節課的故事是按事件順序寫的,有四個自然段,分為三個部分:計劃借寶,借寶途中,借寶。

第壹部分(1段)講述了四只老猴子建議孫悟空向龍宮借寶。

第二部(第二自然段)講述孫悟空使“避水法”神功下到海底,來到龍宮。

第三部(第三、四段)講述孫悟空向東海龍王借寶如意金箍棒。這部分是這節課的重點,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講述了借寶的過程。文章寫道,龍王命令手下人去拿長刀、九足叉、方天戟和孫悟空,他們都不滿意,因為他們的武器太輕。龍王害怕孫悟空,只好把這根金箍棒給了孫悟空。這段話,由淺入深,由輕入重,孫悟空四次換武器,顯示了孫悟空的神力。

【語義理解】

“我們鐵橋下的水直接通向東海。大王何不去東海龍宮壹趟,向老龍王借壹件兵器?”

西遊記裏,海納百川。龍王住在海裏。龍王是海中管理世界的有鱗多變的神。大海分為東、南、北、西四個海域,每個海域都有自己的龍王,即:東海龍王敖廣、南海龍王敖欽、北海龍王敖順和西海龍王敖潤。這句話是老猴子建議孫悟空去龍宮找武器,這就是故事的由來,並由此引出壹個“借龍宮之寶”的故事。

“悟空走到橋邊,念了壹句咒語,使了壹個避水法,噗,跳進水裏。”

“法術”是和尚、道士、方士等使用的口訣。聲稱能驅魔的人。西遊記裏的神仙可以念咒施法。“避水法”是指孫悟空使用的讓水自行避開的魔法。這句關於孫悟空去龍宮的話,表現了他高超的魔術和大無畏的精神。下面說的“海巡夜叉”,指的是在海中巡邏的長相醜陋、兇神惡煞的水兵。

“大王,我們看這只刺猬不是普通人。矗立在我們大海天河河底的珍貴鐵,這幾天突然閃亮起來。是不是註定要遇到這個猴聖人?”

“平凡”,平凡。在古代,8尺是“求”,乘以“求”就是“不變”。“尋找”和“不變”都是很常見的長度。“普通人”就是普通人。在這篇論文中,龍婆說孫悟空“不是壹個普通人”,意思是說孫悟空是壹個非常特殊和不尋常的人。“定底深圳鐵”是壹種可變化的鐵條。據說是在天河入口處豎立的,用來穩海。“瑞琪”是吉祥的。這是龍女和龍女對龍王說的話。他們認為定海的貴重鐵應該歸孫悟空所有。他們的話有三層意思。第壹個層面,根據孫悟空變兵器的過程,認為孫悟空是壹個不平凡的神。二樓,從深鐵異常吉祥的表現,確定會出現深鐵的主人。第三層,在前兩層的基礎上,確定孫悟空是深圳鐵的老板。這是龍女和龍女動員龍王使天神寶鐵,導致了下面的情況:看天神寶鐵,玩天神寶鐵,借天神寶鐵。在這壹段中,提到了“杜杜四”、“大衛”、“李逸石”、“比提杜”、“鯉魚將軍”都是海中之兵。西遊記把海裏的各種水生動物寫成龍王的士兵,它們也和人間壹樣有官職。比如“桂魚當土司”,就是桂魚當土司。

“老龍王和龍子孫子嚇得膽戰心驚,躲閃不及,蝦兵蟹將縮著頭,嚇得魂不附體。”

孫悟空得到金箍棒時非常興奮,龍宮在盡情地跳舞後上下震動。“驚嚇”,膽戰心驚,心怦怦直跳,形容非常害怕。“魂飛魄散”,魂都嚇飛了,魂都嚇走了,形容我很害怕。孫悟空在龍宮裏,當著龍王和他的兒子、孫子、蝦兵蟹將的面,公然舞起了他最拿手的棍法,極大地震動和驚嚇了龍宮。這句話描寫了孫悟空的神威,充分表現了他對神權和封建統治階級的蔑視和否定,表現了孫悟空無畏、自信、勇敢的精神。

[寫作特點]

1.以現實為基礎的神話世界,體現了人民美好願望的故事。

故事中描述的幻想世界和神話人物取材於現實生活,故事的大團圓結局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理想。故事中的龍宮龍王代表了封建統治者。他們強大,壓迫人民,人民幻想著壹個偉大的英雄來對抗他們。孫悟空是人們心中的英雄。他神力無邊,勇敢無畏。他可以向龍王借寶,在龍王面前玩耍,桀驁不馴,無拘無束,看了讓人覺得很暢快。這正是真正的人們想要的。

2.人格化的神和動物特征的統壹。

故事中的孫悟空和龍王都具有人類的人格和超自然的神性,同時保持著動物的本性。比如孫悟空,他是猴子,是人,也是神。他有感情,會思考,能說會道,是“人”;他有七十二變,能騰雲駕霧,又是神;他活潑靈活,偏愛猴子。這是另壹只猴子。他樂觀大膽的叛逆性格,敢打敢拼,與神的變幻莫測和猴子的急躁敏捷相得益彰。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讀課文,掌握孫悟空的語言、動作、心理的特點,了解孫悟空這個聰明勇敢的神話英雄的特點。

2.在熟悉閱讀的基礎上,根據內容大綱簡要復述課文。

3.認識8個新單詞,寫出12個新單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按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根據故事的發展,擬定大綱,復述課文。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本課程建議授課3個課時。

[操作要點]

1.閱讀指導。

(1)引導談話,揭示話題。

教師可以把西遊記作為壹個話題,讓學生介紹其作者和故事中的人物,激發學生的興趣。

(2)揭示話題。

當學生介紹時,老師不失時機地介紹這節課的主題。

2.第壹遍讀課文,整體感受。

(1)學生可以自由閱讀課文。

(2)要求學生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為每段擬壹個小標題,明確段落之間的關系。(打算借寶,途中借寶,借寶。)

(3)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默讀課文,讓學生簡單談談故事的起因。

(2)讓學生讀第三段,並畫壹幅畫。孫悟空幾次向龍王借武器。他每次都是怎麽說怎麽做的?龍王表現如何?這樣,通過畫和說的練習,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就會加深。

③分角色讀第三段。

(4)復述課文,鞏固理解。

①分組,讓學生根據每段的小標題進行練習。

②引導學生談論復述課文的方法,掌握復述課文的要點。

③學生復述課文並評論。

3.總結全文,並加以延伸。

在課後練習中集中討論,加深學生對孫悟空的印象。

4.積累,內化。

(1)帶著感情讀描寫孫悟空的句子。

⑵學生自主選詞。

5.讀和寫。

(1)讀生詞。

可以通過小組學生互相檢查或給要識別的單詞註音的形式來完成。

⑵寫12生詞。

(1)學生獨立掌握簡單的單詞。

(2)引導學生註意區分相似的字符。

玩-想結束-瑞培-補償。

③註意“率”和“了”兩個字的順序。

率:強調上面的筆順規則是先中間再兩邊。

廖:註意右上部分的筆順-

6.實踐活動。

①能找到《西遊記》來讀它。

(2)把西遊記裏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材料

【吳承恩】字如中,淮安府(今江蘇淮安市)楊珊人。生於明朝弘治十三年至鄭德初年(1500-1510),卒於萬歷十年(1582)。除了《西遊記》,吳承恩還寫了長詩《二郎尋山之歌》和《於支釘》。

西遊記全書壹百遍,主要描寫了孫悟空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經八十壹難的故事。唐僧取經是真事。約1300年前,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小和尚玄奘離開中國首都長安,只身前往天竺(印度)求學。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長安,帶回了657部佛經。這次他從65438到2009年去萬裏,是壹次傳奇的長征,轟動壹時。吳承恩正是在民間傳說、劇本、戲曲的基礎上,通過艱苦的再創作,完成了這部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文學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