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國際歌曲介紹

國際歌曲介紹

eugène Pottier(1816-1887)出生於壹個制作木制品的手工業工人家庭。他在艱苦的環境中努力學習,從能找到的書籍中吸收知識和營養。法國革命民主派詩人伯特蘭·瑞的詩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30年7月革命爆發時,他在14歲時寫下了自己的第壹首詩《自由萬歲》。從此,他開始以詩歌為武器,踏上革命征程,逐漸從民主主義者轉變為社會主義者,並於1870加入第壹國際,成為第壹國際巴黎支部聯合會的成員。

1871年,法國爆發巴黎公社革命。英勇的巴黎工人建立了第壹個無產階級政權,3月28日,公社成立。波捷爾先後擔任國民警衛隊中央委員會、第20區中央委員會和公社委員。在擔任公社社會服務委員會委員時,他被譽為“最熱心的公社社員之壹”。

巴黎公社失敗後,在群眾的掩護下,他躲在蒙馬特爾基特家的閣樓裏,活了下來。在這悲傷的壹天,他的心情無法平靜。5月30日,他用戰鬥的筆寫下了震撼全世界的壯麗詩篇——《國際》,正式向敵人宣布“開火”。

1887年,他在貧困中去世,巴黎人民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在他死後的第二年,法國工人作曲家皮埃爾·狄蓋特滿懷激情地為《國際歌》寫了壹首曲子。從此,它成為全世界無產者最喜愛的歌曲。它從法國傳到了千山,傳遍了全世界。《國際歌》西班牙語譯本出現在1890,挪威語譯本出現在1899,《國際歌》德語、英語和意大利語譯本出現在1901。翻譯這首歌的俄羅斯布爾什維克黨黨員科茨只選擇了六首歌詞中的壹、二、六首。1923年,瞿秋白把它從俄文翻譯成中文,所以在中國唱的《國際歌》只有三段。

1923年,瞿秋白從蘇聯回國,擔任中國* * *生產黨的機關刊物《新青年》主編,同時開始翻譯《國際歌》。

《國際歌》於19438年6月6日至1988年6月8日在法國裏爾的壹次工人集會上首次演唱。這首法國工人戰歌經過四十多年的流傳,已經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戰歌,蘇聯人民用它來戰勝敵人,最終走向新的勝利。然而在當時的中國,《國際歌》並沒有流傳開來。《國際歌》傳入中國後,有兩個譯本,但都不理想,歌詞晦澀,勞動群眾難以接受。這也是為什麽這首偉大的歌在中國從來沒有唱過的原因。

瞿秋白在蘇聯參加第九次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見到了列寧。這個新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和革命精神使他深受鼓舞。他早就下定決心要重譯《國際歌》,讓它在中國廣為流傳,成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戰歌。

重譯《國際歌》的目的是使翻譯出來的歌詞準確易唱,便於在勞動人民中傳播。當時,瞿秋白住在北京黃華門牛牛房的舅舅家。守著壹架風琴,他開始翻譯《國際歌》。他逐字對照原文。有時我冥想,有時我演奏和唱歌。每壹句歌詞都要這麽反復定稿。他在翻譯、演唱、翻譯“國際”二字的時候站了起來。這個詞在中文裏只有兩個字,在外文裏卻是壹長串音節。如果把“國際”這個詞和原樂譜壹樣翻譯成“國際——必須實現”。“國際”這個詞拖這麽久,就很難唱,很不好聽。

瞿秋白苦苦思索如何翻譯這個詞。他在小屋裏走來走去,不時哼著歌,想著心事。他在莫斯科的經歷過後,另壹幅景象映入眼簾:向往社會主義、來到蘇俄的各國無產者興奮歌唱的聲音,獲得解放的蘇俄人民歡快歌唱的聲音,以及他自己慷慨地為真理歌唱的聲音,都匯聚成壹曲雄壯無敵的旋律,回蕩在他的耳邊。他突然停下來,頗有見地地走到鋼琴前,把手指放在琴鍵上,有力地彈奏了《國際歌》的這壹段。伴隨著鋼琴清晰的節奏,他用低沈卻非常莊嚴的聲音唱道:“Interna Xiongnell,壹定要實現!”“歌詞和歌曲融合得如此和諧!瞿秋白最後用音譯解決了這個問題。

翻譯完《國際歌》後,他曾對曹靖華說:“‘國際’這個詞在西歐國家的語言中幾乎是諧音。現在漢語被音譯了,不僅使歌唱成為可能,更重要的是可以與其他國家的聲音同步歌唱,使中國勞動人民和世界無產者齊聲響應,達到聲音同步、情感融合的效果。”

1924年,瞿秋白是上海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5月5日馬克思誕辰紀念日,在上海大學的紀念大會上,瞿秋白登上高臺,與任等師生在壹群愛國青年中合唱《國際歌》。從此,這首傳遍世界的偉大旋律,伴隨著中國人民與反動黑暗勢力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直到最後的勝利。

瞿秋白在11年後重譯《國際歌》後,於1935年2月在江西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殺害。臨死的時候,他高昂著頭,唱起了自己翻譯的《國際歌》。他用歌聲向敵人宣布:“Interna Sonnell,必須實現”!

《國際歌》抑揚頓挫,慷慨激昂,感情豐富,道理深刻。《國際歌》代表了社會底層人民的壹種反抗精神,壹種反抗壓迫、暴政和剝削的精神。哪裏有壓迫、暴政和剝削,哪裏就有《國際歌》的聲音!

國際歌

歐仁·波特爾的詞

比爾·德蓋特的音樂

起來吧,饑寒交迫的奴隸們,起來吧,全世界受苦受難的人們!

滿腔熱血已經沸騰,為真理而戰!

舊世界出水了,奴隸起來了!

不要說我們壹無所有,我們要做世界的主人!

從來沒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創造人類的幸福,靠我們自己!

我們要奪回勞動果實,讓思想沖破牢籠。

讓那個爐子快點燒紅,打鐵就能成功!

誰創造了人類世界?是我們勞動人民。

壹切都是勞動者的,怎麽能容忍寄生蟲!

我討厭那些吃了我們血肉的毒蛇猛獸。

壹旦它們被消滅,鮮紅的太陽就會普照全世界!

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到明天,

Interna sonnel必須實現。

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到明天,

Interna sonnel必須實現。

《國際歌》中文版的由來

《國際歌》(法語)是國際無產階級運動中最著名的歌曲之壹,也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歌曲之壹。

130多年來,《國際歌》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流傳於世界各地。曾經是第壹、第二國際的國歌;20世紀20年代,蘇聯采用《國際歌》作為國歌。1944年,國際歌正式改為新國歌後,被視為聯合* * *(布爾什維克)黨(1952改名為蘇維埃* * *生產黨)黨歌。

早在20世紀初,中國的壹些出版物上就出現了未署名的《國際歌》中文版。最早的署名中文版應該是鄭振鐸和他的朋友耿繼誌在1920年6月和10年6月翻譯出版的。但以詩歌的形式,沒有配樂,不適合合唱。

1923年6月,《新青年》第壹期發表了瞿秋白的《國際歌》,這是中國最早可以傳唱的壹首。瞿秋白將法語詞“國際歌”音譯為“Indna Sonnar”,使詞與歌和諧融合,朗朗上口,國際歌在社會上傳唱。

我們今天在各種聚會上唱的《國際歌》,是1923年詩人小三從俄文版翻譯過來的,配上陳喬年的壹首歌,副歌翻譯成:“這是最後的掙紮。如果我們明天團結起來,Interna Xiongnell就會實現。”

1962年,中國音協、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邀請相關專家對《國際歌》翻譯進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