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詩
詩歌是以情感為基礎的,性是有情感的。
情有詩,詩入劇。
詩歌劇本,情節蘊含詩意,
愛好自然,自然雕刻,
詩歌和戲劇含蓄而簡潔,
平淡而憤怒,但感覺不假,
表達自己的感情表達自己的感情,委婉而優雅,
西湖勝於西湖,濃蔭總相宜。
詩歌是戲劇性的,戲劇傳達的是詩意。
情遍天下,詩戲含真情。
《牡丹亭》作為壹部詩劇,在中國古典戲劇史上有著與《西廂記》同等的地位。其詩化戲劇的特點是詩意與情節、意象與形象、詩性語言與戲劇語言的統壹,使《牡丹亭》的主題得到了生動的呈現,同時突出了人物的個性,刻畫了戲劇史上“最深情的人”杜麗娘的形象。
關鍵詞:牡丹亭?詩劇?特性
?元明時期,戲劇作家層出不窮,明代大作曲家湯顯祖的《牡丹亭》是絕世壹代的代表作。劇評家沈德福曾評價說:“《牡丹亭》壹出,就傳宗接代,《西廂記》幾經降價...這是自給自足和不朽的。”在中國古代戲劇史上,《牡丹亭》可以說是壹部不亞於《西廂記》的古典詩劇。
詩劇是壹種詩劇形式,介於詩歌和戲劇之間。它既有戲劇的外觀,即戲劇的角色、對話和具體結構,又有詩的內涵。詩劇不同於普通戲劇,它是詩歌和戲劇的融合與統壹,從而形成獨特的審美特征。
第壹,詩與情節的統壹
?“詩緣情”是自古以來詩歌的文學傳統。比如元末明初的楊維楨說,“詩以情為本,此處有情,此處有情有詩。”但明清時期的音樂理論家認為,“情”是戲劇的唯壹源泉和本質。詩劇作為壹種詩劇,具有“詩言誌”的抒情特征和戲劇情節與線索的沖突。
?湯顯祖聲稱《牡丹亭》是“因情而夢,因夢而戲”。《牡丹亭》作為壹部大型詩劇,在寫作上確實像壹首含蓄的抒情詩,凝聚著壹種強烈的情感。它的抒情特色主要表現在從杜麗娘的萌發到追求愛情的整個過程中。作為封建家庭中的貴族家庭,杜麗娘在自己的閨房中受到了封建正統觀念的影響。直到他在閨房裏讀了《詩經》,才開始追求愛情,覺得“閉關鴿子依舊欣欣向榮,人不如鳥”。起初,杜麗娘不知道他的年輕和美麗。在《圓夢巨人》的壹次妥協中,杜麗娘第壹次踏足後花園,當他第壹次看到五顏六色的鮮花盛開的場景時,他才真正意識到自己正處於生命的春天。可惜,這美好的壹刻給了廢墟。《牡丹亭》就是在這裏向杜麗娘表達後花園的春色?“出生在官宦家庭,成長在貴族家庭。幾年過去了,不能早點好好配。真的是浪費青春,時間就像壹個缺口。
?在《牡丹亭》中,“愛”是作為壹種強烈的感性體驗而存在的。在杜麗娘因愛而死之前,他的情感對象具有夢的幻覺,現實中對愛的追求無法通過外在的現實行動表現出來。因此,湯顯祖在描繪杜麗娘對愛情的執著時,更側重於杜麗娘內心情感的表達。夢成了杜麗娘內心情感的載體。從遊園、做夢、尋夢的全過程,把杜麗娘的感受和憂慮表現得淋漓盡致。在亦真亦幻的情節中,杜麗娘“最深情”的本性展露無遺。
?詩劇是詩意與情節的統壹,這是詩劇的必然要求,詩意是詩劇的內在生命。《牡丹亭》的詩意只能借助情節來表現。在劇情上,《牡丹亭》全劇55%以杜麗娘的“情”為主線,圍繞杜麗娘因情而夢、因夢而死、死而復生展開。通過劇中的沖突,即杜麗娘追求人情的叛逆精神與封建禮教的矛盾,杜麗娘內心的詩意得以表達。杜麗娘努力追求封建禮教中的愛情。壹方面是以杜寶為代表的控制女兒命運的父權制,另壹方面是以陳亮亮為代表的封建“婦德”傳統思想。在與這兩者的鬥爭中,杜麗娘的情感表達將情節與詩意統壹起來,給了杜麗娘深刻的探索和心靈的真實復制,使杜麗娘作為“情人”的人格得以彰顯。
第二,形象與意象的統壹
?詩劇作為詩歌和戲劇的統壹體,除了壹般戲劇中的人物形象外,往往還借助詩歌這壹特定的語言特征來烘托。形象是帶有主觀感情的客觀對象,是借助於對象來表現的。在《牡丹亭》中,湯顯祖極力將“梅”這壹客觀形象滲透到情節中,成為的象征。
?梅的性格從古至今有兩種傾向。壹是將梅視為不畏強權、超然物外的代表,二是賦予梅高貴脫俗的品質。在《牡丹亭》中,杜麗娘崇尚自然,但在《驚夢》中,杜麗娘承認自己“畢生愛好是自然”,性格單純如梅花,追求“天然雕琢”之美。但是杜麗娘不僅有梅花壹樣的美,而且幾乎包括了梅花的所有品質。比如文天祥的《南安軍》:“梅花路南北,雨濕衣裝”,梅花作為壹種貶謫文化的形象,有著被置換的慘淡色彩。在《牡丹亭》中,杜麗娘被情欲所迷戀,在夢中死去,化為壹縷芬芳的靈魂。湯顯祖賦予了杜麗娘梅花貶謫的悲涼,認為他的傷就像墳墓上的殘梅花,半開著,悲涼而溫柔。與此同時,杜麗娘的命運跌宕起伏。他死於夢想,生於死亡。也對應了梅花從冬到春,從枯枝到初花的生命歷程。從本性上來說,杜麗娘的意誌是堅定的,他不屈服於權威,這類似於梅花迎寒不懼寒的本性。在對愛情的追求中,她主張愛情的自發性、擇偶的自由性和婚姻的自主性。劇中杜寶訓斥她說:“鬼是邪,我怕沒人合適。妳想從柳夢梅那裏得到什麽?”她反駁道:“人家大白天高姿態樓,又招不到官老爺。在妳女兒的睡夢中,在鬼洞裏,她選了壹個狀元郎,說門當戶對!”當杜寶要求“與柳夢梅離婚”才認她時,她態度堅決,滿腹怨恨:“叫我回杜家,娶柳雅。連妳的杜鵑花都稱不上紅淚。”這種對封建禮教的頑強鬥爭,體現了杜麗娘清高超然的人格魅力。
?在劇中,湯顯祖筆下的梅並不局限於梅花,還以梅花為意象來凸顯杜麗娘內心對愛情的希冀。從《詩經》開始“以梅喚南”:“梅其實是七。求求我,書生,求求妳走運!李子落在地上,枝頭只有三個。我有心要求我的小夥子,今天再也不要等了。梅子落地,簸箕將簸箕。請我為秀才,謂之。”仲梅子被賦予了女性欲嫁的象征意義。李樹開花結果,雷蕾可愛的李子是李樹青春的沈澱。杜麗娘也希望他能找到壹個好丈夫,讓他美麗的愛情像李子樹壹樣開花結果。事實上,照片中杜麗娘手撚青梅竹馬也暗示了他自己的結婚願望。劇中的童年形象融入了杜麗娘對愛情的渴望和執著追求。
?詩劇中意象的運用,使客觀的自然意象和人物的主觀感受相統壹,人物的意象特征更加突出。同時,意象的運用也使得詩劇的語言潛移默化。《牡丹亭》中“梅”這壹單純的形象,機智而全面地展現了這壹閨閣女子美麗、執著而又超然的叛逆精神,使的形象生命活靈活現。
第三,詩歌語言和戲劇語言
?詩劇不僅是壹種詩化的戲劇形式,它的語言也應具有詩歌和戲劇語言各自的特點,即除了詩歌的抒情性和含蓄樸素的美感外,還應體現戲劇中人物語言的個性。《牡丹亭》的詩劇語言很好地體現了詩劇語言的統壹。
?《牡丹亭》的詩性語言首先體現在劇中人物的對話往往借助形象或典故來抒發感情,使語言達到含蓄凝練的效果。比如《鬼的審判》中的折中,胡法官在列舉花神誤解人類女性的罪名時,借用了壹首短歌中的38種春花,委婉地概括了女性從戀愛、就業、結婚、生子直至老去的全過程。花神辯解說,各種格局都是天氣決定的,法官胡借用了壹句話“壹夜撐不住仙帶;壹朵撕碎的秋海棠不斷變怪;“壹枝瑞香趕不上煙”三個典故,出自壹個女人玩花而死的例子,讓花神無法辯駁。這些意象和典故的運用,使詩劇流委婉、典雅、凝練,沒有汙言穢語之嫌。
?其次,《牡丹亭》中的詩歌語言還具有強烈的抒情性。湯顯祖在劇中大量使用了唐宋時期詩情畫意的詩詞,如《壹個春天的畫像》的歌詞和杜麗娘的歌詞“春色斷腸於眉間”“眉間明月俱高於西湖”,分別使用了周邦彥的《怨》。這種詩與景的結合,展現了湯顯祖詩歌的深刻內涵,同時又契合了劇中人物的感情和環境,為詩劇增添了文采。
?戲劇語言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劇中人物語言的口語化和個性化。不同角色的語言對應著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也正是這種戲劇語言的個性化,使得每個角色都顯得生動逼真。閨閣壹角,陳亮亮與杜麗娘、春香的對話樸實通俗,卻充分體現了陳亮亮封建文人的迂腐,春香的俏皮活潑,杜麗娘的溫柔。這種語言沖突不僅讓“春香擾校”這壹幕充滿了喜劇效果,也凸顯了每個人的性格特點。此外,石語言的粗鄙性和杜寶的義詞都體現了人物的獨立性。
?《牡丹亭》中詩化語言與戲劇化語言的統壹不僅使詩劇充滿了語言美感,而且個性化的語言特征更好地刻畫了人物的思想內容。
《牡丹亭》不僅是詩歌的戲劇化,也是戲劇的詩化。詩與劇的融合統壹,營造出詩情畫意的戲劇環境,使《牡丹亭》中的“情”在劇中大放異彩,大大增加了《牡丹亭》的戲劇魅力。這種獨特的詩意和戲劇性使《牡丹亭》成為戲劇藝術史上的壹朵奇葩,在中國古典戲劇中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