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古歌是苗族先民在長期生產勞動中創造的史詩。其內容涵蓋壹切,從宇宙的誕生、人類和物種的起源、世界的創造、民國初年的大洪水,到苗族的大遷徙、苗族的古代社會制度和日常生產生活,成為苗族古代神話的集錦。分為創世大地、楓樹之歌、天降洪水、穿越山河四個部分。
開辟壹條道路
“雕道”是苗語稱謂,即“雕木”或“唱棒”,中文翻譯為“苗族開嫁歌”。是黔東南州施秉的壹種苗族酒歌。因其主要內容刻在圓形竹木上,苗族人用木棒歌唱,故有此稱號。“刻道”是生活在中國的苗族唯壹的古老符號。這是迄今為止苗族最早的記錄對象,也是這個分支最古老的書寫工具。
蓋爾曲鄉魯特琴
侗族琵琶歌是壹種融合了樂器和聲樂的說唱音樂。因配以梓樹、梧桐或杉木制成的琵琶,故名琵琶曲。侗族琵琶是侗族的壹種彈撥樂器。侗族琵琶歌分布在侗族南部方言區,分為抒情琵琶歌和敘事琵琶歌。其演唱內容幾乎涵蓋了侗族的方方面面,代代相傳,歷史悠久。
侗族大歌
侗族民間合唱是我國侗族地區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的合唱形式,也是侗族人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優秀民族文化成果之壹。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布依族銅鼓
布依族銅鼓是布依族古老的打擊樂器之壹,屬於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用青銅制作,常與嗩吶、皮鼓、大鈸、鐃鈸、鑼等混合演奏,基本保留了古代樂器的演奏風格,具有布依族的民族特色。
蘆笙舞蹈
蘆笙舞是苗族祭祀祖先或節日慶典的主要舞蹈之壹。但由於歷史上的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相當數量的苗寨已經失傳。目前,陸謙舞保存較好的有蛟下、烏芒、當道、南宮、番派、趙帆、葛東、包公、大班等地。蘆笙和蘆笙舞在苗族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
反木鼓舞
反排木鼓舞是壹種祭祀舞蹈,起源於鼓節,歷史悠久。它是由原始的圖騰信仰和萬物有靈的宗教意識發展而來的。它在反排木苗寨已有45代,歷史超過1000年。
德江唐諾戲
德江唐諾戲是壹種具有宗教色彩、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的民族戲劇的雛形,被譽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始於商周,傳於戰國時秦大將司馬錯取巴、楚,開發烏江,屯兵。秦國的宮儺、軍儺、民間儺在這裏得到了失傳和發展,並形成了茅山佛教和師娘佛教兩大流派。表演的核心是“許願”和“酬神娛人”。
安順地方戲
地方戲俗稱“跳神”,是流行於貴州省安順市的地方戲。地方戲的表演大多是在露天進行,沒有舞臺,所以被稱為“地方戲”。明代軍隊在貴州設24衛,26千戶,其中安順設3衛,2千戶。據史料記載,禁衛軍的中士叫“屯堡人”。有了屯堡人,地方戲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