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
春天的寂靜是因為不願細水長流,倒映在水面上的陰影是喜歡晴天和微風。
嬌嫩的小荷花芽從水中露出壹個尖角,壹只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頭上。
滿窗綠,半室晴,壹杯茶,兩本詩集。春末的星期天,我在窗邊讀楊萬裏的傳記和楊萬裏的詩,翻到小池,壹部家喻戶曉的名著。
這是楊萬裏在二年(1175)夏天辭官回鄉時寫的。陽光、柔和、寧靜的自然樂趣,符合他恬淡淡泊的心境。
是西湖六月的景色,和其他季節真的不壹樣。
荷葉在第二天是不會變綠的,荷花在陽光下顯得特別鮮紅。
這首《靜慈寺黎明見林子芳》和《小池》壹樣被婦孺熟知。尖尖的荷花和挺立的蜻蜓,綠葉和次日反射太陽的荷花,成為宋詩中楊萬裏的品牌標誌,早已印在學童的眼中。
楊萬裏石像
讀有“壹代詩人”之稱的楊萬裏,我總看到永州田野裏的那團火,那千萬首詩的靈魂,詩人靈魂三十年的吟唱,消散在八百年前永州田野裏的煙塵裏。
暮春四月,我從永州曠野歸來,煙雨中,思緒還沈浸在柳宗元《永州八記》的唐代山水中,流連在楊萬裏的《湘江小月》詩中。
隋朝以前永州叫零陵。黃凱九年(589)置永州為總經理後,永州與零陵合二為壹,是中原通往嶺南地區的交通樞紐。到了北宋時期,經濟文化相對繁榮。在湘江水道上,在通往兩廣的古橋路上,有大批文化名人來來往往。他們或貶官流亡,或艷羨功業,或假道隱居。
永州古城
855年前,江西人楊萬裏出現在通往永州的驛道上,在南宋秋風冷雨中走馬上任永州府零陵縣。
南宋“中興四大詩人”楊萬裏帶著父母和親戚來到零陵。公務之余,他標榜漁船,遊三湘,探幽漁溪,觀柳子廟,懷念濉溪往事,夜聚毛婷,聞蛙醉。因為正值壯年,進入仕途,楊萬裏和早350年被貶永州司馬的柳宗元,自然有著不同的境遇和心境。
他在湖南留下了66首詩,1篇文章。除了少數時事詩和為病求醫的詩外,大部分都記錄在永州、湖南的交友趣事生活中,如“石尚薄,玉溪寒。”(《送彭二秘》)“愚水可以勤於造夢,匹夫焉能懶迎之?”(《到永州城外》)“六子廟前,春已殘,新陽春日特冷。”(《穿越百家,穿越四絕句》)
在柳宗元和楊萬裏所到的永州田野上,他們清空了世俗的汙穢,穿越時空,回到了唐朝和北宋。我在尋找那團火,聚集了宋詩靈魂的火焰。
我徘徊在喧鬧的鬧市,尋找800年前北宋零陵縣程的官邸舊址,窺探詩魂安放的地方。
參觀了千年不老的小水古渡口,希望能遇見壹座古老的“珍貴的塔”,住在那些詩意的靈魂最好的地方。北宋的官邸早已被現代化的鋼筋水泥叢林占據。
習字塔建於宋代。用來燒帶字的紙,是古人“以字敬紙”觀念的重要體現。受科舉制度的影響,古人認為文字是神聖而崇高的,寫在紙上的字是不能隨意褻瀆的。即使是廢紙也要真誠恭敬的焚燒。
茶亭鎮習字大廈
南宋,在壹個“尊字尊紙”受追捧的時代,在零陵,在炎炎夏日的七月,已經享有詩壇稱號的楊萬裏,把他36歲前的幾千首詩燒成了壹把火!北宋初年,紙也要貴,詩幾千首,要抄幾百張貴紙貴墨,燒成火也要半個時辰。在炎熱的永州,這壹把火會把挑起它的人舔光,讓詩人的心變黃。詩人在火中看到了什麽?他在壹堆骨灰面前沒有壹點遺憾嗎??
柳門竹巷依稀可見,柳枝無處可尋。只有古樹掩映,只有玉溪河清澈深邃。當我走在劉孜街的青石路上,我的腳印與古老的傷疤重合時,我突然發現了800年前楊萬裏在那首詩的火焰前心跳的秘密。
鏡頭追溯到60多年前的楊萬裏,即崇寧三年(1104)三月,廣西宜州的黃庭堅被貶,乘船到巫溪,親眼看到了“崖三絕”,留下了雄偉的七層“崖後碑”,在零陵縣城逗留數月。
楊萬裏早年學習江西詩派,師法黃庭堅、陳師道,正是在零陵時期,他的詩歌創作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試想,楊萬裏在零陵讀到黃庭堅關於永州名勝古跡的詩句,是多麽長時間的思索和沈思,是多麽迫切地想要擺脫自己的墨守成規。零陵四年,即紹興三十二年(1162),35歲的他意識到壹味模仿江西的詩風不可能獨樹壹幟,心中漸漸聚起壹團火。
七月的壹天,他突然拿出自己的壹千多首詩,點了壹把火。在火光中,他似乎看到了什麽。是永州的山水,柳宗元的書法,巧妙的筆畫出了楊萬裏詩意的心?比如鳳凰聶?總的來說,他打破了他壹貫遵循的詩歌風格。他的詩走出了框框,開始有了楊的烙印的味道,奠定了壹代人的基礎。
張孝祥和與楊萬裏同年畢業的範成大也在玉溪和無錫遊泳。在周、永州的曠野裏,流傳著壹句名言“玲玲好風流”“我幾時隨妳去瀟湘”。楊萬裏重生後即興創作的永州風光詩,就像當年學生寫的同題材散文壹樣,壹種自然、清新、活潑的“真率”已經初露端倪。
我恍然大悟,楊萬裏燃燒的千萬首詩的靈魂,安放在玉溪西山,安息在瀟水湘江?
作者簡介
馮蓉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高級編輯,專欄作家,散文、劄記作者,“瀏陽河約旦河西岸詩社”成員。20年來,他致力於湖湘文化遺址的田野調查,撰寫了《道州老影》、《湖南古士的追求》等壹系列歷史文化散文,在多家報刊開設閱讀、歷史散文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