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可能覺得這不是問題。白居易喜歡有事就寫壹首詩,所以他的作品數量遠遠超過唐代其他詩人。這不是很正常嗎?然而,事實並沒有那麽簡單。
白居易的詩歌數量在唐代排名第壹是毫無疑問的,但與宋代詩人相比,連前三名都擠不進去。陸遊壹生寫了9000多首歌,劉克莊4804首,楊萬裏4239首。蘇軾的作品數量相對較少,但達到了3459部。為什麽宋代詩人的創作能力遠遠優於唐代詩人?其實並不是宋人更受啟發,而是印刷術在宋代有了質的飛躍。唐代文人的作品主要以手抄的方式保存下來,註定數量會大大減少。宋代活字印刷術普及後,文人的作品有了更多的機會留存於世。那麽同樣是唐代詩人的白居易為什麽會保留這麽多的詩詞呢?這就不得不說說白居易的先見之明了。
白居易過著比較順利的生活,也就是用現代的話來說,有錢有閑,所以有大量的時間投入到文學創作中。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清史上揚名的途徑壹般只有兩種:壹是建功立業,二是留下優秀作品。作為壹個文人,第壹條路離白居易太遠,所以他晚年考慮的壹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保存自己寫的三千多首詩。
經過壹段時間的苦苦思索,白居易終於找到了壹個相對安全的保存方法,那就是不要把雞蛋放在壹個籃子裏。他把壹生的作品全部編輯成冊,然後復印了五份,分別存放在全國五個不同的地方。壹是在廬山托林寺留了壹份,理由是他曾擔任江州司馬,與托林寺人交好;二是在蘇州南禪寺留了壹份,因為他在825-826年擔任蘇州刺史,官聲較好;第三,他在洛陽聖山寺留下了壹份,因為他在洛陽度過了人生最後的17年。第四是留壹份給他侄子(白居易沒有兒子);五是給他孫子留壹份。
為了保險起見,白居易每存壹套詩就寫壹首詩。詩的主旨是說自己的作品放在哪裏,表面上是為了感謝對方保管,同時也是為了向全世界宣傳,讓大家知道老白的作品存放在哪裏。以後誰丟了這些作品,也不會被大家的唾沫淹死。
通過這壹系列的精心整理,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終於得到了有效的保存,成為了傳世佳作。同時,白居易在唐詩創作數量上壹直排名第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