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秋景悲歌

秋景悲歌

朝代:唐朝

作者:劉禹錫

原文:

自古以來,每個秋天都會感到悲傷和孤獨,我認為秋天比春天更多。

萬裏晴空無壹人,壹鶴淩雲飛,引起了我對藍天的沈思。

做出贊賞的評論

秋天,在自然界中,總是扮演著壹個悲傷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是壹個獨特的形象,被幾代人咀嚼和回憶。於是,秋天,在枯萎的紙頁裏,在方方正正的漢字裏,呢喃著,把哀愁、哀愁、思念、牽掛,都混淆了。

而劉禹錫的《秋詩》卻另辟蹊徑,以變態的筆調,以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更難得可貴的是,《秋詞》是詩人貶謫郎州後的作品,讓人佩服劉禹錫待人接物的態度。原詩兩首,選第壹首。

“自古以來,秋天都是悲涼寂寞的,我說秋天比春天好。”自從宋玉在《九辯》中留下名句,悲傷就成了秋天的壹種色調,壹種情緒。悲傷已成為我心中的秋天。但在詩的開頭,詩人以壹段議論開頭,斷然否定了以往悲秋的觀念,表現出壹種激進向上的詩意。我說的是詩人的自信,這種自信雖然被感染,卻是壹種不幸的色彩。然而,詩人寬廣的胸懷卻顯著化解了這種不幸。“勝春朝”是詩人對秋景的充分認可。這種認同不僅僅是壹時的情感沖動,而是詩人對秋天更高層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鶴排雲,給碧霄仙子帶來了詩意."詩人抓住了秋天特有的“壹鶴飛天”的景觀,表現了秋高氣爽、萬裏晴空、白雲飄飄的開闊景象。淩雲的鶴,也載著詩人的詩句,壹起遊向了天空。這只鶴雖然孤獨,但氣勢非凡。壹個“拍”字包含的深意,不言而喻。或許,詩人用“鶴”來比喻,又或許,詩人把“鶴”當成了不屈的化身。這裏有哲學意蘊,有藝術魅力,耐人尋味,耐人吟誦。它給讀者的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是壹種崇高的精神和高尚的情操。

讀著這樣的詩,我們心裏不是壹股悲傷的氣息。帶著詩人的“詩意”,帶著詩人想象的翅膀,我們像馬壹樣馳騁在藍天上。於是,鶴飛沖天,詩意深遠,“實”與“虛”融合在壹起,得到的是壹種勵誌情感的美好感受。

全詩氣勢磅礴,意境壯美,融情、景、理於壹爐,表現出昂揚的精神和寬廣的胸懷,唱出了那個不平凡的秋歌,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描寫秋天的詩2:秋夜

朝代:唐朝

作者:杜牧

原文:

在秋天的夜晚,燭光映著熒屏,小範用手拍打著螢火蟲。

夜晚的石階涼如冷水,坐著凝視著牛郎和織女。

(日令第壹作:天街;躺著看:坐著看)

做出贊賞的評論

這首詩寫的是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淒涼心境。

前兩句已經描繪了壹幅宮中生活的畫卷。在壹個秋夜,銀白色的蠟燭發出微弱的光,給屏幕上的畫面增添了壹種暗淡而冰冷的色調。這時,壹個孤獨的宮女正在用小風扇拍打著飛舞的螢火蟲。這句話很含蓄,包含三層意思:第壹,古人說腐爛的草變成了螢火蟲,雖然不科學,但螢火蟲總是誕生在草墳之間那些荒涼的地方。如今宮女住的院子裏有螢火蟲飛舞,宮女生活的淒涼可想而知。其次,我們可以從她拍打螢火蟲的動作中想象出宮女的孤獨和無聊。無事可做,她只好放飛螢火蟲來消遣她孤獨的歲月。她用小風扇拍打著螢火蟲,突然似乎想趕走包圍著她的孤獨和寂寞,但是沒有用。再次,宮女手中的小扇子具有象征意義。風扇本來是夏天用來納涼的,秋天就沒用了。因此,秋扇在古詩中常被用作棄婦的比喻。相傳漢成帝的公主班婕妤曾被趙閆飛貶黜。失寵後,她住在長辛宮,寫了壹首《離騷》:“新分蘇,明如霜雪。切成相思扇,圓圓的像明月。進出妳的懷抱,搖動微風。常常害怕秋節來臨,寒氣奪熱。棄捐,善心絕。”這種說法可能不可信,但後來詩歌中出現團扇、秋扇時,往往與失寵的女性聯系在壹起。比如王昌齡的《秋長信詩》:“賜笤帚開金宮,使圓扇飄流”,王健的《宮中揶揄》:“圓扇,圓扇,美人疾遮臉”,都是如此。在這首詩中,“小扇子”也象征著持扇宮女被拋棄的命運。

第三句,“日序夜涼如水”。“日階”指的是宮殿裏的石階。“夜冷如水”寓意夜已深,寒意襲人,該進屋睡覺了。但宮女依然坐在石階上,仰望著天河兩岸的牛郎星和織女星。民間傳說,織女是天帝的孫女,嫁牛牽牛,每年在七夕渡河時與他相會壹次,以壹只喜鵲為橋。《漢書古詩十九首》中的“遙遠的牛郎星”就是寫他們的故事。宮女看著佩妮織女看了很久,晚上都不想睡覺,因為佩妮織女的故事打動了她的心,讓她想起了自己不幸的人生經歷,也讓她向往真摯的愛情。可以說是充滿了擔憂,也充滿了期待。

梅余省說:“寫起來必然艱難,如目前,有說不完的見解,那時就最好了。”(見《六壹詩》)這兩句正好說明了這首詩的藝術特色。壹三句描寫風景,把深宮秋夜的景色非常逼真地呈現給讀者。“冷”這個詞,作為動詞使用的形容詞,充滿了大氣。“涼如水”的比喻,不僅有顏色,還有溫度。兩四句關於宮女的話,含蓄而耐人尋味。詩中雖無壹句抒情,但宮女們悲戚與期待交織的復雜感情溢於言表,從壹個側面反映了封建時代女性的悲慘命運。

這首詩寫的是失意少女生活的孤獨和辛酸。第壹句寫秋景,用了“冷”字,暗示了秋高氣爽的氣氛,表現了主人公內心的孤獨。寫兩句話,通過拍打螢火蟲來打發時間,緩解憂郁。三句話我夜不能寐,等待好運,以街為水比喻妳的愛如冰。最後壹句,我以仰慕牛郎織女來表達我的哀思。

描寫秋天的詩3:天凈沙秋天

朝代:元朝

作者:白璞

原文:

孤村的夕陽,老樹西方寒鴉的輕煙,壹點點洪飛的影子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做出贊賞的評論

白樸的《景甜沙球》與馬致遠的《景甜沙秋思》在寫法和意境上都有相似之處。雖然這首歌的歌名是《秋》,寫的是秋天,但是找不到壹個“秋”字。這首歌的開頭,畫了壹幅秋天黃昏的畫面,營造出壹種安靜孤獨的氛圍。然後,以名詞並置的形式,選取典型的秋景,由遠及近描繪出壹個多彩的秋景圖。秋景也從之前的蕭瑟落寞變成了明朗美好。

這首只有五句二十八字的詩,篇幅雖短,卻神來之筆,畫出了壹個精彩的秋景圖。前三句重在渲染深秋的蕭瑟景象。黃昏:血色的晚霞映照著壹個孤獨的小村莊。廚房煙囪冒出的煙使夕陽暗淡下來。幾只歸巢的西部寒鴉靜靜地站在壹棵老樹的枝頭。突然,壹只哀怨的孤鴻在晚霞的陰影下飛向遠方。最後兩句,作者轉筆寫道:青山靜,綠水長,白草連綿,紅葉片片,黃花盛開。壹掃前人悲到底的陳詞濫調。

白樸在寫《秋景詞簡明選》,他的詞並不是單純地突出秋天的憂傷。前兩句《孤寨夕陽,輕煙老樹西部寒鴉》,* *用了“孤寨”“夕陽”“晚霞”“輕煙”“老樹”“西部寒鴉”六幅圖,任何壹幅都代表了秋天秋景的蕭瑟氣息。為了讓這種蕭瑟的氣氛生動起來,作者於是選擇了《影下小飛》作為前半部分的結尾。於是,原本蕭瑟的畫面轉而活躍起來,落寞的秋景仿佛呈現出另壹種鮮活的生命。最後,為了強化秋景在作者心目中美麗迷人的形象,“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是歌曲的結束語。這兩句話用了青、綠、白、紅、黃五種顏色,白草、紅葉、黃花三種顏色夾雜在青山綠水兩種顏色中。“青山綠水”是壹幅浩瀚的畫卷,“白草紅葉黃花”是壹幅精妙的畫卷,如此錯落有致,於是原本落寞蕭瑟的秋景,頓時變得繽紛多彩。由此可見,白樸的散文寫作技巧是高明的。

如果聯系到元代白樸的不願做官,讀者就不難理解為什麽同樣的秋景會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圖中的“小”是李白《寄裴十八圖於南國嵩山》中的壹句:“舉手指,難談。”《沒有早晚,水影有清源》中的洪飛”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些都是作者本人的隱喻。白蒲並不想在朝廷謀職,而是希望自己能像壹只展翅高飛的天鵝,飛離那個蕭瑟、寒冷、死氣沈沈的地方,找到壹片自己滿意的、充滿生機的樂土,這也預示著作者的人生發生了美好的轉折。所以陰影下的“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之地,讀者可以理解為作者隱居之地,是他心中的景象。意境開朗平和,沒有消極的感覺,表現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熱愛,應該屬於想象性寫作。在這首樂曲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著痕跡地把“我心中的場景”與當時的真實環境放在壹起,產生了強烈的對比效果,含蓄地透露了自己的愛恨情仇。

描寫秋景壹直是中國古代文人最愛的題材。不惜工本表達它的詩人和詞人取而代之,留下了無數的作品,但其中很多很容易陷入俗套。然而,白樸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經驗,在他的作品中以鮮明的方式描述了秋天的自然景象。雖然開頭有點暗淡,但最後色彩繽紛,賞心悅目,韻味無窮。他用筆深刻,作品風格獨特,婉約優美,意境新穎,可與被譽為“秋思之父”的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相媲美。這首詩不僅好,而且優雅。詞和曲有雅俗之分。總的來說,詞是迷人的,含蓄的,而屈是尖銳的,新的,直截了當的。白樸的詩有詞的意境。雖然歌中沒有“斷腸人在天涯”這樣的句子,但抒情的主角時不時出現又消失,在朦朧的陰霾中傳遞出壹種“天涯”的寂靜。

關於秋天的詩4:冷菊/畫菊

朝代:宋朝

作者:鄭思肖

原文:

花不開百花,獨立籬不窮。

與其把香吹到北風裏,不如把香捧在枝頭等死。

做出贊賞的評論

鄭思肖的這首畫菊花的詩不同於其他贊美菊花的詩。它表達了詩人的生命體驗和理想追求,是壹首具有特定生命內涵的菊花詩。

鄭思肖,南宋末年的國子監學生,曾經考過博學宏詞。元軍南下,鄭思肖憂國憂民。他直接去抗議和批評敵人的計劃,但他被拒絕了。鄭思肖痛心疾首,獨自壹人住在蘇州,終身未娶。宋亡後改字記翁,號南以示不忘故國。他還把自己的客廳命名為“洞天世界”,通過拼讀的方式組合文字,把“本”字的“十”放在“洞天”,寓意“大宋”二字。他擅長畫蘭花,但宋亡後畫蘭花連土都不畫。人們問他為什麽,他回答說:“妳還不知道?”鄭思肖自勵的節操讓人落淚!他以菊花為比喻贊美,這幅《畫菊花》傾註了他的血淚和生命!

“花開不在百花爭艷,獨立對沖不缺情趣”,這是人們對菊花的理解。菊花不與花同時開,是不入俗不諂媚的貴人書生。

“寧抱枝頭香,寧死不被北風吹倒”這句話,進壹步描述了菊花寧死不被北風吹倒的高尚誌向,刻畫了菊花的高傲孤傲,表達了其堅守高尚節操,寧死不屈於元朝的決心。這是鄭思肖的獨特感受,也是他對祖國不屈忠誠的誓言。

宋代詩人哀嘆菊花枯枝,已成為壹種不可理解的情結,這當然與南宋的隱痛有關。陸遊在《枯菊》中有“持枝閑殘核”的詩句,朱在《黃花》中有“持香枝老而不與黃葉舞秋風”的詩句。從意象審美的完備性和政治取向的明確性來看,這兩首詩略遜於鄭思肖。

《抱香上枝頭至死》比《抱香上枝頭終老》更加淒美悲壯,語氣威嚴,誓不回頭。與“北風中從不吹”和“秋風不與黃葉共舞”相比,前者以堅定的語氣發問;後者聲明壹個“舞”字帶了壹點婉約的意境,略脫離主題。更重要的是,前者點出了“北風”,明確指向發源於北方的蒙古汗國,反抗的感覺躍然紙上。

當然陸遊和朱的詩都不錯,但三首詩並立,的憂怨更深。

這首詩用在表達“民族氣節,忠義愛國”的時候特別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