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超
9月8日留在秋來,
當我開花時,所有的花都枯萎了。
香陣彌漫長安,
這座城市開滿了金花。
直到9月8日,秋來[1],我會在花開之後殺死所有的花[2]。香陣[3]透長安,滿城金花[4]。
[備註]:
【1】九月八日:古時候九月九日是重陽節,有登高賞菊的習俗。說“九月八日”押韻。【2】殺:枯萎。【3】香陣:陣陣清香。【4】金甲:金甲,指菊花的顏色。
[解釋]:
除了精通武功,黃巢還愛讀書,會寫詩和散文。他去首都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但是失敗了。但科場的失敗又給了他另壹個收獲:他看到了考場的黑暗,看到了吏治的腐敗,讓他對李唐的本質有了進壹步的認識。考砸了之後,我豪情滿懷,我唱著菊花表達我的懷抱。
“直到秋來的九月八日”,指出菊花的盛開季節是在秋天。尤其是在農歷九月初九,這是中國古代傳統的重陽節,是親朋好友聚會、爬山飲酒、賞菊的日子,是菊花展現魅力、引人贊嘆的日子。這種風俗在唐朝特別流行。比黃巢早140年的孟浩然不是和朋友約好了“等到山上放假,菊花時間我再來”嗎?黃巢在這裏特別強調了“九·八”。“留”字用來表示9月8日壹定會到來的堅定信心。人們也在期待重陽節,“留”字也起到了催促人們迎接這個節日到來的作用,向人們展示了光明的未來。
詩的第二句是關於菊花的力量:“我開了,百花殺我”。花的雕謝和菊花的盛開沒有必然的聯系,但是詩裏寫的是菊花壹開就雕謝,成了因果關系,正好強調了菊花的力量。到了唐代,牡丹被提倡並奉為國花。據李昭《唐代國史補》載:“三十余年來,君遊京師。每到春天,車馬若狂,恥於不玩。”與傳統觀念相反,黃巢推崇菊花。妳看,“我開花”和“花殺”形成鮮明對比,說明菊花充滿了能量和巨大的力量。重陽節是菊花節。
詩中三四句描寫重陽節的情景。
第三句寫著,“天香彌漫長安”。這香不淡不香,卻是“天香彌漫長安”。在封建社會,天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是至高無上的權威,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即使是封建皇帝,作為世界的最高統治者,也只能稱之為“天子”。他的父親,天和地,受天的命令來管理所有的人。但菊花的香味可以“飛升”;不僅“扶搖直上”,還能灌滿首都長安。壹首《匆匆》,壹首《通透》展現菊花,也體現了詩人藐視天地的磅礴精神。
第四句是用彩色寫的。如果說第三句是講菊花的“神”,那麽第四句就是講菊花的“形”。“滿城盡帶金花”而“滿城”的意思是菊花遍地,遍布京都;“拿來都”是指長安所有的菊花無壹例外地開滿了金花。身披金甲,站在颯颯西風中,抗霜半寒,傲然綻放,何等英姿!好帥啊!而且,“滿”的城市是“滿”的,像雲,映著天空;像壹把火,燒遍了整個長安!這裏唱和塑造的不是壹朵菊花,而是菊花的“群英會”。
這首詩以菊花為題材來抒發自己的誌向,通過事物來抒發自己的感情。通過對菊花形象的刻畫和對其威武精神的贊美,表現了作者等待機會改變世界的英雄氣概。當農民起義的“重陽節”來臨的時候,封建統治階級難道沒有徹底名譽掃地,像那些“百花齊放”壹樣枯萎嗎?當浩浩蕩蕩的起義軍開進長安時,穿著軍裝的起義軍士兵還沒有城裏的菊花那麽耀眼和雄偉。這首菊花詩是歌頌封建社會農民起義英雄的。
詩雖只有短短四句,但既寫出了菊花的精神,又寫出了菊花的形狀,形神兼備;既寫了菊花香氣沖天,又寫了菊花金甲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鮮明。語言簡單,氣勢磅礴,充滿鼓舞人心的力量。
保羅蘇拉
以下對詩歌的解釋摘自《唐詩鑒賞詞典》。
中國自古就有重陽節(9月9日)賞菊的習俗,相距甚遠,這壹天無形中成了菊花節。這首菊花詩,其實並不是泛詠菊花,而是歌頌菊花節的。為什麽不說“九月八”而不說“九月九”?是為了葉韻在後面加上“殺”和“A”這兩個字。壹個“等”字,是壹種熱切的期待,壹種溫暖的向往。“呆”到那壹天會是什麽樣子?作者用壹句奇怪的話回答了上面的句子——“我開了花就要殺死百花”。菊花盛開是自然規律,是人們習以為常的自然現象。這裏將菊花的“開”與花的“殺”(雕謝)並列,形成鮮明對比,以示二者之間的必然聯系。作者親切地稱菊花為“我的花”,顯然是被壓迫人民的象征。那麽,對面的“百花齊放”自然是指反動腐朽的封建統治集團。“天香透長安,滿城金花。“整個長安都是金甲菊花。它們散發出壹陣陣濃郁的香味,直沖雲霄,浸透了整座城市。想象之奇特,比喻之新奇,修辭之宏大,意境之壯美,都是前所未有的。封建文人筆下的菊花,最多被視為金傑化身,贊美其傲霜品格;但在這裏,它被賦予了農民起義軍戰士的戰鬥風格和品格,黃色的花瓣被構思為戰士的鎧甲,使之從君子之花成為農民革命戰士最新最美的花朵。正因為如此,作者作品中的菊花,壹改以往恬靜淡雅的靜態之美,呈現出壹種粗獷豪放、充滿戰鬥氣息的動態之美。它既不是壹個“孤立的符號”,也不僅僅是壹簇“菊花”,而是滿城鮮花盛開,占據了整個秋光,散發出濃烈的戰鬥芳香,因此被形容為“香陣”。“沖”和“頭”兩個字分別描述了其氣勢之盛、之深,生動地展現了農民起義軍奪取長安、稱霸天下的勝利前景。
這說明“滿城金甲”是指在菊花盛開的秋天,金甲農民起義軍總有壹天會遍布長安城。說明作者天翻地覆,顛倒乾坤之誌,不愧為千古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