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
山中見炊煙,竹中見夕陽。
鳥兒飛上屋檐,雲從窗外飄來。
給…作註解
1山間:山與天相接的地方。
② kuì:透過縫隙看。
③屋檐(yán):屋檐。
翻譯:
薄霧從山坡上飄來,透過竹林的縫隙看到夕陽。
鳥兒飛向屋檐,遠處的雲仿佛從窗外流過。
解決問題:
這篇文章是山中三首詩之壹。講的是山中幽靜的生活環境,表現出壹種閑適的心境。沈德潛說這是“關於風景的四句話,它是獨壹無二的”。
山中雜詩
妳所看到的——暮色中的山嵐,夾在竹縫裏——是壹幅緩慢的畫卷。
鳥兒悠閑地飛到人家的屋檐下,窗外慢慢飄出壹片淡淡的雲彩。
欣賞1:
這四首山水詩各有風格。在每壹句話之前,如果妳壹口氣念出“看著它”這幾個字,壹幅美妙的畫面就會展現在我們眼前,並播放出優美的音樂。杜甫絕句:“兩只黃鸝鳴翠柳,壹排白鷺上青天。窗含西陵秋雪,吳棟萬裏船停門口。”放眼望去,感觸頗深,將不同的景色組合起來,形成壹個特殊的環境,給人壹種清新的感覺。就是這種風格。
欣賞二:
詩中描寫了詩人在山中有趣的生活:四面環山,竹樹茂盛,鳥兒在別人的屋檐上飛翔,窗外飄著雲朵。這種隱逸耗盡了塵世的塵埃,將詩人安逸閑適的心境隨意而生動地表達出來。
全詩不過四個短句,壹句壹景,但每壹句都離不開“山中”的主題煙霧繚繞彌漫山谷,在峰巒間搖擺,這是幽靜深山中常見的現象。夕陽西下,妳只能在竹林的縫隙中看到它葉脈的斜輝,說明竹林茂密蔥郁,山中的樂趣前兩句就已經聽出了。鳥兒在屋檐上來來往往,白雲從窗外穿過,這壹切都表明詩人生活在壹個高而陡的地形上,而在茂林修竹中,鳥兒總是棲息在他的屋檐前後,這體現了山居的寧靜和超然,遠離塵囂。
沈德潛說過這首詩:“四句關於風景的話是獨壹無二的。”意味著這首小詩把全部筆墨都集中在了景物上,不同於壹般的從景物到人物或者從景物到抒情的結構,開辟了壹種新的格式。其實這四句話雖然每壹句都是壹個場景,但是人總是在其中的,比如前兩句的“看見”和“偷看”,都說明幕後有人,寫的場景只是人看見的,而不是純粹的客觀描寫。至於三四句話裏的“屋檐上”和“窗內”,更清晰地揭示了人的存在。而且詩人生活在山中的喜悅在他的風景寫作中已經有所暗示,在這裏也可以看出他從容超然的心境。
吳軍是寫山水的專家。這四首短詩之所以能勾勒出《山居圖》的特色,在於作者對觀察角度的恰當選擇。“煙”被“山”看到,“夕陽”被竹子看到,“鳥”在屋檐上,“雲”在窗外。這樣,《山嵐》、《夕陽》、《鳥》和《雲》就以不同尋常的方式寫了出來,帶來了詩人在《山居圖》中看到的主觀色彩,具有典型意義。這就像攝影,拍的是同壹個圖像,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而壹幀成功的作品,總能以新穎巧妙的角度,捕捉到景物的特色和趣味,就像吳軍對山水的模仿。
作者介紹:
吳筠出生在吳興(今浙江安吉)。生於宋明太史帝五年(469),卒於梁武帝元年(520)。家世寒微,個個好學有才。沈約曾經看過他的文章,並表示贊賞。田健初,劉蕓被任命為吳興知府,召他為主簿,並經常與他壹起寫詩。後來,他是建安國王肖偉的秘書,並被提升為國家的助理部長。請進入法庭。他曾要求寫《齊春秋》,手稿寫完就交給了漢武帝。漢武帝居然記載,“因其書不實”,被焚。後來他以聖旨寫了《通史》,但之前就去世了。參見梁書《南史》卷49卷72《吳郡傳》,朱東潤《詩人吳郡》中有吳郡年譜(見中華書局1983出版的《中國文學大集》),可供參考。
吳軍是歷史學家。他寫了30卷《齊春秋》,10卷《廟堂錄》,16卷《十二州誌》,5卷《錢塘聖賢傳》,90卷《後漢書》,都已去世。他是壹個著名的作家。梁書傳說:“君之體清而古,善之或學之者,謂之‘吳君體’。”其《文集二十卷》。《隋書經籍誌》四記:“梁鳳朝邀吳二十卷。”《舊唐舒靜紀誌》和《新唐淑怡文誌》的記載都是二十卷。《宋史·藝文誌》:《吳郡詩》三卷。可見他收藏的作品,絕大部分是在宋代失傳的。明朝的藏品如下:
《吳請集》三卷的附錄,展示了張協編纂的七十二集。
《吳朝請集》是張弼所收漢魏六朝名著103部的壹卷。此外,還有《吳文選》壹卷,清代吳汝綸選錄了漢魏六朝文選壹百三十篇。閆科軍的《全》60卷,包括《與石交往》、《與朱思想》、《顧張書》等13篇;齊的《石梁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詩歌》10卷,包括《王桂陽詩》、《山中雜詩》、《答詩》。
吳軍的詩和散文有壹篇沒有入選。不知是否與梁武帝批評“吳郡不平,何遜張狂”有關(見《南史》卷三十三《何遜傳》)。吳筠在駢文方面的成就比較高,他與朱、顧樟樹的書是大家熟知的代表作。吳軍的詩和散文壹樣,充滿山水,風格清新挺拔,有壹定的藝術成就。此外,他還有《續齊和》,是六朝優秀小說。
竹屋
王偉
我獨自倚在密竹中,彈著琴,哼著歌。
太輕了,沒有人能聽見,除了我的夥伴,明月。
翻譯:
月夜,我壹個人坐在安靜的竹林裏,偶爾彈琴或者吹口哨。竹林幽深,無人知曉,卻有明月相伴,勤拍照。
對書名或背景的註釋
這是壹首描寫隱士閑適生活情趣的詩。詩歌用文字創造語言和風景(幽僻、深林、明月),而寫人(獨坐、彈琴、吹口哨)則極其平淡無奇。但它的美在於其自然質樸的風格,描繪出月夜幽林清新誘人的意境,情景交融壹體,蘊含著美的特殊藝術魅力,成為千古佳作。彈琴吹口哨,映出月夜竹林的靜謐,用明月的光影映出深林的黑暗,表面看似平淡,看似隨意揮灑,實則匠心獨運。
參考資料:
/poems/cc/4/c4dm.htm
王維(701 -761)太原人,唐代詩人,別號“詩佛”。
王維精通佛教,佛教有壹本維摩詰經典,是維摩詰給他的弟子們講過的書。王維欽佩,所以他自稱為魏,字“莫莫”。
開元九年(721),王維為秀才,大官。隨即,他因為被禁止在系裏跳黃獅而卷入了為濟州司庫參軍的事情。開元十四年(726),辭官。後來被任命為收遺骨權,為了監督諫議,40歲時,遷寺傳諫。天寶末年,安祿山攻陷長安,王維被安祿山脅迫,成為他的臣子。但是他不想。他寫詩來表達他的心聲。安祿山戰敗後,王維被赦免,被封為中雲太子,後調任尚書右丞,故名“王右丞”。
王維的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他對山水畫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被稱為“南畫之祖”。受禪宗影響很大。他創立了水墨山水畫派,此外,他還擅長人物。
蘇軾評價王維的詩:“有韻味的詩,有畫面;看圖,畫中有詩。”到目前為止,這壹評價得到了學者們的肯定。王維以五言詩和絕句聞名。王維的詩有兩種風格。前期的詩多反映現實,後期的多描繪田園山水。王維還擅長田園詩。
峨眉山月閣
李珀
峨眉山上半月秋,平羌河映。
晚上清溪去三峽,四君不見渝州。
這首詩是青年李白初在遠離四川時所作,意境清晰,語言淺顯,音韻流暢。
詩以“峨眉山月”開頭,指出遠遊的季節在秋天。“秋”字因為押韻的關系,在句尾是倒掛的。秋高氣爽,月色皎潔(“秋月皎潔”)。“秋”字也形容月色之美,自然而奇妙。月亮只有“半個圓”,讓人想起青山吐月的美好意境。峨眉山東北有平羌河,即現在的青衣江,發源於四川省蘆山縣,流向樂山縣,匯入岷江。第二句“影”指的是月亮的影子,動詞“入”和“流”構成了壹個連動謂語,表示月亮的影子映進河裏,隨河水而去。生活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河水如何流動,水中的月影都是固定的。“月亮走了,我就走。”觀者只有順流而下,才會看到“影入江中”的奇妙景色。所以,這句話既寫了清江被月亮倒映的美景,又寫了在秋夜揚帆的天黑。意境可謂空靈美妙。
第二句有人,第三句的人已經出現:他正連夜離開清溪驛站,進入岷江,駛向三峽。“刀光劍影去鄉下,拋下親人遠遊”的年輕人,離開故土就舍不得故人。看到河面上的月亮,就像看到壹個老朋友。然而明月終究不是故人,我只能“仰望明月,寄情千裏。”最後壹句“想妳,卻見不到禹州”,可謂離情無限。
峨眉山-平羌河-清溪-禹州-三峽,詩情畫意的景觀逐漸為讀者展開了壹幅千裏蜀河圖。除了“峨眉山月”,詩中幾乎沒有更具體的景物描寫;除了“四君”二字,再無抒情。而“峨眉山月”這壹藝術意象卻貫穿於整個詩歌境界,成為詩情的催化劑。它所造成的寓意相當豐富:山與月相伴萬裏,夜夜可見,讓“想妳”的感覺越來越深。明月平易近人,高不可攀,是思念朋友的象征。哪裏有明月唱,哪裏有思念江中友人的情懷抒發,令人陶醉。
本來短絕句對時空變化的表達就相當有限,所以壹般的寫法是不同時超越時空,這首詩表達的時空跨度真的很自由。二十八個字裏有五個地名,* * *二字是十二個,在唐代壹萬絕句中絕無僅有。是“入地名四字為五,古今眼為絕唱,不厭重復”(用王林洲的語言)。究其原因,是詩境中滲透著詩人遊河的體驗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山與月的象征性藝術意象無處不在,統壹了廣闊的空間和久遠的時間。其次,地名的處理也充滿了變化。《峨眉山月》、《平羌河》是靠地名依附於風景的,毫無用處;“發清溪”、“香三峽”、“下渝州”都是實用的,但在句中的位置也不壹樣。讀起來感覺不到痕跡,在化工中很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