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朝
作者:白居易
壹個人喝酒也沒有更多的興趣了,還有事情要想。壹杯新年酒,兩個老朋友的詩。
柳初,黃,髭半白。虛度春光的味道,我們壹直相知。
白居易(772 ~ 846),晚年又號香山居士,中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通俗,被譽為“詩聖”和“詩王”。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流傳至今的有白的《長慶集》,代表作有《長恨歌》、《炭人》、《琵琶行》等。白居易生於河南鄭州新鄭,葬於洛陽。白居易故居紀念館位於洛陽市郊。白元(白居易之墓)位於洛陽南部象山琵琶峰。
軼事典故
愛情香菱
白居易11歲時,隨母親舉家遷往徐州府裏(今安徽省蘇縣),父親白在此為官。之後認識了壹個比他小四歲的鄰居女人。她叫向玲,活潑可愛,對氣質也略知壹二,於是他們成了青梅竹馬。等到白居易19歲,香菱15歲的時候,愛的種子開始了他們的初戀。白居易有首詩叫《鄰家女兒》,追述十五歲的香菱,贊美她的美貌和她甜美的聲音。
貞元十四年(798),白居易27歲,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途,不得不離開江南的傅和叔父。壹路上,他寫了三首詩紀念香菱。分別是《致香菱》《寒夜》《長相思》。從詩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和香菱相愛了17年和8年。離開後,我不僅想念對方,還想過結婚。但香菱擔心自己家境最低,爬不上白居易。最後,我表達了我真誠的希望壹步壹步壹起努力。
貞元十六年年初,白居易29歲考中進士,在外生活了近10個月。她懇切地要求母親嫁給香菱,但封建觀念很強的母親拒絕了。白居易無奈,忍痛離開了家。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秋,白居易在長安上學,需要舉家遷往長安。回家後,他懇求母親允許他再娶香菱,但門兒比什麽都多的母親不僅再次拒絕了他的請求,而且在全家搬走的時候也拒絕與他們見面。他們的婚姻是無望的,但他們深深的愛並沒有就此結束。白居易以不娶他人來懲罰母親的錯誤,寫了三首詩來紀念香菱:《至日冬夜思念香菱》、《感秋》和《送別》。八年來,母親從不讓白居易再和香菱見面,也不允許他提起香菱。
37歲時,白居易被母親逼死,經人介紹娶了同事楊的妹妹,但直到七年前的元和,他仍給香菱小姐寫詩。比如晚上下雨,感應鏡等。後來,在白居易被冤枉去江州的路上,他和楊夫人遇到了流浪的香菱父女。白居易和香菱痛哭了壹場,寫了壹首詩,題目是《相逢老了》。此時,白居易44歲,香菱40歲,但還沒有結婚。在這首詩中,白居易再次使用了恨這個詞,與《長恨歌》中的恨無關。所以白居易親身經歷的這段悲情,為《長恨歌》奠定了基礎。
直到白居易53歲,在杭州回羅京的路上,看到舊村鄰居的變化,香菱已經不見了,這場持續了35年的愛情悲劇才告壹段落。
蘇凡小滿
在杭州刺史,每當有美景或下雪天,他就請客人到家裏,先吹壇子,再開詩,再捧絹竹。於是壹邊喝酒,壹邊背詩,彈鋼琴。有壹個男孩在玩“穿著禮服和羽毛”和壹個小妓女唱“楊柳枝”,這是壹種很大的樂趣。直到大家都喝醉了才停下來。白居易有時心血來潮去野外玩,在車上放壹架鋼琴和壹個枕頭,在車兩邊的竹竿上掛兩個酒壺,抱著鋼琴喝酒,高高興興地回來。據《可憐的紀悠》記載,白居易家裏有壹個池塘,他可以在那裏劃船。他招待客人,有時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掛壹百多個空袋,裏面裝著酒和佳肴,隨船同行。當他想吃或喝的時候,他把它們拉起來,當他吃完或喝完時,他又拉起壹個,直到他吃完或喝完。方紹《翟波辨》卷上說:白樂天寫的二千八百首詩中,有八百首是醉的。這個數字不小。當他喝酒時,他用酒來解手。他喝了壹天酒來緩解他九天的辛苦工作。他說:“不要小看壹天的醉酒,那是消除九天的疲勞。
素口細腰,養妓(這裏的妓女相當於中國歷史上的嬪妃或家庭歌舞妓)取樂,始於東晉,多見於唐代。為了擺脫生活的煩惱,白居易用妓女的音樂和詩歌放縱自己。他壹直招妓,酗酒,直到晚年。有十幾個妓女的名字是從他的詩中得知的,其中最著名的是小蠻和蘇凡。唐孟邦《能感事詩》記載:“白尚書(居易)蘇凡人,善歌,妓小善舞。這味道就像壹首詩:櫻桃蘇凡嘴,柳樹小蠻腰”。現代人把美女形容為櫻桃口、小蠻腰或柳腰,這是從白居易那裏學來的。
白居易年老多病,決定賣馬放妓。他不想讓他們和他壹起受苦。然而,他心愛的馬竟然背對著他,舍不得離開。蘇凡和小滿對白居易還有感情,舍不得離開。蘇凡流著淚說,“我在這裏已經五年了,我並不感到驚訝。我吃素十年了,沒毛病。這種素顏雖然難看,但並沒有被糟蹋。羅麗依然強大,沒有任何尷尬。那就是,羅治力仍然可以領先;也可以給主壹杯素歌。壹旦回去,就沒有回頭路了。故蘇必去,言亦苦;羅將去,其歌必悲。這個人的感情也是馬的感情。主無情是真的嗎?”白居易也嘆道:“不噓,不哭;羅回到殿中,回到閨房。雖然我病了,但是我老了。幸運的是,我不會在吉翔之前死去。為何壹日棄妾?蘇Xi蘇Xi!為我唱首楊柳枝。我會考慮的,我會跟妳回老家的。”
當然,最後,在白居易70歲的時候,蘇凡和小滿離開了。白居易在《隨想錄》中寫道:“在兩座柳樹樓裏,閻娜多年來壹直和醉漢在壹起。明天她被釋放後,世界上該不該有壹個春風?”五年三月,今天是尾聲,賓客散盡,空無壹人。疾病和樂天住在壹起,春天和蘇凡回來了壹段時間。"
67歲時,他寫了壹本醉音先生的傳記。這個醉醺醺的尹先生,當然是他自己。他在傳記中說,有壹個人叫醉音先生,不知道他的名字、家鄉和官職,只知道他做了三十年官,退休到了洛杉磯。他住在池塘,竹竿,樹,亭子,浮橋等等。他喜歡喝酒,朗誦詩歌,彈鋼琴,和酒鬼,詩友,鋼琴愛好者壹起玩。事實也是如此。白居易壹直漫遊在洛陽內外的寺廟、山崗、春石。
家庭釀造的酒
白居易家釀的酒品質出眾。他為自己的酒寫了壹首詩:“壇口中,玉液金脂;玩起來很愉悅,品嘗起來也很享受;熱情好客,然後皺眉頭;經過四五分鐘的深思熟慮,我進入了四肢。”(《白居易卷》)。白居易釀酒的歷史不僅有記載,即使在今天,“白居易釀酒除夕賞鄰”的故事也在渭北世代流傳。
當心洛陽
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從江西浮梁縣投奔洛陽母親。貞元二十年(804)二月,白居易被任命為校書郎時,曾春友遊歷洛陽。長慶四年(824)五月,被任命為杭州刺史的白居易不願去長安,打算回洛陽隱居。他用剩下的俸祿,加上兩匹馬的錢,買下了原散騎侍郎楊平在洛陽路(今洛陽城東南趙村東獅子橋壹帶)的舊宅。實現了他“但我心已足”的夙願。不久,白居易被任命為蘇州刺史。鮑莉二年(826),他隨劉禹錫返回洛陽。太和元年(827),派使臣到洛陽與黃福永、蘇紅、劉禹錫、姚合交好。太和三年(829),白居易57歲。四月以太子之客到洛陽,長期住在洛陽龍門東山香山寺,直到18後去世。就像他自己說的“如果妳停留在過去,妳會在今天回歸。”。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詩人,詩作三千多首,居唐代著名詩人之首。
會昌二年(842),白居易71歲時,在香山寺出家,成了香社,佩戴白鴿杖,自稱“香山居士”、“醉音先生”。他當官30多年了。他生活清貧,體察民情,從未忘記老百姓的疾苦。73歲時,他捐資建議人民* * *共同治理伊河險段,稱之為“八戒灘”,使“舟夜航於此而不傾覆,路從此不苦”。他認為他對這件事很滿意。去世前壹年,他寫了《樂府二首》,其中有兩句:“心中不樂,開龍門八戒潭。”
太和六年(832年)七月,白居易將自己為元稹撰寫墓誌銘的錢捐贈給僧人修訂香山寺,使香山寺煥然壹新。
開城元年(836),白居易編《白文集》65卷,詩3255首。藏於洛陽聖山寺布塔院,為後人研究唐代社會形勢和詩歌創作提供了大量有用的史料。在他留下的3000多首詩歌中,有800多首是歌頌洛陽的。比如《洛城東花》中的“記得回詩章,花多歸洛陽”。《柳枝八首》“何以東方二月,金枝映洛陽橋”。在白居易的筆下,人們了解了洛陽的美,更加熱愛洛陽。正如唐代詩人徐寧在他的詩中所寫,“今白詩寫,無人不唱洛陽秋。”
會昌四年(844)春,白居易73歲。還到趙村(今洛陽城東南)觀賞杏花,寫下《趙村杏花》詩。
會昌五年(845),喬裝易,與洛陽六位年過七旬的朋友組成七人會。後來,95歲的僧人如滿和136歲的李等,也參加了這次歷時7年的會議,史稱“九年計劃”。他們喝酒寫詩,成了詩壇的佳話。
會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逝世。他臨死前的遺願是“不回桂王,葬於香山滿側”,他要永遠和洛陽山水在壹起。根據他的遺囑,他的家人將他安葬在龍門東山的琵琶峰上。為了更好地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人們在琵琶峰上擴建了他的陵墓,並修建了“白色花園”。整個白色花園莊嚴肅穆,古樸典雅。布局結合地形,曲折蜿蜒,曲徑通幽,依山而建的房屋和亭臺樓閣。
西湖白堤
白居易上西湖之前,西湖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整治。在幹旱天氣,西湖的水很淺,不足以灌溉農田;每次下大雨,湖水又會泛濫,妳救不了。這種情況使得西湖無法發揮其最大效用,導致農業和民用水源都出現問題。
白居易帶著“親民”的誌向來到杭州做刺史。上任後,他把徹底治理西湖的工程提上日程。他擔任杭州刺史的主要功績之壹,就是在西湖東北岸壹帶修築了大型的護湖平臺,有效蓄水泄洪,保證了農田有水灌溉,百姓有水喝。
修建堤壩和蓄水湖的工程在白居易離任前兩個月完成。824年3月,白居易親筆寫下《錢塘湖的石頭故事》壹文,刻成石碑,立於湖岸。這壹碑文已成為西湖水利的重要歷史文獻。白居易的護湖寶塔被稱為“白公堤”,表達了他對白居易的喜愛和懷念。
當然,白居易在築堤護湖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壹些麻煩。比如當時就有人對築堤開閘,肯定放湖水灌溉農田的措施非常擔心,提出了反對意見。白居易壹壹加以解釋和反駁。而且白居易還對湖堤建成後西湖的蓄水量和放水灌溉農田的實際作用做了詳細的計算。
當然,最後的護湖大堤建設還是非常成功的。
到了明朝,白公堤依然存在。它不僅是水利設施,也是當時杭州繁忙繁榮的交通要道。可惜,白公堤原址如今已不存在。當人們遊覽西湖時,他們帶著身體替身,其中白堤是白公堤,以表達他們對白居易的愛和懷念。當然,我們今天說的白堤,並不是白居易修建的白公堤。
白居易於長慶二年十月赴杭州刺史,歷時三年,實際時間僅二十個月。在這短短的時間裏,白公為杭州做了很多大事,對杭州的發展意義重大。
杭州,壹座山清水秀的城市,三面環山,山泉連綿不絕,有30裏長的西湖,有壹湖淡水湖。按說,水源還是挺充足的。但是到了唐朝,居民的飲水成了大問題。
原來杭州離錢塘江很近。由於錢塘江鹹潮的長期侵蝕,地下水又鹹又苦,根本不能飲用。唐代杭州的範圍比今天小得多。城市裏的大多數居民住在井邊,喝井水,但是井水又鹹又苦。從西湖取水還有很長的路,從周圍的山澗取水就更長了。為了解決日常供水問題,居民們經常東奔西跑,浪費時間和精力。
第壹個解決六口井飲水問題的官員是李泌。六井,是李弼修建的,不是從地表往下挖取地下水的井,而是通過管道把西湖的水抽到壹定位置並儲存起來的井。它類似於壹個水庫,它的水源是西湖。只要西湖的水不幹涸,城市裏的水井就不會缺少淡水,居民也就不用再長途取水了。
白居易到杭州做刺史,到李泌建六口井,已經四十年了。此時,地下引水管道往往堵塞,水流不暢,影響城市6口井的供水。白居易發現了這個問題,決定延續李泌惠民的政績,徹底治理西湖,疏浚六口井。823年秋至824年春,他親自主持並完成了龐大的西湖水水利工程。
生活在大城市,生活不易維持
白樂天出道之初,名字並不震動,用歌和詩來贊美顧況。情況很可笑:“長安貴,住大地方不容易。又念《長草別了》詩道:“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高。"。」情境嘆道:「有句話說得好,活在世上很難!老人的序言是這出戲的主題。”(《唐嫣正典》卷七)
白居易(772 ~ 846),又名樂天,自稱香山佛教徒,亦稱醉音先生。祖上是山西太原人,後遷居陜西韓城,最後定居陜西下坳。據說白居易剛出生兩個月。①護士抱著他,指著家裏的書讓他看。他雖然不會說話,但心裏已經知道“知”和“武”這兩個字了。所以後來,當人們謙虛地聲稱自己懂得不多或者知識有限的時候,就經常用這個典故,說自己“知識不多”。長大壹點,白居易特別喜歡讀書,記憶力驚人。每當他讀壹本書時,他都牢牢地記在心裏。他的詩中透露出的非凡才華更是令人驚訝。
詩才出眾的白居易,16歲,只身來到都城長安。他因拜訪當時負責編纂國史和為朝廷起草詔書的作者顧匡,請求顧老前輩好心指點他的詩作而出名。而蘇州人顧況,是壹個自視甚高的著名詩人,很少向人推薦。雖然他家門口人流量很大,但還是有很多人來參觀,來求教。當天晚上,仆人會打開燈籠吃飯;壹個行色匆匆的年輕人這時遞上了自己的名字刺,在手稿的封面上蓋了“白居易”三個工整的楷體字。
厭倦了頻繁會客的詩人顧老瞥見“白居易”二字,忍不住笑了起來:“哈哈,好大的口氣!要知道,現在首都長安的米價很高。平時在長安生活都不容易,更別說白活了!”之後,在家人把飯菜端上桌之前,他隨便瀏覽了壹下白居易贈送給他的詩詞。我壹打開扉頁,裏面的第壹首歌是五律,題為《別了古草》,其詩曰:
長草是如此的茂盛,每年秋冬枯萎的草都要把草的顏色變濃。
野火不能燒盡它,春風的吹拂可以使它復活。
野草野花遍布古道,陽光下的草地盡頭是妳的旅途。
我再壹次送上了我的知心朋友,濃濃的草代表了我的深情。②
當他看到“山火不滅,春風吹又高”的對聯時,他的眼睛突然亮了起來,顧老的詩再也看不到別處了。可以想象,這個時候,他當然不敢再大意了。他壹手撚著略顯花白的胡須,壹手緊握手稿,然後細細品味,不時點頭。然後騰出手來捋了捋胡子,感嘆道:“妳能寫出這麽好的詩,在長安生活有多難?“我剛才說的只是壹句玩笑話!”
這是顧老詩人對白居易詩中野草所蘊含的頑強生命力的贊賞。甚至在野火之後,壹旦被春風吹散(請註意,這個詞是古詩詞中非常豐富的詞匯),它就蓬勃發芽,開始迅速生長繁殖。作為壹個人,難道不應該像這荒野中的野草壹樣在逆境中頑強拼搏,以求頑強生存嗎?而這,是多麽需要細心的觀察和深刻的理解啊!這是作為壹個詩人所必須具備的良好素質就不用說了,所以顧老的詩人不禁被這個才華橫溢的少年深深折服。
接下來,老詩人顧況多方誇贊介紹,年輕的白居易詩名立即傳遍京城。但遺憾的是,由於白居易壹直沒能得到更強的舉薦,雖然在長安生活了三年,卻沒有找到自己理想的出路,只好黯然離去。直到德宗貞元十六年(800),他才以高科狀元的身份考上進士,從此走上了仕途。而且他的詩不僅全國聞名,還流傳到了吉林國,也就是現在的朝鮮。可見,顧老這位詩人當年並沒有誤讀白居易。
按:①但按白居易《與袁九書》叫七八月。(2)20世紀的許多選本僅根據《唐人才傳》選取了這首詩的前四句,這是不科學的。而且,也是對白居易詩歌的肆意閹割。至於其對聯,則是流水對句的造句方式,同時也運用了“句句難存”的詩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