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方面,早在13世紀就出現了元雜劇的輝煌。關漢卿是其代表人物之壹,壹生創作了70部雜劇。輕松、活潑、幽默的喜劇《竇娥袁》、《救風》、揚正義、鞭撻邪惡的公案劇《魯齋郎》,是壹部卷起時代的歷史劇。既表現了中國戲劇的豐富性、成熟性和沈重性,又融合了唐詩、宋詞的優點,將詩歌的功能從壹般的吟誦拓展到用音樂歌唱,將詩與歌緊密結合。
唐詩宋詞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藝術魅力,充分發揮了語言的潛能。它朗朗上口,鏗鏘有力,變化多端,秩序井然,而毛澤東這位時代偉人不僅繼承了它的優秀傳統,還將這門藝術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峰。
就小說而言,壹千多年前的宋代出現了“化松本”,它標誌著市民的文學風格。元末明初,出現了兩部小說巨著,即施耐庵的《水滸傳》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這兩部偉大的小說,內容廣泛,氣勢恢宏,人物超過100個,享有世界聲譽。
在革命風暴中誕生、發展、逐漸成熟的中國現代文學(從五四時期的新文學到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社會主義文學),更先進、更合理、更優秀。走在當今世界進步文學的最前沿。《阿q正傳》《子夜》《家》《春》《秋》《風暴》《太陽照在桑幹河上》《風暴的故事》《保衛延安》《紅旗譜》《紅巖》《東方》《紅巖》《紅巖》《紅巖》《雷雨》《日出》《茶館》《蔡文姬》《武則天》《文成公主》等紅巖劇;郭沫若、艾青、何敬之、郭小川、李記等詩人的詩歌,都以革命的政治內容和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壹,登上了世界文學的殿堂,為輝煌的中國文學編織了更加耀眼的花環。
縱觀3000多年的中國文學,我們可以看到其發展有以下五個特點:
1.在中國文學發展的漫長歷程中,文學的任務和作用歷來受到重視。孔子在公元前(公元前5565438年+公元0年/FONT & gt;479)首先提出了詩(文學):“可以繁盛,可以觀察,可以分組,可以抱怨。妳的父親才是最重要的,妳知道更多關於鳥類、動物和植物的名字。”三國魏帝曹丕非常重視文章的寫作,認為文章可以“經國之學”,提出:“經國大業蓋文章,乃不朽之大事。人生有時是結束了,是光榮的。”寫詩的目的解釋得更直接:“讓君主臣服,然後使風俗純潔。”對此,白居易說得更明白:“文章寫在時間裏,歌詩寫在物上。”古代詩人、作家和文學批評家關於文學任務和功能的論述對後來的創作實踐和文學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毛澤東和鄧小平批判地吸收了歷代相關的文學功能。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在這壹思想的指引下,解放區文學取得了不可磨滅的成就,新中國特別是新時期的文學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和繁榮。
第二,中國文學壹直是開放的文學,在形式和體裁上不斷創新或推陳出新。比如詩歌的發展,從四言詩到五言詩、七言詩,從古典詩到現代詩、格律詩、自由詩。散文的發展是從先秦散文到漢賦、駢文,而是在“古文運動”中從古文開始的。到了現代,散文的種類和類型都是簡而言之,文學幾千年的發展表明,中國文學在藝術形式和體裁上總是處於壹個不斷的運動中,不斷創新和革新。
需要指出的是,中華民族是壹個理性化程度很高的民族,能夠全面、辯證、成熟地對待文學形式和體裁上的創新和革命。壹種新的藝術形式和流派出現後,並不否定以前的藝術形式和流派,而是允許各種藝術形式和流派自由競爭。比如七言詩和七言絕句在詩歌領域占據主要地位後,五言詩和四言詩並沒有消亡。即使在今天,它仍然存在。比如我們提倡新詩的今天,舊體詩的創作依然很繁榮,詩詞的《與我同行》、《榮譽》也很發人深省。在宋代,詞在詩歌領域占了主要地位,但宋代的詩歌也很有特色。即使在今天,他們也是並駕齊驅的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