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北街小學黃勇
我第壹次接觸“單元整合與小組閱讀”應該也得益於2007年6月5438+065438+10月。我有幸參加了在德陽市岷江東路逸夫學校舉行的全市單位整合暨小組閱讀觀摩活動。仔細品味了鐘老師耐人尋味的示範課,聽了人教版王教授精彩的點評,腦海裏突然蹦出壹個讓我驚訝的想法:德陽的小學。
回顧這麽多年的歷程,還得從語文課程改革說起。《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積累,使其具備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學思維方法教育,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修養。
小學教師需要用什麽樣的教學方法和教材來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怎樣才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祖國燦爛文化的美好,培養良好的意誌和品格?可想而知,光是上課用課本是不夠的。很多學長跟我說,讓孩子多讀書是個好辦法,“書讀壹百遍,意義自己會看出來”。然而,我們不禁會想:我們的孩子應該讀什麽?孩子怎麽讀書?
同時,課程標準要求兒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六年制課外閱讀總量不低於654.38+0.5萬字。”
提出問題和要求,就要想辦法解決。這時,我們驚喜地發現,我們的語文課本變了,這讓我們仿佛從線頭的缺失中看到了壹點點星星。這是課本上的單元指南。通過壹段時間的實踐,我們終於體會到了單元整合的精妙之處。
壹,引入學習,整合單元內容
語文新課程的特點是註重內容的融會貫通和訓練的循序漸進。每組課文前都設置壹個單元“導讀”,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對這組教材的訓練重點進行了簡要說明,提示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重點,讓師生在教與學之前對整組教材有壹個整體的了解。比如五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的引言寫著:“生活中,我們經常閱讀解釋性的文章。”無論如何介紹新產品或解釋自然現象的原因,都要用壹些解釋的方法。“引言在這裏實際上起著綱領性的作用,也就是說,它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指導、目錄等對本單元的安排有壹個整體的了解。,並明確安排意圖和學習任務: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掌握相應的講解方法。
但在實踐中,我發現學生的學習能力很強,讀壹兩遍課文就能抓住重點和難點,但缺乏融會貫通的意識,不能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不能更系統地掌握知識。這就需要我們從精讀和略讀課文的整合入手。
第二,精讀和略讀的融合。
為了體現單元內的融合,教材加強了精讀和略讀的聯系。編者基本上在精讀和略讀之間使用“連接器”,這段文字是承上啟下的紐帶。明確指出了略讀課文的要求和方法,體現了從精讀到略讀的閱讀訓練過程,使精讀和略讀之間的整體感更強。我們發現略讀文本具有明顯的獨立閱讀性質。課標實驗教材中略讀課文的安排,主要是引導學生將精讀中學到的語文基本功運用到閱讀實踐中,逐步提高自主閱讀能力。
對於精讀課文,妳們都是專家,我就不贅述了。這裏我就說說略讀課文。略讀課文的安排是新教材的重要亮點之壹。略讀課文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將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語文基礎知識和閱讀方法運用到閱讀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品質。人民教育出版社安排了三年級上冊課文的略讀。而且隨著年級的增長,略讀課文的比重越來越大,超過了精讀課文。並且隨著略讀文本的增多,選讀文本的比例也在增加。這就要求教師更加重視略讀課文,增加教學時間和精力。任何對略讀課文的忽視都是違背語文教學要求的。同時,如何更準確地講授精讀課文,更簡單地略讀課文,更生動地選擇閱讀課文,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理念、教學智慧都是壹個極大的挑戰。教師應區分不同類型文本的教學目標。為了更好地實現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我們要求教師必須保證“兩個要求三個目的”,“兩個要求”對理解的要求低於精讀。總的來說,就是“大致了解文章”,“學會按需瀏覽、擴展知識、收集信息”,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單詞、句子的理解不是訓練的重點;第二,在教學方法上,教師要多放手,給學生更多的獨立時間,並註重把握文章的主旨,評價瀏覽和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三個目的”包括:壹個目的,訓練學生的略讀能力。略讀是壹種與精讀大相徑庭的閱讀方法,即“得個大概”,並不降低閱讀要求。要求閱讀速度更快,閱讀效率更高。獲取的信息更有針對性,與生活中的閱讀聯系更緊密。略讀能力的形成除了精讀能力的培養外,還需要教師的悉心指導、個人的心血和長期的實踐訓練。第二個目的是在略讀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自主閱讀能力的關鍵是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獨立思考品質。我們需要閱讀文本,並在實踐中探索符合我們個性的閱讀方法。第三個目的是幫助我們確定精讀的訓練重點。略讀課文前面有導語,有兩大作用:壹是有助於抓住略讀課文的教學重點;第二,它是推斷精讀教學重點的重要依據,在精讀和略讀之間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使精讀和略讀的教學重點更加壹致和緊密。
第三,單元之間各種學習內容的整合
我們發現在每壹組中,從導讀,從口語交流,作業到復習拓展,各個部分都從內容和形式上突出了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有布局,有準備,有復習,有交流,每壹本教材都成了壹個相互聯系的整體。在實施這種各種研究的整合時,我們應該特別註意它們之間的關系。比如五年級上冊第七組的學習重點就是學會收集整理資料。在導讀、思維練習、題機上選擇口語練習的訓練、課後拓展中,我們都在層層輔導和形成學生的掌握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運用材料的習慣和能力。
說到資料收集,其實直接關系到我們課內外的閱讀。這其實涉及到“群讀”的範疇。因此,我簡單介紹壹下我們的做法。
我們認真學習了馮老師等專家關於單元整合與小組閱讀的策略研究及相關著作,通過反復實踐,形成了我校單元整合的小組閱讀模式。
立足教材單元目標,充分發揮人教社教材同步閱讀的巨大作用。
我們清楚地了解到,現在上市的課外讀物種類繁多,很多書都標註了幾百本這樣的書要配合人教社的教材使用。但是,如果我們專心閱讀,就會發現能和課本配合使用的書少之又少。我們學校2005年訂閱的同步閱讀,很好的解決了配套問題。同步閱讀緊跟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安排內容豐富、可讀性強的文章供師生共同閱讀(特別是以班級讀書會的形式)。通過對同步閱讀的充分挖掘,它無疑成為了我們課外閱讀的首選。如何將這種讀本和課本結合起來?
馮先生研究的“小組閱讀教學策略”為我們提供了壹個很好的模式,其中馮先生設計的“小組閱讀記錄表”壹直為我們所采用。比如五年級上冊第七組教學,單元文章從八國聯軍入侵的貪婪到日寇的殘暴,從抗戰末期對祖國統壹的憧憬到香港回歸的舉國歡慶。中國近代史上最難忘的壹幕幕重演。我校教研組從單元教學壹開始就要求學生收集有關八國聯軍侵華和抗日戰爭的資料,並有意識地引導他們閱讀教材《同步閱讀》中的62-65課。他們還要求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找出中國在這壹時期遭受的巨大恥辱和屈辱。同時,要求他們認真填寫小組閱讀記錄表。單元結束,他們匯報了情況,回到單元主題:銘記歷史。
借助豐富的課外書資源,為語文教學添磚加瓦。
在每個愛讀書的家庭裏,書櫃裏總有兒童讀物。很多孩子買完書總是先看插圖,然後飛奔著瀏覽花絮放在壹邊再也不看了。在家訪中,我發現了這個兒童閱讀的寶庫。在學期開始的時候,我總是讓孩子把上學期放假後買的新書添加到班級讀書角的圖書目錄裏。這其實是我們發掘豐富課外書資源的基礎。比如我在教五年級上冊第三組四篇說明文的時候,不僅要求學生從課本和同步閱讀中懂得運用說明文的方法來解釋身邊的事情。我還從圖書角目錄裏選了壹些文章,比如《少年百科》、《十萬個為什麽》、《世界未解之謎》,分組傳閱。通過孩子閱讀後填寫的小組閱讀記錄表,我發現了這個單元很多可以延伸的更深更廣的知識點。經過大量的閱讀,學生們也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培養了獨立閱讀和拓展學習的習慣。
單元整合、小組閱讀的教學模式,解決了我們身邊很多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在語文教學的行列中,單元整合和小組閱讀只邁出了有限的壹步。我們將更好地研究和運用這種模式,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盡綿薄之力。
請采納
如果妳同意我的回答,請及時采納。
~如果同意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采納為滿意答案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