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義文學:指當今盛行的文學,即包含情感、虛構、想象等綜合因素的語言藝術行為和作品,如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等體裁。
折衷文學:很難在兩者之間進行分類的口頭或書面語言作品。比如壹些政論文章。
第壹節,文學的意義
壹,文學的概念
廣義的文學是指壹切口頭或書面的語言行為和作品,包括當今的文學以及政治、哲學、歷史、宗教等壹般文化形式。
狹義文學:指當今盛行的文學,即包含情感、虛構、想象等綜合因素的語言藝術行為和作品,如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等體裁。
折衷文學:很難在兩者之間進行分類的口頭或書面語言作品。比如壹些政論文章。
第二,作為文化的文學
中國魏晉以前,西方18世紀以前,文學通常被認為是壹種廣義的文化形態,即廣義的文學。
1.魏晉以前,文學泛指壹切文章。
“文”字最早出現在《論語》中:文、德、言、政是孔子的四科;詩歌有很多功能;《說文》:“文,錯畫,似寫”;
2.古希臘
沒有壹般的文學概念,只有具體的文學形式,如史詩、頌歌、演講術、悲劇等等。文學:14世紀從拉丁語傳入。
第三,作為美學的文學
文學的審美意義(普遍意義)是指具有審美屬性的語言行為和作品,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和戲劇。狹義的文學從廣義的文學中分離出來,獨立出來,大致完成於中國的魏晉時期和西方的16-18世紀,成為壹種特殊的審美形態。
1,中國
魏晉時期,宋文帝的“四學”:儒、玄、史、文、文史正式分離。
曹丕的經典理論?論文:“詩是美的”和“文以氣為本”
陸機:“詩必然愛”
鐘嶸:“味道”
劉勰:“愛情是文學的經典”,“愛情像禮物,幸福像答案”
蕭統、蕭藝、沈約:在氣質等方面的努力。
2.西方
18世紀詩歌正式成為“美的藝術”。查爾斯。巴爾托把詩畫、雕塑、音樂、藝術、修辭歸入七種“美術”,手工藝、科學不再是“藝術”。
浪漫主義作家和詩人在創作中追求審美;
第四,文學與非文學
文學語言充滿了獨特的表現力;
文學總是呈現審美意象的世界,它具有想象性、虛構性和情感性的特征。
文學傳達完整的意義,自身構成壹個整體;
文學包含著看似特殊又無限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