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畫鉛筆?
作者:費新我編輯。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發布時間:1962-06
裝訂:平裝本
頁碼:
版本:
太行書店(3)山西省太原市壇學
怎麽畫鉛筆?
作者:費新我編譯並繪制。
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
發布時間:1957
裝訂:平裝本
頁碼:
版本:2
秋後巖書店(2)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秋後巖
-
浙江湖州費新我繪畫賞析
費新我(1903.12—1992.5),學名思恩,本名吳聲,本名李倩,本名李宅,後改名辛夷,湖州南潯林爽鎮人。他是當代著名的用左手腕寫字的書法大師。他的書法風格在古拙是樸實的,他的楷書是誠實的,他的草書不受前人的羈絆,他有很強的節奏感和音樂感。中國書協主席啟功先生曾寫過壹首詩:“壹休天成鄭遂昌,焦溪近鐵* *林香,新文左臂新,單勢更長。”他的作品包括長卷刺繡和草原。著有《費新我書法選》、《怎樣學書法》、《費新我書法集》。
費新我是壹個勤奮好學的年輕人,他喜歡繪畫。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他先學習了西洋畫,然後從事圖片模板的編制和繪制,應用美術,美國教材和簡單的美術技法。32歲時,他辭去了商店店員的工作,開辦了自己的畫室,專攻中西繪畫、書法和拳擊。35歲時,他的家人搬到蘇州,以避免日本的入侵。先是和別人合作開了壹家書鋪,後又組織了未名畫社和東寨(現大公園內),教授太極傳和西洋畫。
建國後,50年代初開始重視國畫創作。在市文聯的組織下,到吳縣金山體驗生活,從而奠定了人物畫的基礎,並獲得了60多幅素描。回國後,與張晉、俞同福、顧忠華舉辦了聯展。展品包括《采石場工人》、《在金山工地上》、《收工》等。最能代表費新我水平的《繡圖》和《草原美人圖》,用明快流暢的線條刻畫出真實生動的人物形象。在蘇聯被選中展出,壹時名聲大噪。當時他也寫書法,特點是寫得規整、老實、細致,特色不多。1957年9月調入江蘇省國畫院任專職畫師。上世紀文革期間,右手腿筋骨折,無法繼續書畫。但是,新的自己並沒有停止自己的藝術生涯,而是開始向左手書法轉變。從晉唐開始,追溯到漢魏,立碑互練,廢寢忘食。當初年少笨拙,卻不恥下問,以“歲月如流,不斷創新自我”來鼓勵自己。她已經不知疲倦地工作了30多年。在書體上,將早期追求的“通順、熟悉、巧妙、正確”改為“對立、生活、笨拙、陌生”。達到了“巧與拙互動,拙與巧,穩與順,反正看似奇怪”的藝術效果。尤其到了晚年,寫作更有節奏感,抑揚頓挫,幹濕分明,快而不滑,遲而不滯,書依然如日中天。他喜逆勢而行,若逆水行舟,怪拙而行,具有書寫隨性、風格優美、挺拔有力、凝練蒼勁的特點,形成了獨特的個人書法風格。1982年赴日本舉辦個人書展,名聲大噪。1984年應邀赴美觀摩西方藝術,與中國藝術家、書法家進行藝術交流。1988年在蘇州壹石齋舉辦個人書法展。1991年,應新加坡書協邀請,在中華總商會舉辦“費新我88書展”並舉辦書法講座,高度評價他的成就,尤其是他的創新精神。其作品被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廣泛收藏,並雕刻大量紀念碑長期展示。出版了《楷書入門》、《鉛筆怎麽畫》、《圖案怎麽畫》、《書法怎麽學》、《毛主席詩詞》、《魯迅詩詞》、《費新我書法集》等多部書籍和畫冊。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協會理事,書法協會江蘇分會顧問,江蘇國畫院壹級美術師,蘇州市武術協會名譽主席,湖州書畫院名譽院長。
費新我擅長草書,作品文筆嚴謹,奇中求實,危中求安。線條幹凈利落,章法錯落有致,筆畫時而急時而緩,起伏有序,富有節奏感和節奏感。尤其是字裏行間總是透露出奇思妙想、活力出眾、逆境掙紮的情緒。20世紀70年代初,毛澤東曾在壹次會議間隙問郭沫若,誰的書法最好,他能說出壹個名詞嗎?老郭說:“第壹名應該是林散之,他的《野草》能排在當代第壹,堪稱‘當代草聖’;第二名應該是費新我。不僅字寫得好,而且由於右手殘疾,換個左手寫字,練個真功夫,真是難能可貴。”說到這裏,毛澤東插話道:“費新我身殘誌堅,左手練字能做到爐火純青,值得好好學習。”
好圖壹張接壹張出來
1949 10當毛澤東向全國人民莊嚴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時,許多中華兒女喜出望外,激起了* * *建設新中國的美好願望。不甘落後的費新我積極參加蘇州市文聯的各種活動。他先是在蘇州的壹個中國畫工人作坊裏學習了四個月,然後隨土改小組下鄉體驗生活,之後又在壹個青年美術班教書。新社會新氣象讓畫家的才華噴湧而出。他開始學習中國畫,並經常參觀在上海、蘇州等地舉辦的畫展和各種國外展覽,學習觀察別人的作品,開闊視野。20世紀50年代創作了《組長匯報》、《賣花歸來》、《太湖圖》、《魯迅與青年》、《森林圖》、《水鴨圖》、《孫中山像》、《伐木圖》、《草原圖》、《刺繡圖》等...並有多幅作品參加國內外各種展覽,如65438至0953的《組長報告》。1957年伐木圖、牧民圖、快樂迎賓參加華東全國美展,軍隊護林參加軍史美展;1958年,刺繡入選莫斯科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這些作品獲得了很多好評。
《繡品圖》是費新我的代表作,展示了蘇繡傳統工藝自上而下延伸的全過程。為了真實地反映刺繡工藝,從65438年到0952年,費新我到蘇繡廠了解刺繡生產過程和刺繡婦女的工作、思想和情感。他花了兩年時間反復構思,創作了大量的速寫,將畫面中24位繡娘不同的動作、神態、服飾、發型全部展現出來。
費新我的另壹部代表作《草原地圖》,歷時10個月,幾易其稿,其中壹百余稿。分為袁野、城、山、國營牧場、畜牧互助組五個部分,以袁野結束。這幅畫描繪了費新我在內蒙古的所見所聞——可愛的羔羊、奔馳的火車、淳樸的牧民,展現了遼闊草原的美麗風光和風土人情。6月8日,1957,《人民日報》發表豐子愷的《費新我草原圖有感》,稱贊這幅畫體現了費新我的特色:“線條蒼勁,用筆簡潔明快,他的線條像書法,他的用筆像素描。這也可以說是我們中國美學的優良傳統之壹...有壹種西方風格。但這種西方風格並沒有破壞中國的風格,反而相得益彰,使得這幅‘草原地圖’表達了新時代中國畫的傾向。”
沒有藝術是孤立的形式。費新我左手書法所體現的動態美和節奏感與他對太極拳的掌握密切相關。目前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第壹屆蘇州市武術協會會長,而費信檔案中有很多拳術劍術的文字記載,揭示了太極拳在書法中的作用。當時他練拳是為了健身,但他從中得到靈感,並運用到書法中。所謂“超越形象,他得到了戒指”。
20世紀50年代,顧執掌蘇州昆劇團。為了加強年輕演員的基本功訓練,他請費新我教太極拳。顧認為昆曲的唱、演、念、打“都貫穿著氣息的運作”,而太極拳雖然是武術,但強調的是“內息”,其形式與昆曲所要求的圓潤、協調、含蓄非常吻合。作為書法家,費信比壹般的拳手更懂得藝術的相通之處,所以請他來教更合適。
“先學書,墨可照人”。受其教育,兒子們熱愛文化事業,將費新我的檔案交給蘇州檔案館保管,希望有更多的人研究他父親的藝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