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唐太宗為什麽不重用李白?

唐太宗為什麽不重用李白?

李白和唐玄宗同齡嗎?李白出生時,李世民就去世了。

白壹生未受朝廷重用,也未能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

(對名利的強烈渴望

李白年輕時誌向遠大,非常自負,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他心中充滿了浪漫的幻想和宏偉的抱負。“安邦濟貧”是他最大的理想。大鵬是他的圖騰。“大鵬壹日順風而起,翺翔萬裏。”(《李尚詠》)甚至在他的代表作《最後壹首歌》中,我也沒有忘記——“大鵬飛搖八代,天弱。”(大鵬是《莊子·逍遙》中的神鳥)

他要“談管理談管理,求皇帝之術。”激發他們的智慧,並願意幫助他們,這樣阿特拉斯地區將得到解決,海賢縣將是明確的。和陶鑄、留侯壹起做事,飄在五湖,玩滄州,都不難。”(戴壽山答孟少府調令文)可見他的最高理想是成為“衣裝大師”或“禦用太傅”,成為管仲、晏嬰那樣的人物,做壹些驚天動地的事,然後功成身退。

(2)向法院請求推薦。

既然李白有這樣的誌向和遠大的抱負,為什麽不參加科學研究呢?因為進士只有參加科舉考試,才能進入最高統治階層。《文化中國》主持人黃玉峰先生解釋了李白不科舉的原因,“不能”和“不敢”。

第壹,不能考。李白沒有戶籍,父親逃到老家躲在偏僻的山區。李白25歲以後,四處遊歷,直到去世都沒有回去過。當然,他不能參加考試。況且他父親是商人,商人的後代在當時是不允許參加考試的。

第二,不敢考。這是黃玉峰先生的猜測。李白雖然才華橫溢,聰明絕頂,卻沒有正統的儒家教育。就像現在的應試教育,不經過“正規培訓”很難通過考試。杜甫壹生三次考試不及格,就是最好的例子。更何況,從杜麗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杜甫對儒家經典的熟悉程度遠遠超過李白,李白參加考試也不會比杜甫幸運。李白是個很驕傲的人,當然不會那麽醜。

於是,他只好選擇請人推薦這條路。《李太白全集》裏有很多自薦信。他們先是標榜自己,然後互相吹捧,最後如願以償地進了北京。

(3)性格決定命運

據說李白不是壹個人推薦的。有人說是道士吳筠,有人說是何,還有人說是公主(唐玄宗的妹妹)。然而,無論是誰推薦,李白向往的願望終於實現了,於是“出門笑在天,我輩不是人。”(《南嶺子弟不進京》)

李白最後被玄宗召見,被冊封為翰林。他在宮中寫了大量的宮廷詩,最著名的是《清平調》,“雲欲衣花欲麗,春風吹檻露富貴。”“請問,誰長得像漢宮?可憐的閆飛靠在她的新化妝品上。”“說明春風無限可恨,沈香亭北倚扁擔。”

杜甫在《飲酒·八仙之歌》中也稱贊“李白鬥酒詩壹百首,長眠長安酒樓”。但李白是散仙,不想被任何限制束縛。他是“天子召而不上船,自稱酒仙。“經常喝得酩酊大醉,讓高力士脫靴子,讓楊磨靴子,吐得壹塌糊塗。最可怕的是,他在詩中寫了楊貴妃與安祿山的曖昧關系,“海燕歸秦公,兩人入簾,思念相思之夢,夢見遼東。“宮中無小事,哪個不壞?

玄宗是壹位極其聰明睿智的大師。他把學習和政治分開,非常固執己見,所以他不會聽那些所謂的誹謗。他不喜歡李白,所以會把錢還回去。

看李白張揚的個性,官場上根本不允許。他傲慢,自由,大大咧咧,忽略了和別人的關系。他的流放是不可避免的。另外,如果李白能適應這種束縛自由的死氣沈沈的宮廷,李白就不能稱之為李白,也就不會有那種“有什麽好,等妳死了就走了,這才名揚千年”,我們也不會讀到他那幾千年來意氣風發、光彩照人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