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
1.詩歌的特點
詩歌是壹種反映現實生活,通過有節奏的語言,用強烈的感情和豐富的想象力表達思想感情的文學體裁。抒情色彩、優美音韻、含蓄凝練是詩歌的三大基本特征。詩有很多種。從內容上看,主要有抒情詩和敘事詩,從形式上看,有格律詩、自由詩和民歌。
2.詩歌的分類
中國的古詩詞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壹類叫古體詩(或稱“古風”),這個稱呼始於唐代。在唐代,當時的新格律詩稱為近體詩,而唐代以前產生的格律限制較少的詩歌稱為古體詩。按照唐代的說法,後人把樂府民歌、唐以前的文人詩、唐以後文人寫的詩統稱為“古體詩”。按詩的字數分,有四言(如《詩經》)、五言(如韓樂府的詩)、七言(如曹丕的《葛炎行》)和雜言(如李白的《蜀道難》)。古典詩歌押韻自如。另壹種叫近體詩(或稱“近體詩”),是唐代出現的壹種新的詩體。
現代詩有兩種,壹種叫“絕句”,每種四句,簡稱五言,簡稱七言。壹種叫“格律詩”,每首詩八句,五字縮寫為五律,七字縮寫為七律,八句以上的叫排律(或“長律”)。節奏很嚴格,有定句(除了排列),有句中定字,有定韻位(定韻位),有定字調(詩中每個字的定平調),有定聯(韻中間兩聯必須對)。
3.話
詞是從詩歌演變而來的壹種體裁。詞是隋唐時期興起的壹種詩體。詞的形式特征是“聲調固定,句子固定,詞固定”。每個詞都有壹個曲名,叫“詞牌”。
字數比較短,最短的只有十幾個字。比如十六字令,最長的也不過240字,比如《鶯鶯序》。壹般來說,58個字以內算“小令”,59到90個字算“中音”,91個字以上算“長調”。大部分的詞在結構上都是分段的,壹個段落在音樂中被稱為“壹段”(或“壹片”)。詞可分為單音(不支離破碎)、雙音(分成兩片)、三音(分成三片,如戰士蘭陵)、四音。
4.誇脫(quart的縮寫)
屈是繼詩詞之後興起的壹種古典詩歌體裁,盛行於元代以後。
曲可分為散曲和戲劇。散曲只用於清唱劇,
戲劇進入戲劇,成為歌詞。有曲牌和宮調。曲牌是曲子的曲式,規定了曲子的句數、字數、平仄和韻式。每個曲牌屬於壹個宮調,每個宮調又有幾個曲牌。
散曲的體系分為兩種類型:首詩和套數。詩的基本形式是單歌,每首詩只有壹個調,押韻到底;曲數(又稱“曲”)是將許多曲在同壹個宮調中連成壹組曲來唱出壹個內容,既可以用來寫景抒情,也可以用來描述壹個故事片段。如隋的《將軍涉調》。高祖回國”
論古代詩歌的分類
中國的詩歌歷史悠久,佳作豐富。在中國古代,不開心的叫詩,開心的叫歌,歌詞。古人說“詩言誌,歌言誌”,指的就是詩詞歌賦的作用。現代人所說的詩主要是指詩歌,而詩詞則是指詩詞歌賦。
詩有很多種。
按內容分,有抒情詩、敘事詩、送別詩、邊塞詩、田園詩等。按結構形式分,有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快板詩;按時間分有新詩和舊詩;從其他角度也可以分為:哲理詩、打油詩、諷刺詩、朗誦詩等等。
所謂古詩,是指與新詩相對的舊詩,即五四以前中國社會的詩歌,也稱舊體詩。
古詩詞可分為四言詩、五言詩、六言詩、七言詩、雜詩等。按體裁可分為:楚辭體、樂府體、歌行體、格律體等;按照音律的標準分為:古詩和近體詩。
古典詩歌和現代詩歌是唐代形成的概念。唐代以前寫詩,用韻自由,每句話四、五、六、七、雜七雜八(後世更多人用古典詩詞,七言)。因此,唐人把這類詩歌稱為古體詩,也稱古體詩、古風。現代詩,相對於古典詩歌,也叫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壹種格律詩。分為絕句和格律詩,其字數、句數、平仄、押韻都有嚴格的規定。比如壹首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初唐的格律詩,四五韻,每句八句,字數壹定是壹樣的。
兩聯須對句,二、四、六、八韻,首句可質押,也可不質押。如果編曲在固定節奏的基礎上擴展到十句以上,就叫編曲。除了首末對聯需要上下對句外,還有對句,稱為“範對”。再比如,絕句只是兩句四句的對句,又叫絕句、斷句、斷句,對排比、押韻、對偶性都有壹定的要求。
從嚴格的格律詩來說,格律詩除了格律詩和絕句之外,還包括詞和歌,而現代詩只是指沒有詞和歌的格律絕句,所以嚴格來說,廣義的格律詩不能都等於現代詩。
與廣義的格律體裁相比,詩歌體裁包括楚辭、樂府和歌行。
楚辭是戰國時期屈原創造的壹種詩歌形式,以運用楚辭方言和音韻為特點,具有濃厚的楚色彩。東漢劉向主編的《楚辭》有十七卷,主要是屈原的作品,而屈原的作品又以《離騷》為代表作,所以後人也稱之為“楚辭體”為“騷體”。
樂府體是指從韓偉到唐五代時期,樂府機關收集和保存的可以配以音樂的歌曲。
歌行體是樂府詩的變體。漢魏以後以“宋”、“興”為題的樂府詩很多。雖然名字不同,但兩者並沒有嚴格的區別。都是“宋”的意思。它們的音節和格律壹般都是自由的,形式上是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變化豐富。從此,他們融合了“宋與興”。在唐代,初唐詩人創作樂府詩,除了沿襲漢魏六朝樂府的舊題外,也有少數詩人另辟新題。雖改名為樂府,但不限音律,故稱新樂府。這種詩在李白和杜甫那裏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比如杜甫的《傷心的陳濤》、《哀將頭》、《兵車行》、《二為路》等。,白居易的很多作品都是樂府歌的形式,而且大多是三言七語的混合。
知道了古詩詞的分類,當我們面對壹部具體的作品時,就很容易識別出它的體裁類型。例如,陳子昂在幽州城樓上(那裏,在我之前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在我身後,未來的世代在哪裏?。只有無邊無際的宇宙,無邊無際,止不住充滿悲傷的淚水。)和白居易的《花不是花》(花不是花,霧不是霧,半夜來,天亮走。以後春夢多的時候,似乎就沒有地方去雲端了。),有人說是律詩(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參考書》第壹冊第222頁),但根據律詩的特點,這兩首詩無論如何也不能算作律詩。其實,陳這首詩的題目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這是壹種詩風;至於白詩,仔細分析應該是三言七語混合使用的新樂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