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壹首詩中,詩人有時會運用疏密結合的手法,形成某種意境,如杜甫的《登高》,“風在天急猿哀,鳥在清湖白沙上歸巢。樹葉像瀑布的水花壹樣往下掉,而我看長河總是滾滾向前”四句,前兩句“風急”、“天高”、“猿嘯”、“朱慶”、“沙白”、“鳥飛”是三個意象,密密麻麻,急不可耐;最後兩句“落木”和“長江”有意象,使意象稀少而稀疏。從審美上看,因疏密而有緊感,因疏密而有松曠感,給觀者帶來心理愉悅;作者塑造了這種疏密有致的藝術形象,將秋天獨特的景色置於宏大的背景中,相映成趣,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
另壹個例子是王維的《深山秋夜》,雨後空山,立於秋夜。月色在它的松林裏,石頭的晶瑩在它的小溪裏”四句話,也是深深地氤氳著。前兩句解釋“雨後空山”和“秋夜”,寫環境和時間時,可謂疏而精;後兩句寫成“明月”“松柏”“月光”“清泉”“石頭”“水花”,意象豐富;壹個宏觀開放,壹個偏靜,真的讓人耳目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