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句“人閑桂花落”,“閑”是安靜悠閑的意思,是沈默。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只有在內心平靜的時候,才能感受到春天枝頭飄落的桂花。詩歌從壹開始就著眼於人的心境。句子突兀有力。“人閑”二字,既說明此時沒有人擾,又說明詩人此時很閑。安靜到晚上都能聽到“桂花落”的聲音。詩人在這裏用了誇張的修辭來突出微小的桂花在夜晚聽不到的落花聲。這樣,既表現了夜的寂靜,又將詩人的“閑適”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因為,只有在安靜的環境裏,在悠閑的心情裏,才能“聽”到花落的聲音。
後面是“夜靜山空”,是上壹句的延續。不寫人的“閑”,寫山的“空”。“空”就是空空如也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春山空在靜夜。詩人在這裏描寫,春山壹片寂靜,仿佛什麽都沒有,只是此時空無壹人。在詩中,“春”字寓意著山上郁郁蔥蔥的樹木和鮮花。因為春天來了,萬物復蘇,春暖花開,自然怎麽會“空”呢?應該是鳥語花香。其實這裏的“空”不僅拓寬了詩歌的意境,也更好地表現了山的寂靜。這可能是詩人以佛家思想感悟自然之美,也可能是詩人“空”與“閑”心境的表現。
第三句“月出驚鳥”“月出”,就是說明月出來了。在這裏,詩人轉向對天空的書寫,並抓住“月亮”這壹意象展開。明月從山谷升起,卻驚動了山中沈睡的鳥兒。這時,從詩人的話語中,我們感覺到,在月光下,鳥兒突然在寂靜的森林中歌唱,打破了寧靜的夜。在這裏,詩人不僅將夜晚的寧靜與鳥鳴形成對比,還借助遠處的燈光和聲音拓展了詩歌的空間。這樣提高了詩歌的審美境界,增強了詩歌的表達效果。特別是詩中“靜”字用得很美,既突出了皎潔的月光,又表現了當月光改變環境時,連山中沈睡的鳥兒也被“靜”(環境變化的結果)驚醒,驚喜交加,發出喜悅的叫聲,從而表現了夜晚的美麗和環境的優雅。
第四句“時光在春溪中鳴響”,是詩的結語,是詩人情感的聚合。“史明”的意思是“不時地”和“不時地”。意思是鳥“驚”了之後,在山澗裏不快樂地歌唱了。詩人從前壹句寫鳥,視角從山轉移到山腳下(“溪”)。“澗”字寫得好,既給鳥兒更清晰地歌唱提供了聲學環境,又利用混響聲使山澗更加空蕩,照顧了“春山蒼穹”,從而提高了詩歌的意境。即詩人用了“明”字,既緊密繼承了前壹句中的“靜”字,又更好地體現了山的清幽空靈。從藝術的角度看,它與王績《入若兮》中的“蟬鳴林靜,音宮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與詩人自己的詩《柴璐》中的“空山似無人,而我卻聽得有聲音”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文藝(詩歌)永遠是抒情的。因此,我們可以認為,詩人王維在這裏所描寫的山之美、山之靜美,不僅表現了詩歌意境的空靈之美,而且還依靠它寄托了自己對佛教美的思考(理性趣味)和對生活舒適美的感受。
總之,王維不僅創造了寧靜的意境,而且通過“鳥鳴”之聲,使詩歌充滿了生機和活力,蘊含了詩人對生命的熱愛和感悟,給讀者以豐富的審美想象空間。在藝術手法上,突出的特點在於動靜結合,從而表現出壹種生活感。
2、原《鳥鳴溪》:
人閑,桂花落,夜靜山空。
月出驚山鳥,聲入春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