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詩詞鑒賞在樹頂樹底尋殘紅,飛西飛東。桃花自然是貪婪的,誤導人去恨五風。這兩句話是什麽意思?

詩詞鑒賞在樹頂樹底尋殘紅,飛西飛東。桃花自然是貪婪的,誤導人去恨五風。這兩句話是什麽意思?

詩的開頭展現了壹個具體的形象:宮中,壹個宮女在晚春的清晨徘徊在壹棵桃樹下,望著“樹頭”,花兒越來越細;“樹底”滿是“殘紅”。眼前的景象讓他們感到惆悵,於是他們壹片壹片地拾起淩亂的花瓣,壹邊拾起,壹邊抱怨東風的浮躁,桃花的不幸。古典詩詞中,傷春惜花往往與時光流逝或被摧殘聯系在壹起。比如“洛陽的女兒氣色不錯,坐下就嘆氣。”今年花的顏色變了。明年誰會在那裏?”(劉希夷《壹代悲白頭翁》)宮人的愛花恨風,只是對事物有意識無意識的感同身受,也隱含著對自己悲劇性的傷害。

這首詩的上下部分有壹個轉折。從《尋殘紅》中,突然想到了《桃花是貪婪的》,意境又上了壹個新臺階。詩經。周南。姚濤說,“桃夭夭,其實。兒子回國,對他的家庭是合適的。”桃花被用來暗示壹個女人已經結婚了。這首“桃花貪果”的詩,同樣具有強烈的暗示性。桃花自然合理結果,人也是如此。而封建時代的宮女,連開花結果的桃花都不如。寫“桃花是貪婪的,結出了果實”,深刻地暗示了宮女們不可言說的秘密和痛苦。

在這裏,讀者會感覺到女士們愛花的感情正在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另壹種情感,那就是對花的欣賞甚至嫉妒。從惜花恨風到賞花羨花,是詩歌的轉折點,即“曲曲折折真誠無挫折”(《周市詩話》)。這種挫折使詩意跳躍,意境深化。如果只是恨風惜花,讀者還是很難分辨出宮女的怨念和洛陽女兒的怨念;然後,這種對花的羨慕就把兩者完全區分開來,寫出了人物感情的個性,賦予了形象深度和厚度。同時,這個轉折符合生活邏輯,過渡自然:桃花被五更風吹走吹倒,引起宮女們的憐惜和怨恨。他們把桃花比作自己,共有壹種墮落感;但當桃花雕謝時,它們會結出甜美的果實,這自然會引起宮女們的羨慕和嫉妒。但詩人的筆法並沒有那麽直白,說桃花因“貪”而自願雕零,謝花並沒有被“五風”卷走。委婉的措辭凸顯了桃花開花結果的自由,也凸顯了對丫鬟命運的極大怨恨。這首詩通過仕女們思想活動的場景,生動地揭示了封建制度非人的現實。

王建的宮詞以語言質樸清新著稱。這首詩接近口語,恰當運用重疊修辭,朗朗上口,頗有民歌風格。尤其是因為輕快中的曲折,流暢中的坎坷,成為宮體詩中的佳作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