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詩人留在草堂給後人寫的人是誰?
杜甫。“草堂留後人,詩聖留後人”指的是詩人杜甫。這幅對聯是朱德同誌1957在成都遊覽杜甫草堂時所寫,表達了他對杜甫的崇敬和對草堂勝景的愛護。杜甫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後人尊為“詩聖”。他的詩歌作品被譽為“詩史”,記錄了唐朝由盛到衰的歷史變遷。杜甫成都草堂是杜甫的故居,也是後人紀念他的重要場所。杜甫(公元712 ~770),中國唐代現實主義詩人,珙縣(今河南鞏義)人,祖籍襄陽。因為他住在長安,曾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稱淩渡布依,少陵夜老。蘇宗去了德國,擔任左拾遺;在成都時,他被推薦為科參謀兼校準部外交部長。因此,後人也稱他為、杜、。杜甫出生於京兆士族杜家,是初唐詩人杜的孫子。唐玄宗三年(715),四歲寄養在洛陽姑姑家。在開元,我考砸了之後就四處遊蕩。天寶六年再次進京趕考,被李拒絕,滯留長安十年。安史之亂爆發,去了唐肅宗,被授予左拾遺;收復長安後,被貶入化州參軍。不久棄官入蜀,定居成都浣花溪草堂。他曾進入我國駐江南大使嚴武的視線,被任命為校準工業部員外郎。晚年貧病交加,他想帶著家人回到北方。大歷三年(768年)出蜀,大歷五年死於湘江之舟,終年59歲。